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标题: 转帖:新生调查:读大学做什么? 能讲清的95后不多 [打印本页]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3-9-11 16:38
标题: 转帖:新生调查:读大学做什么? 能讲清的95后不多
奥巴马对全美学生的开学演讲“我们为什么要上学”成热议,佐治亚理工学院二年级学生Nicholas Selby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讲视频在网上被大量转发和评论。近日湖南各大学新生陆续报到,“你为什么要上大学?”就这个问题记者在报到现场随机调查部分95后新生,发现能讲清这个问题的并不多。
    >>>调查
    六成新生“不知道”来大学干什么
    记者现场采访了22名大一新生,当问及“你觉得你来大学是干什么的”问题时,14人没有明确回答,约占调查者的六成,“不知道”是他们对这个问题的答案。其他的回答集中于学习,称想体验不同于高中的生活。这其中,文理科学生差别较大,文科生认为大学会比较轻松,理科生则认为专业压力很大。
    对于“来大学之后你最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回答比较多样,“不知道,还没有具体想法”的人仍较多,有8人。其他的有:“想在一年后换专业”、“想参加各种活动”、“想出自己的设计作品”、“想出国”、“想做高中没时间做的事情,例如旅游、看小说、打游戏”、“去湖南台看节目”、“想听很牛气很博学的老师上课”、“发展个人爱好”等等。
    总体来说,新生回答问题比较直接,对于大学生活大部分比较茫然,没有具体的概念。而被调查的新生家长对于孩子在大学的期盼是“希望好好学习”,没有具体要求,孩子选择什么做什么基本都持支持态度。
    >>>热议
    美国迎新演讲谈“生活小事”
    “记得给妈妈打电话”、“记得睡觉”、“记得洗衣服”,这是美国学生Nicholas Selby的开学演讲中提到的几点建议,相比记者所采访的大学生,美国学生给的建议更加细致,更加注重微小的事情。
    记者此次采访的学生中没有人提到这些生活小事,当被问及如何看待这些提上建议榜的小事时,湖南大学学生南路华认为:“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必须要做的事情,除了个别同学,一般人都是会做的。电话会打,衣服会洗,觉也会睡,只是说完全按时不太可能,比如睡觉,集体生活必须参与,难免会晚睡觉,会熬夜,这种和同学的相处对于以后也是很难得的。当然并不是指不睡觉,只是按时会有点不符合现实。”这个观点也是被采访者的普遍观点,认为这些小事是不可能忘记的,学习等事情才会忘记。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3-9-11 16:42
读大学做什么-----估计不只学生迷惑,大多数的家长也是迷惑的。

老实说,我也很迷惑。

以前,读大学可以找个工作,仿佛一辈子衣食无忧。现在,读大学没这好处了,就真的不知道做什么了----要说学习知识之类的,说白了,简直是笑话。现在那么多的博士、博士后第一工作志愿就是大学教师,他们从小学一路读到大学读到博士、博士后,再在大学里当老师,社会上简直一天都没去过,跟他们学习知识----从教材到教材,不是笑话是什么。
作者: 随遇而安    时间: 2013-9-11 16:48
我学的营销,现在的工作根本和它不搭边,感觉是白学了。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3-9-11 16:49
中医的没落,最大的直接原因,其实就是当初所谓专业的中医学校的建立-------学校的地盘、房子等等,很好建的,政府一声令下,样样都有了。但是,中医院校的教师,却不是政府一声令下能够解决的。于是乎,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老中医讲学,首先培养了一批徒弟------这些徒弟根本没看过病,读读书,考考试,便毕业了,一毕业便成了各中医院校的教师-------然后呢,他们查查历史文献,便开始编课本------一年又一年,老师们都是从书本到书本的------只可惜,人生病却从来不照着他们这搜罗文献整理出的教材来生------教师如此,学生便只好拿了毕业的文凭,到社会上自己胡乱地闯荡,到后来,干脆改行信西医。

