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286|回复: 90

闲聊:易经中的人生智慧之地雷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29 14:0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溺爱的危害

溺爱孩子的结果,其实大家都知道;而且,更不乏实践的证明。可是呢,临到自己头上,却没几个母亲愿意承认自己溺爱的,她们往往想当然地以为,自己事事对孩子包办,那不是溺爱,是宠爱,是爱心------甚至有的人还嘲笑别人呢,觉得人家母亲努力让孩子学做事情,努力处理自己在学校遇到的事情等是没爱心。

现在我们从《易经》的角度来看看母亲过多干涉孩子的成长,如孩子十多岁了,还给孩子穿衣,拿牙刷,叠被子,削水果;孩子上学了,母亲经常去找老师交流,事事帮孩子打点好;孩子面临工作了母亲努力帮孩子去找关系诸如此类的代替事情意味着什么。

在《易经》里,父亲为乾卦;母亲为坤卦;孩子,自然就是震卦;母亲与孩子的关系,形成地雷复卦;

地雷复,在坤卦很强大的时候,就是阴历十一月的景象;阴历十一月什么景象大家当然都知道了,冰天雪地,厚厚的土层下,一点生机萌发。------在孩子很小的时候,这地雷复卦里面的坤卦很强,母亲事事包办,那是正常的,是保护孩子的。这个阶段,其实就相当于人一生中的婴儿阶段;当婴儿阶段过去,这震卦开始成长,也就是孩子开始学爬,学走,学说话等等,这个时候,母亲的坤卦,仍然占主导地位-----但随着震卦的成长,这震卦必然是要积蓄力量,突破土层的,这个时候,就应该以震卦为主导的了,对应自然界,也就是冬天过去了,这植物的芽要从土里穿透出来,成长壮大,那么,这个时候,从表面上看,事实上,地雷复已经变为雷地豫了,到处生机勃勃。

在母子的关系从地雷复转为雷地豫的过程中,如果母亲认为自己很有爱心,认为自己就是比孩子强,对孩子不放心,那么,就相当于始终让植物的芽压在厚厚的土层下------当别人家的孩子长大,一派生机勃发之时,这始终维持地雷复的母子关系,仍然处于天寒地冻的冬天里的------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完全没有自我成长的机会,在应该发芽的时候,发不了芽,长不成草木,换句话说,就是被彻底毁了。

溺爱的危害大呀,会彻底毁掉孩子的一生,也会始终让家庭处于冰雪的冬天------所以,做母亲的,千万不要以为自己多有爱心之类的,或者以为自己多能干,凡事都把孩子管得死死的或者给孩子包办了。

评分

参与人数 5威望 +39 收起 理由
和田玉 + 3
早春芽 + 9
乾童 + 9
长青木 + 9
沐风 + 9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 发表于 2012-1-29 16:16: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乾卦儿子8岁,现在都不听我的话,是小时候太溺爱的缘故。
蓝田田 发表于 2012-1-29 16:13

要求孩子听话,本身就是溺爱的表现。
发表于 2012-1-29 15: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谢谢老师!
这几天拜年有感:在城里长大,家里各方面条件好的父母越是溺爱孩子,孩子越是娇气,放诞无礼;而农村长大的孩子,父母在外工作的,安安静静,又懂事听话。
发表于 2012-1-29 14:07: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玉树云枫 于 2012-1-29 14:11 编辑

看一看;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12-1-29 14:10: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不好意思插队了,因为很高兴看到老师新东西---
发表于 2012-1-29 14:12:09 | 显示全部楼层
离老师真近。是呀,很多孩子在生活中都是父母代替管理,比如孩子的书包家长给整理。我本人就是一个例子,我从小爸爸就不让我做饭,我一干就说我干不好,到现在饭不太会做。如果母亲太过强大,让小苗不能破土而出,他们怎么生长成才呢?
发表于 2012-1-29 14: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生活中处处是易理啊
发表于 2012-1-29 14:29:02 | 显示全部楼层
孩子满10个月了……母亲学习中……谢谢老师……
发表于 2012-1-29 14:3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指导!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2-1-29 14:3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又加深了对六十四卦的理解。
发表于 2012-1-29 14: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乃中肯极致到位佩服!
发表于 2012-1-29 14: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的提醒----------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8 11:36 , Processed in 0.06342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