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zgm 于 2010-6-19 07:42 编辑
领略中医文化的奥秘(转帖)
王鲁湘: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今天我们请著名中医,山东省中医药大学校长王新陆先生和我一起聊一聊中医文化。他在2003年SARS期间担任过山东省防治SARS委员会的副主任。
王新陆:SARS病毒造成这种非典型肺炎,我们把它叫做“肺毒疫”。其实也就是一种瘟疫了。中国对这个流行病的记载是很早的,我们在汉代就有记载。到了清代的时候我们整个清朝,这二百五六十年哪,两年一次瘟疫。但是中国的这个人还保持了世界人口最多,世界GDP清朝在前期的时候也是最强,靠的就是中医。中医它是讲预防为主,它是“上宫不治已病治未病”,它告诉你这个病还没有来的时候你就要治。等到病已成,等到病都成了你再治,它告诉你:“渴而穿井
斗而铸锥 不亦晚乎?”口渴了再去挖井,要打仗了你再去打宝剑,这不是晚了。所以呢 它就告诉你,要以预防为主。
解说: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王新陆:在SARS以后呢,这个11月份世界卫生组织过来进行了一个考评。然后认为中医中药预防SARS有巨大的潜力。来了11个专家做了将近一个月的考评。这样以后我觉得好像从全国来讲又有一点中医热。过去我们中医好像奄奄一息,有点被边缘化了。现在一下子大家又重视起来,大家又觉得你确实还是有点用处,连报考我们学校的人都多了。
王鲁湘:您刚才提到了一个词叫“奄奄一息”那么为什么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而且有着自己的哲学基础和文化内涵,而且在几千年的这个实践过程中间也验之有效的这么一种中国的生命科学的这样一个体系,在今天会进入这种奄奄一息的境遇呢?
王新陆:我觉得它是一个多因素的。作为一个医学科学又是一种临床医学来讲,中医它尽管好像有点边缘化,就你刚才讲的。但是它是不可能没有了,它不可能被消灭了。那为什么会出现奄奄一息这种状况呢?就是在现在这个社会啊,这些人呢我觉得这种浮躁的表现恐怕还是处处皆有。你比方说现在人都很着急,我一感冒发烧,赶快去输液。我希望一天就把这个体温拿下来。可是呢,这个在国际上通行的来看,大家是不喜欢输液的,它造成你这个人的内环境的紊乱。你要到欧洲去,到美国去,你发高烧他就把你放着,他不管你。过上一天两天他再看到底是个什么病,他再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现在大家就是很有点这种急功近利的思想。再加上对中医本身又不了解。其实对一些我讲的流行时病哪,感冒啊什么,中药非常快也就是两副药,也就烧退了。而且很便宜,很经济。这就是和我们整个舆论导向,和这个社会的发展,大家浮浮躁躁、纷纷扬扬的这个东西有关系。但是通过SARS以后,又加上我们这个国家中医局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觉得这些年好多了。
这个中医在这个可以说也到了一个很辉煌的时候,又在复兴特别是从国际这个角度来看,外国人对中医认可程度比我们国内还高。这个像在德国就有四万人,四到五万人从事中医工作而且还是老外,不是中国人。你到了美国,美国将近有五千个中医诊所。这就是说我们中医其实它现在已经服务于人类了,服务于全球的这种,已经跨出了国门。
解说: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
王新陆:它和科学的起源是有关系的。人类,从有了人类从有了直立人,就是有了直立猿。然后进入我们原始的人类,然后这个人类在生存的过程中间,他就一直在和疾病做斗争。他不会文字,不会说话,他会和疾病做斗争。你看我们一些动物,你看蛇受伤它会找一种草,叫“蛇含草”。它来把自己的这个伤口啊,在上面压、滚,它会止血。
王鲁湘:还有狗也一样。狗也会。要是把它腿打断了以后,它会去找一种东西,然后它能够治骨伤。
王新陆:对对,它们都会自救。就是人类从开始的时候,他就在自救这就是我们原始的医学的起源。
解说: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