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979|回复: 1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载]帮你揭开人体奥秘

[复制链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10-10 16:28:0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易简贤 于 2011-10-10 20:10 编辑



   我因学诵读《德道经》找道小舟博客,个人觉得这文章好,故转过来与大家分享.





[转载]帮你揭开人体奥秘(引子)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引子)作者:小舟
自本年初起,百余万人开始追读樊馨蔓的“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从而引发许多人对生命重新认识的探索兴趣。近来与朋友聚,席间自然免不了养生话题,当我列举出辟谷的诸多好处时,诸如:可以彻底排除人体长年积累的毒素、提高人体免疫力、提升人体元气、提高人体生命质量、自然戒除诸如烟瘾咖啡瘾、改善人体生命状态等,大家对十四天不进食仍能健康地生存均持怀疑态度,更勿说二十一天、二十八天了。于是,人--不吃饭靠什么生存,辟谷是不是每个人都适宜的话题,成为大家议论的焦点。

要说我对人体奥秘所知,四个月前应该还算是“半文盲”,对人体的组成虽略知一二,但生命运行的机理却从未仔细探究过。一次去北京出差,经朋友介绍结识一位专用按摩手法和祖传秘方“理疗液”治愈许多顽疾病人的医生。由于相信朋友特请医生来家乡,几天之内众友体验了此物理疗法的神奇效果。(介绍一下:一种特制药物浓缩液体(祖传秘方),纱布润湿后贴于痛患处再将塑料薄膜覆盖其上,人体正常活动状态下会在三四个小时内持续发热,人会感觉气血上升,患部温热舒适、面部红润。本人十几年的术后刀口硬结节硬是被化至柔软)。当问及此疗法因何愈病时,医生讲了许多关于生命运行主要靠气血、气血畅通靠经络、人体任督二脉通则百脉通、每天十指抓握百余次会治疗心肌缺养、缺血症等等。当时对这些陌生的气血经络说甚是好奇,仅此而已。

但是,今年初樊馨蔓--樊导的真实辟谷经历,却使我对人体奥秘的研究兴趣大增。于是我开始了解读人体奥秘的知识探索。除了每日研读《世上是不是有神仙》以外,还选读了钟南山作序推荐的美籍作家著《身体使用手册》、张爱珍著《人体结构与营养》、中里巴人著《求医不如求己》、台湾王苓安著《经络松筋法》等,逐字逐句研究了道家《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并抄录几十遍。

  医学理论的高深让许多人望而怯步。但中医理论中最通俗的一句话许多人却十分熟悉,就是“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何谓“通”?怎样才能“通”?循着这条线索,今日起,我将自己粗浅的研读心得(包括一些摘录),分享给大家,让我们共同体会生命的精彩!

待续。。。。。。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2#
发表于 2011-10-10 16:29:04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一)作者:小舟
    一、人体构成

    人体的结构是一个完整的、和谐统一的整体。人只要活着,机体就会一刻不停的运转。机体结构就像一部机器,整台机器由若干部件构成,要想正常运转,不但要适时补充润滑油,还要适时维修。



人体由许多器官构成,按照器官的不同功能可分为十大系统:

      运动系统

包括骨骼、肌肉、关节、主要承担人体运动功能。

消化系统

包括口腔、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肝、胰,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物质。

呼吸系统

包括鼻、喉、气管、支气管、肺等,主要功能是人体与外界环境间的气体交换。

泌尿系统

包括肾、输尿管、膀胱、尿道,主要功能是排除一些能溶于水的代谢产物。

生殖系统

包括男性的睾丸、附睾、输精管、阴囊、阴茎;女性的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阴唇等,主要功能是生育繁殖后代。

心血管系统和淋巴系统

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淋巴管道、淋巴结、扁桃体、脾、胸腺等,主要功能是输导血液在体内循环流动。

神经系统

包括脑、脊髓、脑神经、脊神经、内脏神经等,主要功能是调节全身各系统器官的活动,使其协调统一。

内分泌系统:

包括甲状腺、甲状旁腺、垂体、肾上腺、性腺等,主要功能是做为神经系统以外的另一重要调节系统,调节全身器官的一些活动。

感觉器系统:

包括皮肤、眼、耳等,可以感受机体内、外环境的刺激。



     在十大系统中,人体的神经系统是一个既复杂又协调的系统,它主管支配与调整人体内各个系统、各个器官的功能。脑,能对人体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及时作出适应性的功能调节,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



     人体每个系统都包含若干器官,每个器官由数种组织(如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构成。



各种组织按照存在形式划分为七类:

骨骼

人全身共有大小206块。骨成年人骨骼肌占人体体重的40%(女性为35%)左右。

筋膜

人体各组织器官之间的结缔组织链接体。

脂肪

成年男子平均体脂含量为 10%-15%,女性为18%-25%。

肌肉

一般人的肌肉占体重的35%-45%。

蛋白质

成人体内蛋白质约占 15%-18%,分散在各器官、组织和体液中。

血液

健康成年人的血液量大约是体重的8%,如果体重 50公斤,血液就约有4000毫升。这些血液约 80%参与血液循环,其余约20%贮存于肝、脾、肺和毛细血管等被称为人体的“小血库”中。



人体由二十四种不同的化学元素组成,其中水占体重的45%到75%。



    可见,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对水的需要仅次于氧气。人不服五谷能生存,但若不饮水,生存极限却只有几天。这就是辟谷时可以“不食人间烟火”,但绝不可以不饮水的道理。

人体75%是水,地球75%也是水,天人合一也。

水,至柔至坚。水,可居万物之下,可容汇百川;但是,水也能穿石成孔!



老子曰:“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3#
发表于 2011-10-10 16:30:18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二)作者:小舟
二、人身三宝


道曰“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

《高上玉皇心印妙经》全篇五十句二百字,讲的就是精气神。开篇首句:上药三品,神与气精。

自古就有“人含气而生,精尽而亡”的说法。生活中人们常说:看这孩子,精气神真足!



那么,精气神是什么?三者之间有何联系?



