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1705|回复: 1

跟古代名医治疗饮食伤(19)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6 00:24: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原文19 罗谦甫曰∶丁巳冬,予从军回至汴梁,有伶人李人爱谓予曰∶大儿自今岁七月间,因劳役渴饮凉茶,及食冷饭,觉心下痞,医投药一服,下利两行,症遂减。不数日,又伤冷物,心腹复痞满,呕吐恶心,饮食无味,且不饮食,四肢困倦,懒于言语。复请前医诊视,曰∶此病易为,更利几行即快矣。还以无忧散对加牵牛末,白汤服之。至夕,腹中雷鸣,而作阵痛。少焉,既退又泻,烦渴不止,饮食无度,不能复禁,时发昏愦。再命前医视之,诊其脉,不能措手而退。顷之,冷汗如洗,口鼻气渐冷而卒矣。小人悔恨无及,敢以为问。予曰∶未尝亲见,不知所以然,既去。或曰∶予亲见之,果药之罪与,而非与?予曰∶此非药之罪,乃失其约量之过也。夫药之无据,反为气贼。《内经》云∶约方犹约囊也。囊满勿约,则输泄,方成勿约则神气不俱。故仲景以桂枝治外伤风邪,则曰∶若一服汗出病瘥,停后服,不必尽剂。大承气汤下大实大满,则曰∶得更衣,止后服,不必尽剂。其慎如此,此为大戒,盖得圣人约囊之旨也。治病必求其本,盖李以杂剧为戏,劳神损气,而其中痛,因时暑热,渴饮凉茶,脾胃气弱,不能运化,而作痞满。以药下之,是重困也。加以不慎,又损其阳,虚而复下,阴争于内,阳扰于外,魄汗未藏,四逆内起。仲景所谓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如是,则非失约量之过而何?故《内经》戒云∶上工平气,中工乱脉,下工绝气。不可不慎。
罗谦甫说,丁巳年冬天,他从军队回到汴梁,有一个演艺圈的叫李人爱跟他讲了一件事情。事情是这样的,他的大儿子今年七月的时候,因为劳动之后引用了凉茶同时吃了冷饭,觉得心口之下胀满不舒,请来的医生开了一副方子,腹泻了两次之后,症状就缓解了。没过几天,他的孩子又被冷食所伤,又觉得胃部开始胀满,恶心呕吐,吃东西觉得没有味道,也没有胃口,周身觉得无力疲乏,没有力气说话。于是又请来之前的医生来治疗,医生说,这个病简单,在腹泻几次就行了。就还是开无忧散加牵牛末,白开水送服。到了傍晚,他儿子肚子里发出很大的响声,而且一阵一阵的疼痛。过了一段时间,症状消退又开始腹泻,心烦口渴不知,暴饮暴食,不能控制,而且经常头晕发昏。于是又请来之前的医生,这医生摸了脉之后,束手无策,表示不能治疗就离开了。突然,他儿子浑身流冷汗,如同淋浴过一般,口鼻呼出来的气渐渐变冷,最终死去了。李人爱说自己后悔至极,就来问罗谦甫,而罗谦甫说自己没有亲眼见过病人以及整个病程,不知道其中的原因所在,就离开了。有的人对罗谦甫说,自己见过病人以及当时的情形,这果真是药物的罪过么?罗谦甫说,这不是药物的过错,而是医生不能够斟酌用量的错误。没有根据地给病人用药,反倒是增加了人体的邪气,给浩然正气带来损伤。
《内经》有云,组方用药如同给一个袋子扎口一样。袋子满了不扎袋子的口,袋子里的东西就会掉出来,组方用药已经对症了,不去管束一下,病人的神气就会受到伤害。所以张仲景用桂枝汤治疗外伤风邪时,就说:如果服用一副药,病人出汗之后病就好了,就停药,不要全把药物吃完。用大承气汤用来下肚子里的实满时说:如果大便了的话,就停药,不必一定要把药物吃完。他如此谨慎,认为药物中病即可的原则必须要去遵守,算是领会到了《内经》约囊的内涵。治病一定要知道导致生病的根源,李先生的儿子也是从事演艺事业,即劳神又耗气,本身中气就有问题,又因为天气很热,口渴饮用凉茶,脾胃气虚,不能够运化,才导致痞满。用腹泻的方法来下痞满,更加加重了中气的虚损。加上用药上不小心伤到了病人的阳气,虚损却继续用下法,阴气在体内乱走,阳气在体表不得安宁,魄汗不能够敛藏,身体却出现了严重的逆反。仲景说过,身体出现了小小的逆反,尚且还能够活一些时日,如果身体出现了重一些的逆反,那就命不久矣了。如果按照这样的分析,不是医生用药缺乏斟酌的错误,那还是谁的错误呢?所以《内经》里告诫我们说:上好的医生给病人治病,能够使病人身体里的气平顺调和;一般的医生则会使病人的经脉出现紊乱;下等医生,则会使病人身体气机绝断。这不能不慎重。
发表于 2011-1-30 10:5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7-20 15:56 , Processed in 0.052795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