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487|回复: 4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让你找原穴位不再犹豫

[复制链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3-14 20:06:5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太白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功效:
穴位定位:  
【取穴】取定穴位时,可采用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的姿势,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第一跖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主治病症】
1.消化系统疾病:泄泻,肠鸣,胃痛,胃痉挛,胃炎,消化不良,腹胀,便秘,肠炎,痔疮;
2.运动系统疾病:体重节痛,腰痛,下肢麻痹或疼痛
3.其他:痔漏
【人体穴位配伍】 配中脘穴、足三里穴治胃痛。
【别名】大白穴。
【穴义】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刺灸法】
刺法:直刺0.30.5寸,局部酸胀。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趾纤维鞘、()展肌腱、()短屈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的内侧支分布。针由皮肤,皮下筋膜进入趾跖侧筋膜及其形成的趾纤维鞘的十字部,再进()展肌()()短屈肌(),该二肌为足底内侧神经支配。
【名解】

(1)
太白。太,大也。白,肺之色也,气也。该穴名意指脾经的水湿云气在此吸热蒸升,化为肺金之气。本穴物质为大都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云气,至本穴后受长夏热燥气化蒸升,在更高的天部层次化为金性之气,故名太白。大白名意与此穴同,大,通太。

(2)脾经俞穴。俞,输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化为阳气蒸升于更高的天部层次,为脾经经气的重要输出之穴,故为脾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的气血变化为天之下部的水湿云气吸热后蒸升,表现出脾土对肺金的长养特性,故本穴属土。
(4)足太阴原穴。原,本原也。脾经为少气多血之经,气不足、血有余,而本穴的蒸升之气同合于足太阴脾经的气血特性,且能较好地充补脾经经气的不足,为脾经经气的供养之源,故为足太阴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运行规律】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功能作用】生发肺性阳气。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临床应用】
【慢性泄泻】
主穴 天枢 大肠俞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脾胃虚弱者,配脾俞、太白;肝气郁滞者,配期门、太冲;肾阳虚衰者,配肾俞、命门、关元;腹胀者,配公孙;伴有脱肛者,加百会。
方义
本病病位在肠腑,故取大肠募穴天枢,大肠背俞穴大肠俞,俞募相配,调理肠腑气机;足三里健脾和胃,消胀止泻;三阴交健脾利湿,疏肝补肾,脾虚、肝郁、肾虚诸种泄泻皆可用之。
【便血】
主穴 长强 承山 上巨虚 次髎
配穴 劳倦内伤者,配百会、关元、命门;湿热下注者,配太白、阴陵泉。
方义
长强为局部取穴,属督脉,为治疗脱肛和肠风下血之要穴;承山属足太阳膀胱经穴,其经别入肛中,可疏导肠道气机,均为治疗肛门疾病之要穴;上巨虚为大肠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2#
发表于 2011-3-14 20:08:22 |只看该作者
太冲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定位: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或仰卧的姿势,太冲穴位于足背侧,第一、二趾跖骨连接部位中。以手指沿拇趾、次趾夹缝向上移压,压至能感觉到动脉映手,即是此穴。
                  

穴位功效:

【主治病症】针麻常用穴之一。

1、消化系统疾病:腹痛腹胀,咳逆纳差,大便困难或溏泻。

2、心血管系统疾病:心绞痛,胸肋胀痛。

3、神经系统疾病:高血压,头痛头晕,失眠多梦。

4、五官科疾病:目赤肿痛,咽痛喉痹,青盲,耳鸣,耳聋。

5、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子宫收缩不全,遗尿,癃闭,淋病,阴缩,泌尿系感染。

6、外科疾病:疝气,乳痈,肠炎,颈淋巴结核。

7、其他疾病:肝炎,血小板减少症,四肢关节疼痛,肋间神经痛,下肢痉挛,各种昏迷。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大敦治七疝;泻太冲、补太溪、复溜治肝阳上亢之眩晕;配合谷为开四关又治四肢抽搐;配肝俞、膈俞、太溪、血海穴治贫血、羸瘦;配间使、鸠尾、心俞、肝俞治癫狂痫。