精、气、神是人体的基本物质。

生命物质起源于精,

生命能量有赖于气,

生命活力表现为神。



精  

    神,是指构成人体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黄帝内经》曰:人始生,先成精。精有先、后之别。

“先天精”是先天本原的元精,“后天精”是后天补养的五谷之精。精,虽有先天、后天之别,但二者却相辅相成、互为依存。元精需要后天之精不断补充,后天之精则必须依赖先天之精的活力;它们共存于人体的两肾之中,形成所谓“肾精”。中医认为,人体肾藏精,精生髓,髓养骨。

    百姓有句老话:穷人不吃饺子,吃饺子离不开水舀子。其中原理就是----原汤化原食儿。



    同时补钙的两人,一个身体状况良好,另一个却体质不佳。为什么?这就与两人体内的元精有关。同是补钙,吸收程度却截然不同。每个人出生时先天带来的父母元精所差无几,但由于后来两人生活方式、生活境遇、生活态度的不同,使身体中的元精消耗程度不同,自然所余不同。元精多的就能很好的吸收后天之精,反之则吸收很少。



气  

    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它是人体中生理运行的动力,是人体生命的本原,在人体中有气则生,气充则长,气衰则老,气虚则病。气聚则生,气散则死。



   俗话说:“人活一口气,佛争一炷香”。

    生活中离不开气----底气、争气、勇气、脾气、习气;还有中医学中气滞、气虚、气郁等等。



    中医学之“气”有两层含义:人活着要吸气,食用水谷营造精气;脏腑器官生理运动经络上有经气,最后再排除体内废气。两者相互联系。前者是后者的物质基础,后者为前者的运动表现。



    观察一下你自己的脸色,是萎黄、暗黑、煞白,还是红润、亮泽,神采奕奕。中医理论气主光、血主色。元气充足,则脸色光润;血流充足且通畅,则脸色红润。



    人出生即哭,是呼出第一口气;人死闭喉,则是咽下平生最后一口气!养生学理论强调,人,不但要规律生活、泰然自若的“养气”,更要运动锻炼、合理饮食去“补气”。否则气“耗”不“入”则虚,元气“殆尽”则死。



神  

    神,通常理解为人体生命活动现象的总称。“神”本原于先天父母之精。《灵枢.本神》曰:“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神”的形成主要依先天之精为基础,以后天的经气补养培育而成。所以神之盛衰取决于精、气的盈亏。只有作为生命物质要素的精气充足,作为生命活动外在表现的“神”才可能旺盛。



    先天拥有的叫“元神”,后天以生物状态依附于形体的叫“心神”。只有心神与精气结为一体,方能逐步把“元神”的潜能发挥出来。道医认为,“神依形生,精依气盈”。“神”以人体气场的形势而存在,随着人体的健康状况而变化。人在思维活跃、情志舒畅时“神采奕奕”;人在身心疲惫、嗜睡不醒时“神志不清”。



    养生讲求意念,所谓意念即为“神定”。 抱神以静,无视无听,形将自正,神定气行。



    三个月前被误诊告知癌症的健康人,今天竟然心灰致死。不是病死,而是被自己的意念杀死。

    公元前490年,雅典青年菲力比斯,为了把胜利的消息迅速传给国人,一口气从马拉松跑到雅典。到达目的地时精疲力尽,向国人告胜后即死。意念,支撑他跑完42.195公里,并为人类留下这笔精神财富。



    意念的力量,强大到人类无法感知的程度。

    没有不可能,只有不相信!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4#
发表于 2011-10-10 16:42:04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三)作者:小舟
    三、人体阴阳



人们最熟悉的阴阳图就是太极图,作黑白合抱形,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表示阴阳相济、万物化生之象。任何一种器物,凸者为阳,凹者为阴,如果凹凸相合,就谓之阴阳调和。正所谓《内经》曰:“阴阳调和,万物化生”。生物靠这八字而繁殖,人类靠这八字而繁衍。



阴者:月也;阳者:日也。阴阳两字本身已经诠释得再清楚不过。



世间万物皆有阴阳。阴阳开闭交感成合,而生万物。

老子《道德经》曰:“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乾坤:

     乾为阳  坤为阴

日为阳  月为阴

天为阳  地为阴

昼为阳  夜为阴

明为阳  暗为阴

暑为阳  寒为阴

天地阴阳两气开闭的现象,就是春夏秋冬和昼夜明暗等。



人体:

      男为阳    女为阴

               气为阳    血为阴

              皮肤为阳  筋骨为阴

              体表为阳  体内为阴

             背部为阳  胸部为阴

              四肢外侧为阳  内侧为阴

              人体上部为阳  下部为阴

              六腑属阳(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

              五脏属阴(肝、心、脾、肺、肾五脏)


  阴阳在养生中的作用:



阴阳是养生保健的总纲,身体各种不适,其属性不外阴阳两类。

      从性质上划分:非热证(阳)即寒证(阴);

      从发展部位划分:不在表(阳)就在里(阴);

      从发展趋势划分:不是实证(阳)就是虚证(阴)。



      总之,阴阳可以概括各种不适的属性。养生保健的总原则为“调整阴阳,以平为期”,针对阴阳盛衰,采取补其不足,泻其有余,恢复其相对平衡状态。避免“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的症状。



男人是阳,而阳射于外,所以男人一般都善于以眼睛视觉来观察世界;

女人是阴,而阴吸于内,所以女人更偏爱以耳朵听觉来知晓人生。



懂得阴阳之学的男人,也许会理解,女人为何千百遍地听 WO-AI-NI 而不腻了。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5#
发表于 2011-10-10 16:53:51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四)作者:小舟
    四、人体经络



道家认为,天地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

道教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因为,人体与大自然有着一种神奇的天人合一的状态----



一年365天,12个月,52周,24节气,日有昼夜---



人体共有365个主要穴位

365个主穴分布于人体12条经脉

12条经脉归属于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上共分布52个穴位

人体脊椎从颈椎到尾椎共有24节



地球,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体。因为太阳、月亮及地球,都笼罩在浩瀚的银河系中,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因此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及非生物都具有能量,人体也不例外。



道医认为,中医有两个含义:一是中华民族传统医学;二是介乎于“道医”和“西医”之间的中间医学。但无论道医还是中医都有一个共同的体系,就是人体经络学。

当经络处于一种畅通状态时,人体各器官才能达到阴阳平衡运行良好,生命才会处于一种健康状态;当某处经络堵塞时,就如同汽车发动机油路堵塞一样,阴阳失衡人就会发病。所谓“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就是指经络而言的道理。



中国古代就有“观耳诊病、观面诊病、观舌识病、观手识病”的医术。古人因何能总结出这样的理论?