中医的院校如此,其它的院校,其实也都差不离-----所以,说什么到大学去学知识,真真的是个笑话。
作者: 天灵宗宗主    时间: 2013-9-11 16:54
眼瞅着孩子们一天天长大,对这教育的问题,便不免多想了不少。-----只是,越想,越不免糊涂,进而变得十分地疑惑。

现在教育的设置:语文  数学  英语   政治  历史  地理   物理   化学  生物  

语文当然是需要学习的,无需多说。

数学呢,基本的写写算算也需要,小学毕业的那些数学知识,人人需要------但是,初中、高中以后,那些深入的数学理论,绝大多数人,都用不着的吧。

英语,被现代人炒作成不得了的玩意-----将来想去国外之类的,当然需要;但难道中国人将来都搬国外去?-----至少像我这样的,是连去国外旅游都懒得去的,对英语也无丝毫的兴趣。就是为了考试,就得学上十几年,实在很没必要吧。

政治、历史、地理,这些倒是很必要的,生为中国人,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这些基本的知识,当然要了解。

物理、化学、生物------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也不是必要的吧。可叹我从初中到大学,学了不知道多少物理知识,可是,至今连电灯泡都没换过一个,更不用说其它的了。

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之类的学科,其实就是为一些行业培养工作人员-----这些行业需要的工作人员才几个,让全国的孩子们都去学,究竟有多大的意义呢。


任何一个孩子,都会长大,也必然都会遇到疾病问题----医学事关人的一生,然而,在我们的教育里,哪有一点健康教育的影子------
饮食的安全与功效,关系每个孩子的健康与性格------然而,在我们的教育里,只有幼儿园的画册上,有些苹果之类的图片。

恋爱、结婚、家庭关系等等----任何一个人都避免不了,更是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必须学习的-----然而,我们的教育里不仅没有设置这样的课程,反而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挤占了孩子们的全部时间,以至于我们所谓的大学生博士生等好像学问满肚的人,处理起恋爱结婚家庭关系来,其行为,幼稚无比!-----看着满大街全是大学生,结果走上社会,处理起事情来,却满大街全是幼儿园低年级的小朋友!

面对现代的教育----真的没法不迷惑---这样的课程,这样的考试,真的是教育么?




作者: 长青木    时间: 2013-9-11 17:27
老师所言极是。

讲个笑话,我那个儿子在小班的时候,有一天忽然问我,妈妈,老师什么时候教我怎么找老婆,怎么挣钱啊?嘿嘿,我当时想,这小子想得远类,可真问到点子上了。

真正有用的都没处学的。所谓教育,就是学习兵来怎么将挡,大家学着怎么应付?难道是一场游戏?
作者: 好运伴我行    时间: 2013-9-11 17:31
本帖最后由 三月小雨 于 2013-9-11 17:37 编辑

我这个大一新生的家长也迷惑。开学前我问过儿子:你学的这个专业喜欢吗?回答:“看着还行吧。没学怎么知道喜不喜欢?”
读大学做什么?学知识?说实在的,其实大家都知道,多少年了,大学里学的那点专业知识,编写的专业教材,一直都是落后于社会实际需要的,这是普遍规律。社会才是真正锻炼人,培养人的大学校。我就跟儿子说,不妨你在学校里一边学专业理论一边搜集与这专业有关的论坛,在里面多泡泡,找高人请教请教,指不定比大学老师还强呢,寒暑假再找个相关的地方打打工,锻炼锻炼,理论实践一起上,多好。
跟儿子讨论了半天,我只能和很多家长一样这样交待儿子:好好学习,不要荒废了大学这几年时间。末了再加一句:不管怎样,好好学门技术,不为别的,就为将来让老婆孩子过好日子也要好好学呀。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3-9-11 17:49
最近在看原台湾清华大学教授彭明辉写的书《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很受启发,建议大家有空可以看一看。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3-9-11 17:52
本帖最后由 田园山庄 于 2013-9-12 12:42 编辑

摘录

许多同学应该都还记得联考前夕的焦虑:差一分可能要掉好几个志愿,甚至于一生的命运从此改观!到了大四,这种焦虑可能更强烈而复杂:到底要先当兵,就业,还是先考研究所?  