【别名】大冲穴。

【穴义】肝经的水湿风气由此向上冲行。

【刺灸法】

刺法:1、向上斜刺0.5-1.0寸,局部酸胀或麻向足底放射。2、向外下斜刺1.0-1.5寸,有时出现麻电感向足底放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拇短伸肌、骨间背侧肌。皮肤由腓浅神经的足背内侧皮神经分布。足背皮肢较薄,皮下组织中走行有足背静脉网及大小隐静脉。足背动脉行于拇长伸肌腱的外侧,向下往拇短伸肌的深面,分出第一跖背动脉、足底深支等。前者分成二支,分布于拇趾与第二趾内面;后者穿第一跖骨间隙至足底外侧动脉吻合,形成足底动脉弓。足背动脉的体表投影在内外踝之间连线的中点和第一跖骨间隙其底间的连线上。针由皮肤、皮下组织穿足背深筋膜,在拇长伸肌腱的外侧,穿经拇短伸肌表面的腓深神经(或经其内、外侧)入该肌。足背动脉发出的第一跖骨动脉则在拇短伸肌的深面,因此针再深进第一骨间背侧肌内时,可能刺及或经过动脉的一侧。

【名解】

(1)太冲。太,大也。冲,冲射之状也。该穴名意指肝经的水湿风气在此向上冲行。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风气,至本穴后因受热而胀散化为急风冲散穴外,故名。大冲名意与此穴同。

(2)肝经俞。俞,输也。本穴物质为热胀的风气,在本穴为输出之状,故为肝经俞穴。

(3)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行间穴传来的水湿之气,至本穴后因吸热而胀散,胀散之气性热燥,表现出脾气的燥热特性,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急行的风气,其性热燥。

【运行规律】循肝经上传中封穴。

【功能作用】燥湿生风。

【治法】寒则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临床应用】

【实证耳聋耳鸣】

主穴 耳门 听会 翳风 完骨 中渚 侠溪

配穴 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方义

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

【晕厥】

主穴 水沟 中冲 涌泉

配穴 实证者,配合谷、太冲;虚证者,配关元、百会。

方义

水沟属督脉穴位,督脉入脑上巅,取之以接续阴阳之气,有苏厥醒脑之功;中冲为手厥阴心包经之井穴,位于中指之端,刺之以调阴阳经气之逆乱,为治疗昏厥之要穴;涌泉为足少阴肾经之井穴,以引气下行,醒神开窍,多用于晕厥之重证。三穴分列上、中、下三部,合用而使逆乱之气顺接,升降得循常道。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3#
发表于 2011-3-14 20:09:25 |只看该作者
太溪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定位: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正坐,平放足底或仰卧的姿势,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腱之间的凹陷处。

穴位功效:

【主治病症】

1.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阳痿,小便频数,肾炎,膀胱炎,遗精,遗尿;

2. 呼吸系统疾病:气喘,胸痛,咯血,肺气肿,支气管炎,哮喘;

3. 五官科系统疾病:头痛,目眩,咽喉肿痛,齿痛,耳聋,慢性喉炎,口腔炎,耳鸣;

4. 运动系统疾病:腰脊痛,下肢厥冷,内踝肿痛,下肢瘫痪,足跟痛,腰肌劳损;

5. 其它:消渴,失眠,健忘,月经不调,心内膜炎,神经衰弱,乳腺炎,膈肌痉挛。

【人体穴位配伍】 配然谷穴主治热病烦心,足寒清,多汗;配肾俞穴治肾胀;配支沟穴、然谷穴治心痛如锥刺。

【别名】大溪穴,吕细穴。

【穴义】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深刺透昆仑穴,局部酸胀,麻电感向足底扩散。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温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胫骨后肌腱、趾长屈肌腱与跟腱、跖肌腱之间、趾长屈肌。皮肤由隐神经的小腿内侧支分布。皮下组织内的浅静脉向前归流大隐静脉,向后归流小隐静脉。跟腱前方及两侧脂肪组织较发达。胫神经和胫后动脉体表投影的下点则在内踝和跟腱之间,神经在动脉的后方。胫骨后肌、趾长屈肌肌腱均受胫神经支配。

【名解】

(1)太溪。太,大也。溪,溪流也。该穴名意指肾经水液在此形成较大的溪水。本穴物质为然谷穴传来的冷降之水,至本穴后,冷降水液形成了较为宽大的浅溪,故名。大溪名意与此穴同。