这是因为,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的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已经系统论述了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人体中有遍布全身的网状经脉和络脉。

《黄帝内经》载:“经脉者,人之所以生,病之所以成,人之所以治,病之所以起”。而经脉则“伏行分肉之间,深而不见,其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并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的特点,故针灸“欲以微针通其经脉,调其血气,营其逆顺出入之会,令可传于后世”。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灵枢.本脏篇》有云:经络者,所以行气血者,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也。

1、 经络组成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经,有路径之意。经脉贯通上下,沟通内外,是经络系统的主干。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经脉别出的分支,较经脉细小,纵横交错,遍布全身。它是人体运行气血、连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的通路。经络内属于脏腑,入络于肢节,沟通于脏腑与体表之间,将人体脏腑、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并借此行气血、营阴阳,使人体各部的功能活动得以保持协调和相对平衡。

经络是由经脉和络脉两大部分组成。经脉从上至下共有十四条;络脉主要有十五条。



2、经脉及其走向

⊙ 任督二脉

任督二脉是人体前后成环形的两条经脉,共52穴。任脉主血,督脉主气,为人体经络主脉。任督二脉若通,则八脉通;八脉通,则百脉通。 督脉穴位有28个,行走在人体背后的正中,督领全身的阳经,统摄全身阳气和真元。任脉穴位24个,位于躯干的前正中线,属阴,任脉上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即丹田。金庸武侠小说中,描写杨过自“打通任督二脉”后,功力大增,所向无敌,所说即此二脉。,

任督二脉是气之根本,所谓打通,其实是回归根本。人刚出生时是通的,但随后的生活违背了自然规律,造成气不能贯通二脉,只好通过自我修练或经络按摩来达到贯通的目的。  

    ⊙ 十二经脉

人的体表与脏腑直接联系的主要经脉有12条,称为12正经,还有纵横于十二经脉之间,不与脏腑直接发生隶属与联络关系的8条经脉称为奇经八脉。



    手足: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

    阳分:阳明、少阳、太阳;(手、足各三条,六阳)

阴分:太阴、厥阴、少阴。(手、足各三条,六阴)



经脉走向

手三阳经:一律从手走头   

    手三阴经:一律从胸走手

    足三阳经:一律从手走足

    足三阴经:一律从足至胸腹



十二经脉名称

手太阴 肺经      手阳明 大肠经

    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阴 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

    足太阴脾经       足阳明胃经

    足厥阳肝经       足少阳 胆经

足少阴 肾经      足太阳膀胱经



2、络脉及其病理

络脉是经脉的分支,有别络、浮络和孙络之分。别络是较大的和主要的络脉。十二经与督脉、任脉各有一支别络,再加上脾之大络,合为“十五别络”。



络脉,是遍布于人体全身内外的巨大网络系统,担负着运行气血,护卫营养人体的重要职责,络脉的通畅无阻是人体气血正常运行、保证健康的前提,而逐级细分、越来越窄、越来越细的结构特点,造成了络脉容易瘀塞不通的病理特性。



研究经络系统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与脏腑之间的关系的理论,称为经络学说。是中医学分析人体生理、病理和对疾病进行诊疗的主要依据之一。



络病理论认为:

心脑血管病是络脉不通引起的,高血脂和高黏血症导致血液黏稠度增高,引起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这都会导致络脉不通。由于络脉气血不能顺畅运行,心脑组织得不到充足的营养,就会引发心脑血管病。所以,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关键就在于及早采用通络药物降低血脂和血液黏稠度、抑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血栓形成,从而保证络脉气血的通畅无阻,预防心脑血管病的发生。



这时你该明白---为什么有“动脉粥样硬化”症状的病人,要对症吃“络脉通胶囊”的道理了。



人体凸出部位全息论认为:

人体的每一个凸出部位(特别是耳、手、脚)都是人体的缩影;都包含了人身上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比如耳朵就是人的缩影,它包含了人的全部生理信息及遗传信息;它像是一个倒置的胎儿,人身上所有器官对应的穴位都在耳朵上有规律的排列,并得到全面反映。另外脚也是人所尽知的最有代表性的部位。





地球,是一个有生机的大生命体。因为太阳、月亮和地球,都笼罩在浩瀚的银河系中,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场,因此地球上的任何生物及非生物都具有能量。



人体,是一个有生机的小生命体。因为手掌、脚掌及耳朵,都是人体能量场触须的末端,因此就像太阳、月亮和地球一样,成为人体组织结构和所有器官的能量聚合体。



生命原来如此精彩!!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6#
发表于 2011-10-10 17:13:52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五)作者:小舟
    五、人体五脏六腑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中医学认为,人体是由五脏为主,配合六腑,以经络作为网络,联系躯体组织器官等组成的有机整体。

   【五脏六腑】

    五脏六腑,主要是指人体内的主要器官。“脏”是指实心或有机构的器官。“腑”是指空心的器官。
    五脏:心、肝、脾、肺、肾

    六腑: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指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合并体为第六个腑)

    ** 三焦,不是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上焦、中焦、下焦。

    上焦:心、肺

    中焦:脾、胃

    下焦:肝、肾、大小肠、膀胱

    【五脏功能】

    就像一个国家的各个部门,在明确分工和相互协作中维持着正常运转—样,五脏六腑也是各司其职地推动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卫护其外。是人体的生命主宰。

    《内经》认为,心有三大主要生理功能:

    其一,主血脉。即心推动血液运行和促使脉管跳动。若心跳停止,脉跳亦停,血液不流,人体各组织器官就“断炊”而死亡。

    其二,主神明。“神明”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心功能正常,就表现神志清晰、对外界反应灵敏;若心有病变,则出现心悸、心烦、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 的症状。中医认为,血是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临床上接受心脏移植的人,其性格、爱好、兴趣、爱憎都有倾向于授予脏器者倾向,足以说明心脏是人的主宰。

    其三,开窍于舌。开窍,是指心脏与体表五官九窍的特定联系。透过舌质的淡红、淡白、紫暗,可知血的亏损和血中有热,此皆与心紧密相连。《灵枢.脉度》曰:“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能知五味矣。”

   肺,位于胸腔,左右各一,在人体脏腑中位置最高,故称肺为华盖。中医认为肺为国之宰相。肺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气司呼吸。全身气机(即气的升降出入运动)随着呼吸而动。肺也是人体吸入清气的场所;清气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修炼瑜珈功法,除“调身”、“调心”外,更重要的是“调息”,只有配合腹式呼吸才能达到真正的功效。

    其二,主宣发、肃降。“宣发”可呼出浊气,把脾胃吸收的水谷精华宣发至全身; “肃降” 可吸入清气,把吸入的清气和脾转输来的水谷精华向下布散。

    其三,通调水道。由于肺的宣肃作用,可将水津宣发至体表化为汗液排出体外,并通过呼吸,化山水汽,呼出体外,同时使水液肃降下行,化为尿液,这样使水液内外上下畅通而行,故中医治疗水肿病,往往采取治肺之法。