    我就经常碰到学生充满焦虑的问我这些问题。可是,这些焦虑实在是莫须有的!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毁了一个人的一生,也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救了一个人的一生。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侥幸巧取也不可能长久保有。如果我们看清这个事实,许多所谓" 人生的重大抉择" 就可以淡然处之,根本无需焦虑。而所谓"人生的困境",也往往当下就变得无足挂齿。  

    我自己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一进大学就决定不再念研究所,所以,大学四年的时间多半在念人文科学的东西。毕业后工作了几年,才决定要念研究所。硕士毕业后,立下决心:从此不再为文凭而念书。谁知道,世事难料,当了五年讲师后,我又被时势所迫,整装出国念博士。

    出国时,一位大学同学笑我:全班最晚念博士的都要回国了,你现在才要出去?两年后我从剑桥回来,觉得人生际遇无常,莫此为甚:一个从大一就决定再也不钻营学位的人,竟然连硕士和博士都拿到了!属于我们该得的,哪样曾经少过?而人生中该得与不该得的究竟有多少,我们又何曾知晓?从此我对际遇一事不能不更加淡然。 当讲师期间,有些态度较极端的学生会当面表现出他们的不屑;从剑桥回来时,却被学生当做不得了的事看待。这种表面上的大起大落,其实都是好事者之言,完全看不到事实的真相。从表面上看来,两年就拿到剑桥博士,这好像很了不起。但是,在这" 两年"之前我已经花整整一年,将研究主题有关的论文全部看完,并找出研究方向;而之前更已花三年时间做控制方面的研究,并且在国际著名的学术期刊中发表论文。  

    而从硕士毕业到拿博士,期间七年的时间我从不停止过研究与自修。所以,这个博士其实是累积了七年的成果,或者,只算我花在控制学门的时间,也至少有五年),根本也没什么好惊讶的。

    常人不从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来看待生命因积蓄而有的成果,老爱在表面上以断裂而孤立的事件夸大议论,因此每每在平淡无奇的事件上强做悲喜。可是对我来讲,当讲师期间被学生瞧不起,以及剑桥刚回来时被同学夸大本事,都只是表象。  

    事实是:我只在乎每天二十四小时点点滴滴的累积。拿硕士或博士只是特定时刻里这些成果累积的外在展示而已,人生命中真实的累积从不曾因这些事件而终止或加添。常有学生满怀忧虑的问我:" 老师,我很想先当完兵,工作一两年再考研究所。这样好吗?"很好,这样子有机会先用实务来印证学理,你念研究所时会比别人了解自己要的是什么。"



    "可是,我怕当完兵又工作后,会失去斗志,因此考不上研究所。"

    "那你就先考研究所好了。"

    "可是,假如我先念研究所,我怕自己又会像念大学时一样茫然,因此念的不甘不愿的。

    "那你还是先去工作好了!"

    "可是……"

    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们的焦虑,可是却无法压抑住对于这种话的感慨。其实,说穿了他所需要的就是两年研究所加两年工作,以便加深知识的深广度和获取实务经验。先工作或先升学,表面上大相迳庭,其实骨子里的差别根本可以忽略。在" 朝三暮四"这个成语故事里,主人原本喂养猴子的橡实是"早上四颗下午三颗",后来改为"朝三暮四",猴子就不高兴而坚持改回到"朝四暮三" 。其实,先工作或先升学,期间差异就有如"朝三暮四"与"朝四暮三",原不值得计较。但是,我们经常看不到这种生命过程中长远而持续的累积,老爱将一时际遇中的小差别夸大到攸关生死的地步。

