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言:白色入肺。
《易经》言:肺属兑,兑之色为赤,所以赤色入肺。
我们的经典在这里又发生了冲突,究竟谁是正确的呢?
在前面颜色的八卦属性中,我们讨论过,自然界的物产中,一般红色的东西都具有较多的汁液,同种物品相比较,尤为显著,所以《易经》认为兑色赤没有错。其实人身的血液,富含氧气的动脉血是红色的,而含氧量较少的静脉血却不是。所以兑之色确实为赤。
《易经》是正确的,那么《内经》就是错误的了,正确的答案只能有一个。
在前面颜色的八卦属性中,我们还讨论过,白色是坎水之色。在五行理论里,金生水。白色为正宗的坎水之色,而肺之所以为兑泽,正因为其中也含有大量水气的缘故,这些水气有一部分会回到真正的坎水之中,所以中医又有“肺为水之上源”的理论。在于人身,肺肾也确实有直接的经络渠道相通,《内经》的“白色入肺”恐怕指的正是这白色入肺肾的这条相连的通道,由肺而降入肾水,最后主要的作用部位还是肾水,所以,其实不能简单地说成,“白色入肺”的。
在《内经》里,还认为:腥气,是入肺的。
考察自然界的生物,闻起来腥气最多的是我们都熟悉的:水产品,如鱼、贝类等等。
肺司呼吸,与自然界的空气直接相通,所以肺属于兑泽。水里的生物,虽然生活在水里,当然也需要空气,它们需要溶解在水里的空气,故在得水之气的同时,也需要兑泽之气,从而我们当然可以说,水中生物这种共同的腥气与兑泽之气有关,在于人体而言,则与肺相关。然而,单独考察兑泽之中出产的其它物品,离开了大量的水气,则没有多少有腥气的,所以腥气肯定不是主要入兑泽的,而主要是与水有关。
再看不是水中生产的闻起来有腥气的物品,如豆类、花生。
大家都见过豆类的吧,对于豆类,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生的有一种豆腥气。我们常见的豆类,大多都如人的肾,属坎水。豆类一般在旱地上生长,所以大家往往不以为它们会与水有多大的关系。然而,在民间却有句古话,“豆子开花养鱼虾”,意思是如果在豆子开花的时候多下点雨或发大水,让豆杆淹在水里,那么那年的豆子会长得很好,得到丰收。
花生也是大家熟悉的物种,它也有一种腥气。花生也是旱地上的农作物,我一直以为它与水没多大联系。然而我的阿姨有一块地,每年的夏天都容易积雨水被淹,且淹的时间较长,种别的都不容易收获,于是每年便用来种花生,每年都能获得花生的丰收。
大豆、花生这类旱地上具有腥气的农作物,与水竟也有着这样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当然可以断言,腥气属坎水,入肾。所有闻起来腥气的植物、动物都能入肾。而《内经》“腥气入肺”的提法其实也与“白色入肺”的提法差不多的,也是指腥气沿金生水的渠道入肾,从而也与肺有一定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