    其四,朝百脉。即人体的“百脉”之血都聚会于肺.经过气体交换以后.又朝向百脉,而使血液正常运行。也就是说,肺朝百脉可辅助心脏维持正常的血液循环。

    宰相之谓贴切至极。



   肝,位于腹腔,横膈之下,右肋之内。中医认为肝为刚脏,性如将军。

    肝有四大生理功能:

    其一,主藏血,可储藏血液,调节血量,而防止出血和保持一定的循环血量。如人在发怒时,易出现咳血或吐 血。这是因为怒使肝气疏泄太过而上逆,使肝藏血功能失职,血不收藏而外出所致。
    其二,主疏泄。疏为疏通、舒畅之意,泄为排泄、发泄之意。 肝能疏通人体的气机,以保持气机的畅通,若此功能失调,可见胸闷胁胀,甚则疼痛,多叹气。肝可调畅情志,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人的精神舒畅,若疏泄功能失常,或为疏泄不及,则情志抑郁、多愁善感;或为疏泄太过,则性情急躁易怒。

    其三,主筋,其华在爪。肝之气血充盛,筋膜得其所养,则筋力强健,运动灵活有力;爪甲坚韧明亮、红润光泽。

    其四、开窍于目。眼之所以能视物,有赖于肝气之疏泄和肝血的濡养。眼睛的位置在全身至高之处,只有气血充足的人,眼睛才能神采奕奕。



   脾,位于中焦,在膈之下。中医认为脾为

脾为“仓廪之官” 即后勤部长。

  


     脾为人体营养物质的主要供应者,有五项生理功能:

    其一,主运化。即主持人体水谷物的消化、吸收和运送,以营养机体各组织器官。若此功能发生障碍,可出现消化不良、食欲不振、脘腹胀满,甚则腹泻、水肿等症。

    其二,统血。即脾有统摄血液,防止血流于脉外的作用。若此功能失常,可发生出血症。

    其三,主升清。以升提清气上至头目心肺;升提内脏,使其固定于正常的位置。若此功能失调,使清气不升,可出现头晕、胀满、内脏下垂等症。人出生后,主要依靠饮食物的濡养,即所谓“民以食为天”,各脏腑组织才能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故脾又被称为“后天之本”。

    其四,主肌肉、四肢。由于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全身的肌肉,都需要依靠脾胃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营养,才能使肌肉发达丰满, 通过脾气的升清和散精作用将其运化的水谷精微输送至人体的四肢,以维持四肢的正常生理活动。四肢、肌肉的活动能力及肌肉的发达健壮,与脾密切相关。
    其五,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口是进饮食、泌涎液、助消化的器官,“唇为脾余”,乃脾之外华。《灵枢·脉度篇》说:“脾气通于口,脾和则口能知五穀矣。”说明脾脏的精气通于口,脾气功能正常,则舌能辨味。脾有病则影响口味,如脾虚,多觉口中淡而无味;脾有湿热,常感到嘴里发甜。

   肾,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肾藏精,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而为人体生命之源。肾的主要生理功能是:

    其一,主藏精。藏:肾有生产、封存、储藏精气的生理功能。肾藏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又称生殖之精,禀受于父母,与人的生育繁殖有关。后天之精又称脏腑之精,由脏腑化生水谷精微而成,主人体生长发育。

    其二、主水液代谢。肾具有主持全身水液代谢、维持体内水液平衡的作用。人体的水液代谢包括两方面:一是津液输布全身;二是浊液排出体外。而水液代谢过程的实现,主要依赖肾的“气化”功能。肾虚则水液代谢不利,导致水肿,眼睑是易发部位。黑眼圈、面色苍白无光则是由于肾虚导致血液循环不畅所致。

    其三,主纳气。中医理论认为:“肺主吸气,肾主纳气”。肾摄纳肺所吸入的清气,从而保证体内外气体正常交换。如果肾虚不能纳气或纳气表浅(达不到腹式呼吸的深度)则会出现呼多吸少、体内供养不足所致的一系列症状。

    其四,肾主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肾主骨髓”。肾藏精,精生髓,髓能养骨。肾在体为骨,其华在发,开窍于耳及两阴。与人的骨骼、血液、皮肤乃至齿、耳都有莫大关系。肾精充实,则骨髓充盈,骨骼得到骨髓的充分滋养,则坚固有力;如果肾精虚少、骨髓不足,不能营养骨骼,便会出现脱发、齿脱、耳聋、耳鸣、骨骼软弱无力等症状。

    其五,开窍于二阴。两阴是前阴后阴的总称。前阴包括尿道和生殖器,尿液的贮存和排泄虽为膀胱的功能,但需依赖肾的“气化”作用才能完成。因此,尿频、遗尿或尿少、尿闭多与肾的功能失常有关;后阴指肛门,粪便的排泄虽由大肠所主,但如肾阴不足,会导致肠液枯竭而便泌。

    特别提示:中医为何说“十人九虚”

    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两种。

    阴一般是指物质,阳一般是指功能。肾阴虚多数是物质的亏虚,肾阴虚是人身体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反应。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肾阴虚,症状反应是因为物质匮乏所引起的腰酸乏力、四肢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脱发、五心烦热(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心口)。男性早泄,性欲减退,女性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等。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不足或衰竭的表现。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症状有腰膝酸软、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头目眩晕、精神萎靡、面色白或黎黑,舌淡胖苔白、阳萎;妇女宫寒不孕,或大便久泄不止,完谷不化,五更泄泻,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

    肾阳虚可以造成疾病也可以不造成疾病。如果由于人体本身肾阴虚时间久,则阳虚会出现一些较重症状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作为病看待。所以人们常说,十人九虚。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7#
发表于 2011-10-10 17:31:27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六)作者:小舟
六、人体五脏六腑



【六腑功能】

《素问·五藏别论》说:“六府者传化物”(古汉语“府”同“腑”),六腑的作用组要是受纳、腐熟水谷,泌别清浊,传化精华,将糟粕排出体外,而不使之存留。简单说就是消化、吸收和排泄三个方面。当六腑传化失常,代谢功能出现障碍 ,则会出现腹胀急痛、呕吐、便秘等症状。

六腑生理运行过程:

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小肠,进一步消化,泌别清浊,吸收其中的精微物质;

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水分,其余的糟粕经燥化与传导作用,排出体外,成为粪便。

在饮食物消化、吸收过程中,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以助消化。膀胱贮存尿液,气化而使尿液排出体外。