    最讽刺的是:当我们面对两个可能的方案,而焦虑的不知何所抉择时,通常表示这两个方案可能一样好,或者一样坏,因而实际上选择哪个都一样,唯一的差别只是先后之序而已。而且,愈是让我们焦虑得厉害的,其实差别越小,愈不值得焦虑。反而真正有明显的好坏差别时,我们轻易的就知道该怎么做了。可是我们却经常看不到长远的将来,短视的盯著两案短期内的得失:想选甲案,就舍不得乙案的好处;想选乙案,又舍不得甲案的好处。如果看得够远,人生常则八,九十,短则五,六十年,先做哪一件事又有什么关系?甚至当完兵又工作后,再花一整年准备研究所,又有什么了不起?当然,有些人还是会忧虑说:" 我当完兵又工作后,会不会因为家累或记忆力衰退而比较难考上研究所?" 我只能这样回答:"一个人考不上研究所,只有两个可能:或者他不够聪明,或者他的确够 聪明。不够聪明而考不上,那也没什么好抱怨的。假如你够聪明,还考不上研究所,只能说你的决心不够强。假如你是决心不够强,就表示你生命中还有其他的可能性,其重要程度并不下于硕士学位,而你舍不得丢下他。既然如此,考不上研究所也无须感到遗憾。不是吗?"  

    人生的路这么多,为什么要老斤斤计较著一个可能性?我高中最要好的朋友,一生背运:高中考两次,高一念两次,大学又考两次,甚至连机车驾照都考两次。毕业后,他告诉自己:我没有人脉,也没有学历,只能靠加倍的诚恳和努力。现在,他自己拥有一家公司,年收入数千万。  

    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不顺利,而在事业上顺利,这是常见的事。有才华的人,不会因为被名校拒绝而连带失去他的才华,只不过要另外找适合他表现的场所而已。反过来,一个人在升学过程中太顺利,也难免因而放不下身段去创业,而只能乖乖领薪水过活。福祸如何,谁能全面知晓?  

    我们又有什么好得意?又有什么好忧虑?人生的得与失,有时候怎么也说不清楚,有时候却再简单不过了:我们得到平日累积的成果,而失去我们不曾努力累积的!所以重要的不是和别人比成就,而是努力去做自己想做的。功不唐捐,最后该得到的不会少你一分,不该得到的也不会多你一分。  

    好像是前年的时候,我在往艺术中心的路上遇到一位高中同学。他在南加大当电机系的副教授,被清华电机聘回来开短期课程。从高中时代他就很用功,以第一志愿上台大电机后,四年都拿书卷奖,相信他在专业上的研究也已卓然有成。回想高中入学时,我们两个人的智力测验成绩分居全学年第一,第二名。可是从高一我就不曾放弃自己喜欢的文学,音乐,书法,艺术和哲学,而他却始终不曾分心,因此两个人在学术上的差距只会愈来愈远。反过来说,这十几二十年我在人文领域所获得的满足,恐怕已远非他所能理解的了。我太太问过我,如果我肯全心专注于一个研究领域,是不是至少会赶上这位同学的成就?我不这样想,两个不同性情的人,注定要走两条不同的路。不该得的东西,我们注定是得不到的,随随便便拿两个人来比,只看到他所得到的,却看不到他所失去的,这有什么意义?  

    有次清华电台访问我:"老师你如何面对你人生中的困境?"我当场愣在那里,怎么样都想不出我这一生什么时候有过困境!后来仔细回想,才发现:我不是没有过困境,而是被常人当作" 困境"的境遇,我都当作一时的际遇,不曾在意过而已。刚服完兵役时,长子已出生却还找不到工作。我曾焦虑过,却又觉得迟早会有工作,报酬也不至于低的离谱,不曾太放在心上。念硕士期间,家计全靠太太的薪水,省吃俭用,对我而言又算不上困境。一来,精神上我过的很充实,二来我知道这一切是为了让自己有机会转行去教书(做 自己想做的事)。三十一岁才要出国,而同学正要回系上任教,我很紧张(不知道剑桥要求的有多严),却不曾丧气。因为,我知道自己过去一直很努力,也有很满意的心得和成果,只不过别人看不到而已。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从不在乎外在的得失,也不武断的和别人比高下,而只在乎自己内在真实的累积。