(2)吕细。吕,古代音乐十二律中的阴律也,总称六吕,此指穴内物质为纯阴之液。细,弱也、小也。吕细一名意在形容穴内流行的地部经水水面宽大而流动缓慢,故名。

(3)肾经俞。俞,输也。本穴为肾经经水的传输之处,故为肾经俞穴。

(4)肾经原。原,本源、根源也。本穴输出的地部经水真正表现出肾经气血的本源特性,故为肾经原穴。

(5)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地部流行的经水,其变化为进一步的气化散热,表现出土的长养特征,故其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其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肾经而传,气化之气吸热后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清热生气。

【治法】寒则点刺出血或泻而多灸,热则水针或泻针出气。

【临床应用】

【实证眩晕】

主穴 风池 百会 太冲 内关

配穴 肝阳上亢者,配侠溪、太溪;痰湿中阻者,配中脘、丰隆、阴陵泉。

方义 肝经为风木所寄,与胆经相表里,取胆经风池与肝经太冲,清泻肝胆,平肝潜阳;内关既可宽胸理气,和中止呕,又与太冲同名经配穴,加强平肝之功;百会用泻法,可清利脑窍而定眩。

【间歇期痫证】

主穴 印堂 鸠尾 间使 太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行间、内关、合谷;风痰闭阻者,配本神、风池、太冲;心脾两虚者,配心俞、脾俞、足三里;肝肾阴虚者,配肝俞、肾俞、太溪;瘀阻脑络者,配太阳、膈俞、内关;夜间发作者,配照海;白昼发作者,配申脉。

方义

督脉为阳脉之海,印堂属于督脉,可调神开窍;任脉为阴脉之海,鸠尾为任脉络穴,可降气解郁,是治疗癫痫的要穴,两穴相配调理阴阳,平抑风阳;间使为心包经穴,可疏通心包经气血,为治痫经验穴;太冲为平肝熄风之要穴,癫痫发作多因与痰浊内阻,故取丰隆豁痰化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4#
发表于 2011-3-14 20:10:08 |只看该作者
丘墟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定位:

【取穴方法】取穴时,可采用仰卧的姿势,丘墟穴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穴位功效:

【主治病症】

1.运动系统疾病:外踝肿痛,足内翻,足下垂,踝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病,腓肠肌痉挛。

2.精神神经系统疾病:中风偏瘫,颈项强痛,目赤肿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

3.消化疾病:疟疾。

4.其它:胆囊炎,胆绞痛,腋下淋巴结炎。

【人体穴位配伍】

配昆仑穴、绝骨治踝跟足痛;配中渎穴治胁痛;配大敦穴、阴市穴、照海穴治卒疝;配日月穴、期门穴、肝俞穴、胆俞穴、阳陵泉穴、腕骨穴治黄疸、胆道疾患。

【穴义】在胆经的风气作用下,地部脾土为空虚之状。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5~0.8寸,局部酸胀。2.向外斜刺0.8~1.2寸透申脉,局部酸胀,可扩散至足踝部。

灸法:艾炷灸或温针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足背筋膜、趾短伸肌。皮肤由腓肠神经的足背外侧皮神经分布。足背深筋膜较薄弱,两筋膜之间有丰富的足背静脉网,分别汇入小隐静脉。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穿足深筋膜,在趾长伸肌腱外侧,深进骰骨表面的趾短伸肌。外踝前动脉在踝关节附近发自胫前动脉,该血管向外在趾长伸肌腱的下方至外踝,与跗外侧动脉和腓动脉的穿支吻合。

【名解】

(1)丘墟。丘,土堆或土坡也。墟,故城遗址或废墟。丘墟名意指在胆经的

风气作用下,地部的脾土为空虚之状。本穴物质为悬钟穴降行而至的水湿风气,在风气的吹刮下穴内脾土为空虚之状,只有皮骨而无脾土(肌肉),故名丘墟。

(2)胆经原穴。原,本源也。本穴物质为天之下部的水湿风气,性寒凉,为胆经风气的生发之源,故为胆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水湿风气。