《难经·三十一难》说“三焦者,水谷之道路也”。以三焦来概括六腑传化水谷之功能,体现了三焦总司人体气化作用。

胆:胆附于肝,是一中空囊性器官。

胆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胆汁。

胆汁是在肝内生成,由肝化生分泌。胆汁生成后,则流入胆囊,由胆囊贮存。胆汁又称精汁,故胆又称"中精之府"。 胆汁呈黄绿色,味极苦,有重要消化作用。在进食后,通过肝的疏泄作用,胆汁排入肠道,协助脾胃,维持正常消化。由于肝胆关系密切,肝的功能正常,则胆汁化生有源,胆汁的排泄通畅,消化才能正常。若肝有病,则影响到胆汁的生成、排泄,使消化功能失常。故有“肝胆相照”之说。

胃:胃位于膈下,其上口名贲门,与食道相接,下口为幽门,通于小肠。

胃又称胃脘,分上、中、下三部,上部为"上脘",包括贲门;下部为"下脘",包括幽门;上、下脘之间名"中脘",即胃体部分。胃的主要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主受纳腐熟水谷。饮食物从口而入,经过食道,进入胃中,由胃容纳并经“腐熟”,初步加工消化下移于小肠。如胃有病变,就容易影响到胃的受纳水谷功能,出现纳呆、厌食等症状。 胃的受纳、腐熟与脾的运化功能综合,称为“胃气”。“人以胃气为本”,“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二是,主通降,以降为和。饮食进入小肠,进一步消化吸收,其浊者下移大肠,形成大便,排出体外,所以说胃主通降,以降为和。 降浊是胃继续受纳的前提。若胃不和降,饮食物滞留于胃,可出现胃脘胀痛、不欲饮食等症。若胃气上逆,则发生恶心、呕吐、嗳气、呃逆等症。另外,胃气不降,还会影响脾气的升清作用。

小肠: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幽门,与胃相通;下接阑门,与大肠相接。

小肠的生理功能概括为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受盛和化物,“受盛”就是以器盛物,即接受的意思。小肠接受由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故小肠是接受胃内容物的盛器。饮食物在小肠内停留时间较长,以利于进一步的消化,从而使水谷化为精微,以营养全身。如果小肠受盛饮食功能失常,可导致消化、吸收障碍,表现为腹胀、腹泻、便溏等。“化物”有变化、消化、化生的意思,小肠的化物功能是将胃初步消化的饮食物进一步消化吸收。

二是,泌别清浊,所谓"清",即指各种精微物质;所谓"浊",即指饮食物经消化后剩余的残渣部分。小肠的泌别清浊功能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将经过小肠消化后的饮食物一分为二,即精微物质和糟粕;(2)吸收水谷精微,并将食物残渣向大肠输送;(3)在吸收水谷精微的同时,也吸收大量的水液,并将无用水液泌渗进入膀胱而为尿。

小肠功能正常,清浊各走其道,精微物质输布全身,糟粕下归大肠,无用水液泌渗入膀胱。若小肠有病,不仅引起消化功能失常,出现腹胀、腹痛等症状,还会影响到二便的排泄。

大肠:大肠居腹中,上接小肠,其交接处为"阑门",大肠之末端为肛门,又称魄门。

大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传导糟粕。

大肠接受小肠泌别清浊后下传的食物残渣,再吸收其中多余的水分,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

糟粕的传导通利,一方面依赖于大肠本身功能正常,另外又和胃的降浊、肺气肃降及肾的气化功能有关。因此,大肠有病,主要在粪便的排泄方面出现异常,如泄泻或便秘等。另外,大肠病变可影响及胃、肺等脏腑,使之功能失常。

膀胱:膀胱位于下腹腔内,为囊性器官,居肾之下,大肠之前。其上有输尿管与肾相通,其下有尿道,开口于前阴。在人体五脏六腑之中,膀胱位置最低,是水液代谢之后多余水液汇聚之处。膀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贮存和排泄尿液。

人体饮入的水液通过肺、脾、肾等脏腑的综合作用,化为津液,分布于周身,发挥润泽营养作用。津液代谢后剩余之液,经三焦之道路,下达于肾和膀胱,变成尿液,贮存于膀胱内,当膀胱内尿液达一定量时,在肾的气化作用下,膀胱开启,及时自主地排出体外。

膀胱的贮存和排泄尿液,全赖肾的气化功能。所谓膀胱气化,实际上隶属于肾的蒸腾气化。膀胱的病变,主要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是小便不利,尿有余沥,甚至尿闭;或是遗尿、甚则小便失禁等。

三焦:三焦是中医藏象学说中的一个特有名词,它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称,为六腑之一。

上焦:主要指胸中,包括心肺二脏。

心主血,推动血液运行于全身。肺主气,主宣发肃降,将水谷精气布散于全身。

上焦生理功能,主要是输布水谷精微气血。



中焦:主要指上腹部,包括脾、胃及肝、胆等内脏。

胃主腐熟,脾主运化,肝胆主疏泄,并分泌、排泄胆汁以助消化。

中焦具有消化、吸收并转输水谷精微和化生气血的功能。



下焦:主要指下腹部,包括肾、膀胱及大小肠。

《难经》:下焦主分别清浊,主出而不内,以传道也。

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导糟粕,排泄二便。



从总体来说,三焦主持诸气,总司人体的气化和运行水液等。

(1)主持诸气,总司全身的气机和气化,“诸气”,即全身所有之气,例如脏腑之气、经络之气、呼吸之气、营卫之气等。三焦主持诸气,是指三焦和各脏腑、经络、组织器官的生理活动都有密切关系。三焦之所以能主持诸气,主要是源于元气。元气根源于下焦,发源于肾,由先天之精所化。但元气运行,只有借助于三焦之道路,方能布散、通达全身,从而激发、推动各个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因而三焦起到了主持诸气的作用。

(2)为水液运行之通道,三焦具有疏通水道,运行水液的作用,是水液升降出入的道路,是参与水液代谢调节的脏腑之一。正如《素问》所说:“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这说明三焦的主要功能是完成人体津液气化过程,保证水道通畅。若三焦有病,气机阻塞,则气停水停,可见水肿、腹水等症状。对此,常采用通利三焦之法治之。

(3)表明人体的三个部位及其各自的生理功能,在中医理论中,三焦也是划分躯体部位的一个概念,即膈以上部位为上焦,包括心、肺;膈以下、脐以上的部位为中焦,主要包括脾胃;脐以下为下焦,包括肝、肾、大小肠、膀胱、女子胞等。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8#
发表于 2011-10-10 18:03:33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七)作者:小舟
文/小舟