    我没有过困境,因为我确实了解到:生命是一种长期而持续的累积过程,绝不会因为单一的事件而有剧烈的起伏。同时我也相信:属于我们该得的,迟早会得到;属于我们不该得的,即使一分也不可能加增。假如你可以持有相同的信念,那么人生于你也会是宽广而长远,没有什么了不得的" 困境",也没有什么好焦虑的了。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3-9-11 17:53
回复需要审核,请等待通过?
作者: 石头记    时间: 2013-9-11 17:54
上大学时选择专业生物工程,研究生和博士生选择植物学,以前对科学充满向往,真正进入了这个领域,越了解,越失望。在异地漂泊了九年,现在想的只是回家找份工作。在学校里其实学不到什么,深入的数学理论、物理、化学在毕业后全部忘光。以前拼命地学只不过是为了应付考试。现在回过头来想想,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花在学习这些东西上面,究竟值不值得?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3-9-11 17:55
本帖最后由 田园山庄 于 2013-9-12 13:07 编辑

回复有问题。
作者: 好运伴我行    时间: 2013-9-11 17:56
想起一件事情:我家旁边就是一所中医大学,有一回坐公交车,上来一男青年,正好坐在我前面。坐好后开始打电话,内容是说马上要考试了(研究生考试),都没怎么上过课,发的书都还是新的(他亲口跟电话那头说的),问能不能找人帮忙弄考题?当时我真想敲他的头!你是学医的呀!人命关天哪!那时我刚开始对中医有兴趣,注册了咱们论坛,正学着呢。从此更是坚定了跟着栾氏中医学到底的信念,虽然家人反对,但是我亲身感受到了自己学医治病,自己掌握自己命运的快乐。
作者: 幸福农场    时间: 2013-9-11 17:57
所谓教育,终归还是为统治阶层的利益服务的吧,要学那些没用的东西,才能达到愚民的效果啊,愚民才容易统治啊
作者: 好运伴我行    时间: 2013-9-11 18:02
前两天,我和姐姐聊天,她说有回去某大学听课,那个大学老师说走嘴了,说上大学是干嘛的?上大学就是来谈恋爱的。
作者: 木木木    时间: 2013-9-11 19:25
我大学的班主任也说在大学一定要谈恋爱。也算学习与人相处吧。
作者: 乘风飞扬    时间: 2013-9-11 20:45
最近也很困惑,都在说勤奋学习,刻苦学习,奋斗,难道读书真的必须得“苦”吗?不苦读就学不好吗?
作者: 西江水    时间: 2013-9-11 20:45
今天我也是和我父亲谈起小孩的教育,我和父亲说,小孩学习的目的是很重要的,不能仅仅为了找一个工作,赚点钱而读书,当年周副主席读书,是为了中华的崛起而读书,心量大,能经得起困难的折磨,成就大的事业。如果仅是为了个人赚钱享受去读书,把钱和欲望摆在前面把家人、家族、社会国家摆在后面。这样出来的学生,学习越努力,对社会的危害越大。现在社会上的现象都证明了。如雷**的不雅照,现在许多贪污的官。那个不是努力学习,甚至是很会经营人生的社会关系的。开始的目标错了,后面就全错了。最重要的不是努力而是选择。我这里讲的跑题了。闲聊一下。
作者: 泽地萃    时间: 2013-9-11 22:06
明年可能就要毕业了,我也不知道毕业后能做什么,读到研究生了,不想继续读博士。刚刚签了模特公司,如果到毕业的时候做模特赚的钱能够生活用的,就做全职模特,相对来说比较轻松。就算模特这条路走不通还可以找其他的工作。妈妈经常安慰我说,天上的鸟儿不耕种也不劳作,上天尚且养活它们。我只要自助,也会找到能安身立命的工作。女人只要自己心态好,嫁给谁都幸福。同样,只要自己身体好心态好,做什么工作都能养活自己。
作者: 麦冬    时间: 2013-9-12 07:07
哈哈,我大学踏踏实实全用来谈恋爱了!
作者: 我爱学习    时间: 2013-9-12 08:41
家里小某人三年级了,我也正在为学习的事情纠结,看看自己的经历,我知道象英语这样的课程根本没必要学,可是,学校重视,老师重视,学得早还学得深,孩子跟不上,其实我本是不想管的,顺其自然,可是,又担心孩子因为成绩不好受老师和同学的歧视,影响心理发育,那问题就大了,无奈只能违心的逼着孩子背单词、背句子,真纠结啊
作者: 田园山庄    时间: 2013-9-12 09:22
   有时候我想,要让孩子多看看人物传记之类,多了解一下这些名人成长的经历,其实他们大部分都不是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一帆风顺,从中汲取些人生道理,也许到了读大学时才会更有目标,更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毕竟大学与高中最大的不同就是可以自主安排自己的时间,是个性化的学习,要好好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学什么、怎么学都取决于自己,安排好了可以受益终生,否则,上不上大学真是没什么区别的。
      不过现在的学生从小被灌输式教育,连课余时间也被各种培训占满,真要突然一下让他们自己来安排时间倒真是会不知所措。所以还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这方面的能力,不要变成没有思想,不会自学的人。
作者: youran    时间: 2013-9-12 10:57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碧蓝天幕    时间: 2013-9-12 18:51
我上了一年大学就主动办理退学了,在办理的时候,从指导员到系主任到书记,没一个说点劝言挽留。不知道是不是他们也明白读了没用。
作者: lax    时间: 2013-9-13 09:09
是啊,真的很困惑,上大学到底做什么?
作者: 阳春三月    时间: 2013-9-13 11:01
我家弟弟刚上小学一年级,除了语数英音体美之外,还有心理健康,简单翻了翻课本,书里的内容是该如何上课、如何与老师同学相处,感觉对刚入学的小孩子还是挺有帮助的。
哥哥刚上初一,前一阵我整理了他以前的课本,除了语数英之外,有不少“副科”,比如介绍北京、教授健康知识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等等各方面的教材,可惜的是都很新,估计学校没空给孩子们真正讲这些课,只能发书让孩子们自己读了,我家哥哥属于很爱读书的孩子,但是恐怕这些教材没怎么读过。挺遗憾!

