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643|回复: 11

附:经络辨证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0: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经络辨证法在中医基础理论里或中医诊断学里提到那么一点点,几乎处于被忽略的境地.
我个人的看法,经络辨证法才恰恰是最重要的.理由是:(1)人体出现任何疾病必然反应在相关的经络里.(2)找到相关经络,检查该经络,找到相关穴位,可以立即使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如果不懂五运六气的知识,可以从脉象上寻找出错的经络.脉象与经络的对应关系前面有过具体介绍.举个具体的例子,就比如说,患者左尺重按微弱,其余脉象还算正常,那么可以检查足少阴肾经,由于五腧穴的良好功效,为简易起见,一般检查五腧穴就可以了.有问题的穴位一般有明显的表现:如看上去或按下去塌陷,或者出现硬结,或者轻碰即疼痛,或者出现溃烂,或者出现红点等等.穴位丰满,弹性良好的穴位肯定没问题,一般不需要处理,而对出现问题的穴位进行处理,一般都可以收到立杆见影的功效.-----至少,绝对不会误诊.处理穴位的方法可以只用手推按,也可以用放血刮痧拔罐针灸,看情况用.
如果出错的经络少,那么处理起来很容易的,但如果异常的脉象比较多,也就是出错的经络比较多,那么处理起来就要麻烦点.------一般说来,出错经络多的原因应该是某个关键的地方出了问题,找到这个关键的地方,效果才会很好,并且巩固.我昨日遇到一个患者,左手重按脉象非常微弱,也就是手少阴心足厥阴肝足少阴肾均出问题.由于给她算过,所以我取了左侧阴谷穴,只用小保健锤试探性的敲该穴位后,其脉象随即增强.-----找到这个关键的穴位不是很容易,不过也不要紧啦,大家可以买一把几块钱的小保健锤,在出错的经络上到处敲敲,敲后随即切脉,看是否脉象朝你希望的方向改变,如果改变,那么就取该穴位或针或灸或贴膏药等等.这样的情况经历得多了,注意积累,以后遇类似情况就可以轻易找到了.熟能生巧时,感觉就简单了.

有人提议用五运六气来算穴位.这当然更好啦,我也希望如此,问题在于,我对经络穴位的理解实在很肤浅得很,虽然也能用五运六气算一些穴位,但不多.这个问题希望大家共同努力.
目前我能做的就是脉象五运六气与检查穴位相结合,来寻找复杂的患者的合适的穴位.这个方法虽然笨了些,但却还管用.每次一出手就能够解除患者的一些症状.-------这得感谢西医啦,他们没什么治得好的病且治一个感冒也得好几天,这样我一出手患者的症状就减轻时便能够得到患者的信任,也给自己争取了一些积累经验的机会与时间.
关于五运六气与经络的对应关系,目前我只知道太阳寒水司天对应手太阳与足太阳.其它依此类推.最近一段时间在医院看到一些太阳穴痛或胃疼或头昏这类的病人,判断下来都是手太阳小肠经的问题,脉象上也是如此.今年五运为水太过,本月又为土不及,所以选穴取阴陵泉.也就是反克时可选取被反克的那条经络的合穴.

说到今年的五运六气,又想起<伤寒杂病论>,那里提及的六经辨证被后代炒作得沸沸扬扬,更有无数种解释.我曾花了一段时间去读伤寒论太阳经的条文,结果发现,太阳经的病症每一条都可以用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的知识来解释.显然,张仲景所谓的太阳经就是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或者他真是医圣,但就是不想让后人明白,所以不想详细说清楚,于是笼统言之;也或者他压根就是中医的学徒,想言之但却实在说不清楚,于是笼统言之.

五运六气也好,情志内伤也罢,人体的所有疾病最终都必然体现在相关的经络穴位上,也可以通过经络穴位来调整,所以经络辨证是学习中医者的一条捷径.
发表于 2009-6-21 10:52:2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关于切脉能否说得具体些,以前好象在哪看到你介绍过,找不到了。
发表于 2009-6-21 21:32:28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我们要学习的东西还太多。。。
发表于 2009-6-21 22: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中。关于切脉能否说得具体些,以前好象在哪看到你介绍过,找不到了。
大玲76 发表于 2009-6-21 10:52

自己把老师的文章都看看吧,有好处的
今天看这篇文章又有新的感觉
发表于 2009-7-28 08:27:56 | 显示全部楼层
努力学习中
发表于 2009-11-19 20:35:5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学习。
发表于 2009-11-19 21:2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收藏了!
发表于 2009-11-19 21:40:07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0-11-26 16: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11-26 19: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收藏学习了,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1 18:41 , Processed in 0.054447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