七、人体五脏六腑

前面已经讲到,五脏的作用是储藏精气津液,六腑是主出纳转输。但是脏与腑的功能,并不是各自为政,而是在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的情况下,各司其职,构成一个完整的机体。

脏与腑互为表里,不论在生理上,病理上,皆不可分割。

【五脏六腑的关系】

  1、肝与胆

  自古就有“肝胆相照”之说。这是因为胆附于肝上,相为表里,肝胆互济。肝产生胆汁并分泌疏泄至胆囊中。如肝的疏泄失常,会影响胆汁的分泌与排泄;胆汁排泄不畅,也可影响肝的疏泄。所以肝胆实热的病人,有寒热、胁痛、胸满、口苦、呕吐等症状。而平肝足以泻胆,泻胆也可以平肝。

  2、胃与脾

  中医有句术语叫“脾胃不和”,脾与胃通过经脉络属构成表里关系。脾主升清,胃主降浊;脾喜燥恶湿,胃喜润恶燥。如脾为湿困,运化失职,则可影响胃的受纳和降,会出现食少、呕吐、恶心等症;若饮食失节,食滞不化,胃失和降,亦可影响脾的升清运化功能,可见腹胀、泻泄等症。

  3、心与小肠

  心与小肠互为表里关系。表现在病理上,如心火盛,可移热于小肠,引起小便赤涩、尿痛等症。小肠有热也可循经上炎于心,而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舌尖碎痛等症。此症可采用清心利小便的疗法,使心和小肠的灼热从小便外出。

  4、肺与大肠

  肺与大肠互为表里关系。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的传导,大肠的传导功能正常,有利于肺气的肃降。如大肠实热,腑气不通,可影响肺肃降,出现胸满喘咳等症;如肺气虚弱,津液推动无力,可见大便秘结。二者之间密切关联。

   5、肾与膀胱

  肾和膀胱互为表里关系。肾主气化,膀胱依赖于肾的气化功能而得以正常地排泄。若肾气不足,膀胱失于约束,开合失常,可见尿失禁等;如肾气不足,膀胱气化不利,则可见小便不畅、尿少等症。所以小便不通就应当温化肾和膀胱之气。

  6、心包络与三焦

心包络,是指包裹在心脏外的包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在病理上起到代君受邪的功能。三焦为脏腑外卫,主要是运行元气、水谷和水液;二者脉络原自相通。在经络方面,手厥阴经是络三焦,属心包,手少阳经是络心包,属三焦,是相互交通的。所以心包络和三焦的关系也很密切。



【五脏六腑作息时间】

每个人一天当中都在规律地生活,然而你是否知道,你的五脏六腑也有作息时间表。

五脏六腑在十二个时辰里的每一个时辰都分别有一个脏腑的经脉在值班工作。

五脏六腑作息时间表:

1.     卯时( 5点至7点 )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 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3. 巳时(9点至11点 )脾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生血。
4. 午时(11点至13点)心经旺,有利于周身血液循环,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5.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有利于吸收营养。
6. 申时(15点至17点)膀胱经旺,有利于泻掉小肠下注的水液及周身的"火气。
7. 酉时(17点至19点)肾经旺,有利于贮藏一日的脏腑之精华。
8. 戌时(19点至21点)心包经旺,再一次增强心的力量,心火生胃土有利于消化。
9.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人进入睡眠,百脉休养生息。
10.子时(23点至1点 )胆经旺,胆汁推陈出新。
11.丑时( 1点至3点 )肝经旺,肝血推陈出新。
12.寅时( 3点至5点 )肺经旺。



从上表中你可以看出,五脏六腑的作息时间与你的正常作息时间配合的非常默契。其实不是五脏六腑配合你,而是你的生理规律正是按照五脏六腑的作息时间而运行的。

比如说:辰时( 7点至9点)胃经旺,正是消化你进食的早餐;

        未时(13点至15点)小肠经旺,正是小肠在吸收你午餐的营养;

        亥时(21点至23点)三焦通百脉,百脉休养生息,你就该进入梦乡。

        午夜,肝、胆经旺,人若不进入正常休息状态,则不利于推陈出新而颓丧。

        还有,重症病人多在午夜至凌晨时离世,正说明生命机体已无再造之功而休。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要想保证身体处于良性运转状态,就该独立于你的生命体之外看待自己的身体和生命。自然是个大宇宙,身体是一个小宇宙。而身体中的每一个器官都是小宇宙中的小行星,它们围绕着你的生命中心在努力地、无间歇地运转工作着。站在高处你会欣赏到它们正为你的健康而不懈地努力工作着。对它们多一些理解、多一些呵护,给它们一个良好的运行环境,得到的将会是一个惊喜!



    当然,人体运行不只依赖于自身运行,外部环境将对它们有巨大的影响。

    当你读了下篇人体五脏、无色、五味、五官与五行的关系,就会知道其中的奥妙!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9#
发表于 2011-10-10 19:01:06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八)作者:小舟
八、人体与五行

(这一篇,对您及家人很有用,请细读慢用!)

    文/小舟

    上文讲到,自然是个大宇宙,人体是个小宇宙。

    人,怎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是古代五行学说留给后人的真谛。

【五行来源】

  “五行”之说最早见于西周时期的《尚书.洪范》。《洪范》原文:“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 “行者,顺天行气也。”五行,即指五种基本走势,用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水火木金土。“五行”思想之所以能上升到哲理的高度,是因为古代思想家在传承这个思想的过程中,没有停留在仅仅探讨金木水火土五种物类及其相互关系上;而是力求以“五行”模式来观察解释各种各样的事物。

【五行特性】

    五行有一种特殊的性质,即相生性和相克性。相生,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资生的作用;相克,是指这一事物对另一事物的生长和功能具有抑制和制约的作用。五行学说认为,相生和相克是自然界的正常现象;正因为事物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联系,才使得自然界维持生态平衡。对人体生理来说,相生相克也属于正常生理现象,使人体维持生理平衡,故说“制则生化”。

  五行相生的次序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由于五行之间存在着相生和相克的关系,所以从五行中的任何“一行”来说,都存在着“生我”“我生”和“克我”“我克”四个方面的联系。见下表:


    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



    五行之间的相生、相克性比较抽象,但是从下列解释中可以理解相生、相克的关系:

五行相生:

    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金生水:金销熔生水;

  水生木:水润泽生木;

  木生火:木干暖生火;

  火生土:火焚木生土;

    土生金:土矿藏生金。



五行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

  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树木可稳住崩土;