现在的初中,在开学教育的时候,反复提醒家长和孩子们:要树立人生理想,不仅仅是要考什么大学,而是未来将要做什么?学校不但进行口头的动员,日常还多次请考入大学的毕业生们回来给学弟学妹们介绍各自学校、专业的情况。
我家哥哥最近的确状态很好,作业比小学多,但是非常自觉,也很开心的样子。
对于学习,如果有一个远大的目标作为动力,应该可以帮助自己更自觉更勤奋吧。

现在国内的高等教育口碑不好,是不是也因为大部分的大学生在高考前,仅以高考当做了最终目标,进入大学后几乎没有了学习的动力。

作者: 仲夏草木长    时间: 2013-9-13 11:57
我上大学比较早,93年,而且运气很好,遇到的老师大部分是认真研究学术、为人正派的。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做事和做人的态度,对我此后的工作生活还是很有帮助的。此外的收获就是离家远了,自立能力强了,眼界开阔了。

现在的大学,沾染社会的浮躁之风太厉害了,学校变成了学店,教育变成了买卖。结果就是大学读下来,学生一无生存技能,而且不懂为人处世之道。我带过不少刚毕业的大学生,学校里念了四年广告学或传媒学的,满脑子不切实际的创意,真正做起工作来一蹋糊涂,全部要从头教。
作者: 好运伴我行    时间: 2013-10-7 17:02
三月小雨 发表于 2013-9-11 17:31
我这个大一新生的家长也迷惑。开学前我问过儿子:你学的这个专业喜欢吗?回答:“看着还行吧。没学怎么知道 ...

我老公是个工人,有一年考技师时,回来也跟我说过,说上课的老师是从学校出来就担任教师的,根本没在工厂待过,讲起理论一套一套的,可问他一些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就傻眼了。反过来还是我老公给他讲的。




欢迎光临 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http://www.luanboshiysclub.com/)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