【运行规律】缩合冷降并下行足临泣穴。

【功能作用】生发风气。

【治法】寒则先泻后补或补之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临床应用】

【实证耳聋耳鸣】

主穴 耳门 听会 翳风 完骨 中渚 侠溪

配穴 肝胆火盛者,配太冲、丘墟;外感风邪者,配合谷、外关;痰火郁结者,配丰隆、内庭。

方义

手足少阳两经经脉均入于耳,取手足少阳经之耳门、听会、完骨、翳风开窍聪耳,疏通耳部气血;取中渚泻三焦火而清窍,侠溪清泻肝胆之火。

【扭伤】

主穴 阿是穴 申脉 丘墟 解溪

配穴 疼痛较重者配合谷、太冲;瘀血肿胀甚者配血海、三阴交。

方义

扭伤多为关节伤筋,属经筋病,“在筋守筋”,故治疗时取扭伤部位穴位为主,以疏通经络,散除局部的气息壅滞,达到“通则不痛”的效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5#
发表于 2011-3-14 20:10:46 |只看该作者
太渊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定位: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伸臂仰掌的取穴姿势,太渊穴位于人体的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即是。
穴位功效:

【主治病症】

1.呼吸系统疾病:咳嗽,气喘,扁桃体炎,肺炎;

2.循环系统疾病:心动过速,无脉症,脉管炎;

3.其它:臂腕痛,肋间神经痛,桡腕关节及周围软组织疾患,膈肌痉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尺泽穴,鱼际穴,肺俞穴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穴治无脉症。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

【特异性】五输穴之输穴,五行属土;肺之原穴;八会穴之脉会。

【别名】 太泉,鬼心。

【穴义】 肺经经水在此散而化为凉性水湿。

【刺灸法】

刺法:1.直刺0.2~0.3寸,局部麻胀;2.针刺时应避开动脉。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灸法】艾炷灸1~3壮,艾条灸5~10分钟。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桡骨骨膜。皮肤由前臂外侧皮神经分布。针在皮下筋膜内,经桡神经浅支、头静脉与桡动脉掌浅支之间,穿前臂筋膜,在桡动、静脉外侧,拇长展肌(腱)和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达深部桡骨骨膜。前肌(腱)由桡神经支配,后肌(腱)由正中神经支配。

【名解】

(1)太渊。太,大也,极也。渊,深涧也,言穴之形态也。该穴之名乃从类象的角度描述穴位微观下的形态特征,指肺经水液在此散化为凉性水湿。因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如经水从山之顶部流入渊之底部,故名。

(2)太泉。太,大也。泉,水流、源泉也。本穴位处手内横纹凹陷处,经水的流行是从地之天部流向地之地部,且如瀑布飞落而下,为山上落下之大泉,故名太泉。

(3)鬼心。鬼,与神相对,神处为天,鬼处为地,鬼在此代表地部。心,内部也,中心也。鬼心之名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流向地之地部。

(4)肺经俞穴。俞,输也。指本穴为肺经经脉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穴位。本穴的气血为地部的经水,流行方式是从高位流向低位,如瀑布飞落而下,经水落下之时向空中散发大量凉性水湿之气,为肺经凉性气态物的主要输送之处,故为俞穴。

【气血特征】 气血物质为天部的凉性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 本穴气血的运行是由地之天部流落地之地部,在由高位流向低位时,经水大部分化为水湿气态物逸散于天部层次。

【功能作用】 散化肺经地部水湿,向天部输送肺气。

【治法】 寒则灸补,热则泻针出气。

【临床应用】

【虚证哮喘】

主穴 肺俞 膏肓 肾俞 太渊 太溪 足三里 定喘

配穴 肺气不足者,陪气海、脾俞;肺肾两虚者,陪关元;喘甚者,配天突。

方义

肺俞、膏肓针灸并用可补益肺气,膏肓又善治虚劳咳嗽哮喘;肺俞与肺经原穴太渊,肾俞与肾经原穴太溪,两组俞原穴相配,可充肺肾真原之气;足三里健脾益气,以资气血生化之源,使水谷精微上归于肺,肺气充则自能卫外;定喘为平喘之效穴,取之为急则治其标之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6#
发表于 2011-3-14 20:12:31 |只看该作者
冲阳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定位:

【标准定位】在足背最高处,当(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取法】正坐垂或仰卧位,距陷谷穴3寸,当足背动脉搏动处取穴。   

【取穴方法】冲阳穴位于人体的足背最高处,当拇长伸肌腱和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

1.精神神经系统疾病:面神经麻痹,眩晕;    

2.消化系统疾病:胃痉挛,胃炎;    

3.运动系统疾病:风湿性关节炎,足扭伤;    

4.其它:牙痛。  

【人体穴位配伍】

1、配大椎穴、丰隆穴治癫狂痫。

2、配足三里穴、仆参穴、飞扬穴、复溜穴、完骨穴,有补益气血,润养经筋的作用,主治足痿失履不收。   

3、配丰隆穴,有豁痰宁神的作用,主治狂妄行走,登高而歌,弃衣而走。

【穴位解剖】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短伸肌、第二楔骨。皮肤由腓浅神经分布。皮下有足背静脉网,外侧引出小隐静脉,内侧则有大隐静脉的起始。足背深筋膜浅层薄而坚韧。针由皮肤、皮下组织,避开足背动脉,在(踇)短伸肌的上方深进,可达第二楔骨表面的骨膜。以上诸肌均受腓深神经支配。

【刺灸法】

刺法: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局部酸痛。

灸法: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附注】 足阳明经所过为“原”。

【别名】会原穴,跗阳穴,会屈穴,会涌穴,会骨穴。

【穴义】胃经经水在此气化为阳热之气。

【名解】

1)冲阳。冲,穴内物质运动之状。阳,阳气。该穴名意指本穴的地部经水气化冲行天部。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因有解溪穴的分流,传至本穴的经水较为稀少,经水受脾土之热而大量气化冲行于天,故名。

2)会原穴。会,聚会。原,本源。会原名意指本穴气化之气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本穴物质为胃经经水的气化之气,其气性温湿热,同合于胃经气血之性,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名会原。

3)跗阳穴。跗,脚背也。阳,阳气也。跗阳名意指本穴为脚背阳气的主要输供之处。本穴为胃经之穴,位处脚背,气血物质为气化的阳热之气,较之足部其它经脉各穴提供的阳热之气为多为强,故名跗阳。

4)会屈穴。会,聚会。屈,亏缺。会屈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此亏缺。本穴物质为解溪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在本穴的运行变化为水液气化,流来的经水因气化而不断亏缺,故名会屈。会涌名意与会屈同,涌指本穴的气化之气涌出穴外。

5)会骨穴。会,聚会也。骨,水也。会骨名意指解溪穴散解的地部经水有部分会聚本穴。

6)胃经原穴。本穴地部经水的气化之气性合胃经之气血,为胃经气血的重要来源,故为胃经原穴。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及气化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快速气化并循胃经上行天部。

【功能作用】和胃化痰,通络宁神。

【治法】寒则

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

【单穴临床应用】

【冲阳穴治疗网球肘】  

  网球肘,为肱骨上髁炎之俗称。其临床表现为肘关节外侧疼痛,用力握拳及前臂作旋前伸肘动作时加重,不能绞毛巾、扫地,局部有多处压痛,而外观无异常。其属于祖国医学中脚步穴位伤筋、痹证等范畴,系由肘部外伤或劳损、或外感风寒湿邪致使局部气血凝滞,络脉痰阻而发为本病。许多针家囿于“疼痛取阿是”之说,临床仅取局部穴位,故疗效欠佳。其实远道选取效穴治疗本病,往往有立竿见影之效。

方法:   

取穴:冲阳(在足背最高处,当姆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足背动脉搏动处。)   

操作:仰卧或正坐平放足底。取患侧冲阳穴,避开动脉,直刺0.2—0.3寸。要求得气明显,行捻转手法,平补平泻。留针20~30分钟。

【癫证】

主穴 水沟 心俞 神门 内关 太冲 丰隆

配穴

肝郁气滞者,配行间、期门、膻中;痰气郁结者,配中脘、阴陵泉;心脾两虚者,配脾俞、足三里;哭笑无常者,配间使、百会;纳呆者,配三阴交、中脘、足三里。

方义

脑为元神之府,督脉入络脑,水沟为督脉穴,可醒脑开窍;心藏神,心经原穴神门与心之背俞穴心俞相配,可调养心神;内关为心包经络穴,可理气活血,调理心神,与肝经原穴太冲相配,厥阴同气相求,既可疏肝解郁,又可宁心化痰;治疗癫证不离化痰,故用丰隆健脾化痰,诸穴相配,可达疏肝、健脾、宁心、定癫之效。