  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

  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

    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溶解金属。



【五行与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的关系】

    五行学说,是从《黄帝内经》开始以唯物观点发展起来的。《黄帝内经》将五行学说成功地应用于医学和气象学中。在《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阴阳五行学说是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的两部分构成的完整的思想体系,五行的重要性仅次于阴阳。

   《黄帝内经》五行思想认为:人体置身于宇宙运转、四季更迭、五行运化之中;人体心、肝、肾、脾、肺形成人体五行,宛如人体小宇宙,其兴衰、疾病与宇宙运作密不可分;宇宙间天体运行位置变化,造成环绕地球的星球引力不同;月圆月缺,潮汐涨落,引发人体气血或涨或退,导致人体五行平衡发生改变,干扰人体健康;四季更迭、冷暖交会、不同的气候和地理环境,也导致人体五行系统平衡改变。

   《黄帝内经》以五行的属性来概括人体各部分的联系和人与自然的关系。古人指出:人体颐养天年,必须达致五行平衡。五行平衡,百病不生;五行不平衡,初步即表现为睡眠不好、胃肠失调,腰肩酸痛、身体虚弱,之后出现器官受损;五行不平衡日益加剧,最后将变成酸性体质,引发癌症等重大疾病。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依据《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和《素问·金匮真言论》两篇对五行归类的论述,详细选材择要综合列表如下(原版):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五行






五脏






六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五官
眼(目)

唇(口)



五体

血脉

皮毛
骨(髓)

五味






五色






五志



憂、悲
恐、驚

五华


唇四白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他

五行






五脏






六腑

小腸

大腸
膀胱


肝藏血
心藏脈
脾藏營
肺藏氣
腎藏精


怒傷肝
喜傷心
思傷脾
憂傷肺
恐傷腎

五臟所惡
肝惡風
心惡熱
脾惡濕
肺惡寒
腎惡燥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鹹入腎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手足不靈活)
鹹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口渴)
甘走肉

多食之,令人悗心
(煩惱)
辛走氣

多食之,令人洞心
(心中空虛)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變嘔
(嘔吐)

五勞所傷
久行傷筋
久視傷血
久坐傷肉
久臥傷氣
久立傷骨

舌分布
舌兩旁(肝膽)
舌尖
舌中心(肺胃)
舌中心(肺胃)
舌根

五禁食
肝病禁辛
心病禁鹹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腎病禁甘

五宜食
肝色青,宜食甘
心色赤,宜食酸
脾色黃,宜食鹹
肺色白,宜食苦
腎色黑,宜食辛

五病宜食
肝病者宜食

梗米飯、牛肉、棗、葵
心病者宜食

麻、犬肉、李、韭
脾病者宜食

大豆、豬肉、栗、藿
肺病者宜食

麥、羊肉、杏、薤
腎病者宜食

黃黍、雞肉、桃、蔥


肝用辛補之
心用鹹補之
脾用甘補之
用酸補之
用苦補之


酸瀉之
甘瀉之
苦瀉之
辛瀉之
鹹瀉之


肝氣虛則恐
心氣虛則悲
脾氣虛則四肢不用、五臟不安
肺氣虛則鼻塞不利、少氣
腎氣虛則厥


肝實則怒
心實則笑不休
脾實則腹脹,經溲不利
實則喘喝胸盈仰息
肾實則脹


   

    古人以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对应人体五个脏器,并对照五个脏器在人体五官、五体和味觉、色感、情志上所反映出的器官病灶一一列出,读来一目了然。

    怎样理解这些对应关系呢?以下列举几个方面说明:



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

肝藏血、合胆;恶风;肝脏不好,人面色发青。

肝具有调节血液的功能,血液荣枯可以在人体爪甲间得到反映;肝还开窍于目,肝血充足,视力就可充沛。自古就有湿伤脾、怒伤肝之说;长期脾气暴躁易怒的人,则易患肝脏恶性肿瘤。



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属“火”。

心主神明、主血脉、合小肠;恶热;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枢纽。心脏不好,人则面色赤热。

心火过大则舌尖溃烂,宜食用莲子芯、苦瓜等败除心火;长期久视必伤心血;心脏病人切忌大喜,曾有多人因偶遇喜事狂喜不止、大笑致死的案例。



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

脾统血,主运化,合胃;恶湿;脾胃不好,人则面色发黄。

脾之荣在唇,有无脾病,可以从病患者口唇得到反映。正常者红润丰满,脾运失调者口唇必然苍白少华。长期脾胃不和,则人缺乏营养,四肢倦怠,易口唇溃疡。人们常见有些食欲很好、食量很大,但所食之物不见身体吸收,依然瘦骨如材的人,就是脾胃消化不良,藏不住营养所致。



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

肺主气,合大肠,荣于皮毛;恶寒。肺气不足,人则面色苍白。

皮肤受外界冷热刺激就会收缩或松弛,因此肺气虚者易受外界寒冷天气影响,致使皮表受寒生病,出现气喘、鼻塞、咳嗽等症状;人不可久卧,因为久卧伤气,人会感觉“一点力气都没有了”。





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肾藏精,主骨髓,合三焦、膀胱;恶燥。肾精不足,人则面色发黑。

常言道,人体宜“少盐多醋”,盐过量则肾气不足,体现在头发早白、脱发等。



   可见人体脏腑的功能失常,可以反映于体表;体表组织、器官的病变,也可以传导于所属的脏腑。《黄帝内经》提出的内病外治、外病内治、正治反治、补虚泻实等方法,至今仍是中医和道医诊疗的基础。



   总之,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你只有真正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从内心接受五行学说与人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从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坚持养生保健,才能从中领会其中所包含的丰富思维经验,并吸收其巨大的启迪和教益!



待续。。。。。。



倾力向博友传达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精华。有些难懂,请您仔细地、反复地读哦…… 精华啊!



收藏起来。。。。以备以后研究、应用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8

主题

0

好友

655

积分

在线时间
57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1-28
阅读权限
70
积分
2487
帖子
744
UID
768
10#
发表于 2011-10-10 19:26:46 |只看该作者
原文地址:帮你揭开人体奥秘(九)作者:小舟
   文/小舟

   有博友问,何谓阳证与阴症?