【狂证】

主穴 水沟 大椎 内关 大陵 中冲 丰隆

配穴 痰火扰神者,配内庭、曲池、隐白;火盛伤阴者,配行间、太溪、三阴交;气血瘀滞者,配血海、膈俞、肝俞。

方义

治疗狂证不离清火,泻水沟能清热祛邪,醒脑开窍;大陵为心包经原穴,五行属土,取之为“实则泻其子”之意,中冲为心包经井穴,善于泻热,再与络穴内关相配,清泻心包经,心经之火力著;大椎泻火定神;丰隆健脾化痰。

【电针冲阳穴治疗疼痛】   

电针有较好的镇痛作用,针刺麻醉多数是采用电针刺激法。在治疗疼痛病症时,采用病灶附近及远距离穴位都有很好的镇痛效果。如牙痛针颊车穴、下关穴、冲阳穴有同等的疗效。使用频率为每秒钟100~200次为最理想,输出功率以肌肉明显的收缩或患者感觉较麻为限,镇痛所需要的刺激时间一般30分钟以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7#
发表于 2011-3-14 20:13:24 |只看该作者
神门穴功能、定位及按摩方法

穴位定位:

【取穴方法】取此穴位时应让患者采用正坐,仰掌的取穴姿势,神门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关节手掌侧,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穴位功效:

【主治疾病】胸痛、便秘、焦躁、心悸、失眠、食欲不振等疾病。该穴为人体手少阴心经上的重要穴道之一。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人体穴位配伍】 配内关穴、心俞穴治心痛;配内关穴、三阳交穴治健忘、失眠。

【针灸操作】直刺0.3~0.5寸。

【名解】

(1)神门。神,与鬼相对,气也。门,出入的门户也。该穴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物质由此交于心经体表经脉。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气血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传之气,其气性同心经气血之本性,为人之神气,故名。

(2)兑冲。兑,八卦中的口也。冲,突也。兑冲名意指心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的地部孔隙向体表冲出。本穴因有地部孔隙与心经体内经脉相通,心经体内经脉的强热水湿之气由本穴向外冲出,故名兑冲。兑骨名意与兑冲同,骨为水,喻意外出的强热之气中富含水湿。

(3)中都。中,内部也。都,都市也。中都穴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由此聚散。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外输的强劲湿热之气,出体表经脉后气血物质由穴内向穴周扩散,如都市之物质聚散,故名中都穴。

(4)锐中。锐,尖细之物也。中,与外相对,内部也。锐中名意指心经的气血物质外出体表时是冲射之状。

(5)心经俞。本穴为心经气血物质的对外输出之处,故为心经俞穴。

(6)本穴属土。属土,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出的五行属性。本穴物质为心经体内经脉的外输之气,其运行变化为在本穴聚集后又不断地散热蒸发,有土的固定不移之性,故本穴属土。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较高温度的水湿之气。

【运行规律】由穴内向穴外传输。

【功能作用】补益心气。

【治法】寒则通之或补之灸之,热则泻之。

【临床运用】现代常用于治疗心绞痛、无脉症、神经衰弱、癔病、精神分裂症等。配支正主治健忘失眠、无脉症;配大椎、丰隆主治癫狂。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1

主题

0

好友

165

积分

在线时间
99 小时
最后登录
2012-12-1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45
帖子
200
UID
20763
8#
发表于 2011-3-14 20:14:28 |只看该作者
整理得好辛苦,本来每个穴位都有彩图的,可惜放不进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好友

593

积分

在线时间
103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15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012
帖子
809
UID
467
9#
发表于 2011-3-14 20:31:36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51

主题

0

好友

5554

积分

在线时间
2328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5-25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919
帖子
849
UID
4592
10#
发表于 2011-3-14 20:34:04 |只看该作者
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3 12:32 , Processed in 0.094970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