   小舟重续“帮你揭开人体奥秘”(1-8),并以此文作答。

   道长讲课时曾多次提到练功时需先区分阳症和阴症,再施以功力。

   博友根据自身状况,正确判定阴阳症状,对症选择功法并加强日常保健。

   

   【阴阳理论】

    老子《道德经》文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相推”的理论产生于中国四千多年前的黄帝时代。

   《黄帝阴符经》说:“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变化顺矣。是故,圣人知自然之道而不可违,因而制之。”

   《易·系辞上》:“一阴一阳之谓道。”



    阴阳理性观念,在现代人生活中常遇不鲜,如物理上的阴极阳极、阴电阳电、阴阳离子,心理上的阴谋诡计、阳奉阴违、阳刚正气,社会上的阳光理论、阴暗面等等……。

    小到电子,大到宇宙,逍遥到民俗,规范到科学,其理论核心仍然是“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阳是中国人对世间利害事物的简要定位,以方便认识和理解。此意,又是中国人的经验论、认识论、信息论。其实,所有《易经》研究都立足于此。



   【何谓阳症与阴症】

    所谓的阳症和阴症,是按八纲辨证来分的。

    它是以阴阳为总纲,统领寒热、虚实、表里这六纲,凡属表证、热证、实证,归阳所统而谓之阳证;而里证、寒证、虚证,归阴所统而谓之阴证。阴虚、阳虚则是指人体功能与体液方面的不足,凡功能不足之类证候谓之阳虚,而体液方面不足则谓之阴虚。



   【何谓虚症】

    中医认为,虚症是脏腑功能的不足。

    五脏:心、肝、脾、肺、肾,与六腑: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互为表里关系,五脏六腑的功能好怀,西医靠检查血液体液指标判断,而中医则通过望闻问切查表及里。

    比如说你心气足不足,肾气强不强,皆通过气血表现出来。举例说明:奥秘(五)讲到五脏六腑功能时讲过,脾,主运化、主血、主升清,主肌肉四肢,开窍于口、其华在唇。脾在胃接受物质以后,负责运输消化,最后化成气血,升成气血后营养全身各个部位。脾虚时,气血生成不足,就会能量缺失,感觉四肢无力,周身疲劳。


    【如何区分阳虚和阴虚】

     阳虚症状: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畏寒肢冷、尤以下肢为甚、喜热怕冷、口不渴;小便清长,大便稀易腹泻;喜食热物,舌苔白胖、口唇色淡、口中淡而无味;男易早泄阳痿、妇女宫寒不孕;或浮肿,腰以下为甚,按之凹馅不起,甚则腹部胀痛、心悸咳喘等。

     脉象沉、迟、弱。

     阴虚症状:腰膝酸软、四肢乏力、腰痛、午后潮热,小便短赤,夜间盗汗,唇舌鲜红;自觉心中有热、手心足心发烧、咽干口燥、常口渴、饮水多;常便秘、尿黄,面部颧红,常烦燥不安、失眠、唇红干裂,舌质红少苔。

     脉象细、数无力。



    【各种虚症与用药】

     中医按不同类型,虚证还可以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

  气虚
      常用方法,就是人参、黄芪,皆可补气。

  脾气虚
      常用补脾中药:山药、莲子、饴糖、苡仁米,来补脾气。

  血虚
    心需血养。血虚易出现心烦、失眠等症状,有时头晕眼花、面色苍白、睡眠不佳;若肝血不足,会出现指甲断裂。

适宜食品:当归、阿胶、红枣、龙眼、当归羊肉汤。

  阳虚
    阳虚可能是气虚之慎,气虚日久会导致阳虚,除怕冷还会感觉倦乏、无力。

  肾阳虚
     肾阳虚腰怕凉,脾阳虚特别怕凉,食凉则便泄。  
     适宜食品:狗肉、羊肉、芝麻、胡桃、芡实米、干姜、小茴香、韭菜。
     适宜药物:金匮肾气丸、右归丸。

  阴虚
     适宜食品:枸杞、百合、麦冬、银耳、山萸。
     适宜药物:六味地黄丸、左归丸、知柏地黄丸。

  肾阴虚

     腰膝酸软、四肢乏力、口干、烦躁、手心发热、爱出汗。
     药物:六味地黄丸



   问:如何分辨究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阳虚和肾阴虚不是截然分开的。经常有人问:我究竟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其实,凡事都物极必反,就像太极阴阳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

    肾虚主要是四方面,一个是肾阴虚,一个是肾阳虚,一个是肾经亏虚,一个是肾气虚。更多的是肾阴虚和肾阳虚。肾虚是一种总称,肾阴虚和肾阳虚都是肾虚的一部分,代表了某一种症型,肾阴虚和肾阳虚的区别在于:肾阴是物质上的缺乏,肾阳是功能上的匮乏,

    肾阴虚也好、肾阳虚也好,如果匮乏到一定程度,就是阴损积阳,阳损积阴。肾阳虚时间长了会有肾阴虚的症状,所以我们在补肾阳的时候,一定要补肾阴,而且要阴中求阳,在补肾阴的时候不是一味的只用补肾阴的药物。
    肾阳虚有一些症状和肾阴虚也是有共性的,比如说腰膝酸软,四肢乏力等。但是肾阳虚更多体现的是功能性的。年轻人出现肾阴虚,易出现早泄、遗精,还有出现五心烦热,失眠、心烦,中医有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老年人出现肾阴虚,就容易脱发或发白较早,容易耳鸣、耳背,牙齿松动,眼花较早等。


    问:六味地黄丸和知柏地黄丸之间有什么区别?
    答:知柏地黄丸,是在六味地黄丸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知母和黄柏。这两济药清热,故在养阴的基础上清热。临床上如果有虚火症状,就用知柏地黄丸。如果单纯阴虚,五口干、牙龈肿痛症状,就用六味地黄丸。

   现实生活中,许多人未辨别自身的阴阳症状而用反药的例子数不胜数。

   例如肾阳虚症---反而用六味地黄丸,结果用药时间越久症状越严重!

   

问:中医为何说“十人九虚”

肾阴、肾阳是人体阴阳的根本,故称肾为“先天之本”。

肾虚:分肾阴虚、肾阳虚两种。

阴一般是指物质,阳一般是指功能。肾阴虚多数是物质的亏虚,肾阴虚是人身体脏腑功能偏盛偏衰的反应。

阴虚生内热,阳虚生外寒。

肾阴虚,症状反应是因为物质匮乏所引起的腰酸乏力、四肢酸软,头晕耳鸣,牙齿松动、脱发、五心烦热(五心:两手心,两脚心,心口)。男性早泄,性欲减退,女性月经量少、月经不调等等。

肾阳虚是肾脏阳气不足或衰竭的表现。多由素体阳虚,或年老肾亏,或久病伤肾,以及房劳过度等因素引起。肾阳虚可以造成疾病也可以不造成疾病。如果由于人体本身肾阴虚时间久,则阳虚会出现一些较重症状影响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运行就作为病看待。

所以人们常说,十人九虚。



待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5-29 01:18 , Processed in 0.05422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