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06|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大豆 (《本经》中品)

[复制链接]

309

主题

0

好友

6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0-14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546
帖子
564
UID
420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7-20 11:54:3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大豆 (《本经》中品)
    【校正】禹锡曰:原附大豆黄卷下,今分出。
    【释名】尗(俗作菽。时珍曰:豆、尗皆荚谷之总称也。篆文尗,象荚生附茎下垂之形。豆象子在荚中之形。《广雅》云:大豆,菽也。小豆,荅也),角曰荚,叶曰藿,茎曰萁。
    【集解】《别录》曰:大豆生太山平泽,九月采之。
    颂曰:今处处种之。有黑、白二种,入药用黑者。紧小者为雄,用之尤佳。
    宗奭曰:大豆有绿、褐、黑三种。有大、小两类:大者出江、浙、湖南、湖北;小者生他处,入药力更佳。又可硙为腐食。
    时珍曰:大豆有黑、白、黄、褐、青、斑数色:黑者名乌豆,可入药,及充食,作豉;黄者可作腐,榨油,造酱;余但可作腐及炒食而已。皆以夏至前后下种,苗高三、四尺,叶团有尖,秋开小白花成丛,结荚长寸余,经霜乃枯。按:《吕氏春秋》云:得时之豆,长茎短足,其荚二七为族,多枝数节,竞叶蕃实,大菽则圆,小菽则团。先时者,必长以蔓、浮叶疏节、小荚不实。后时者,必短茎疏节、本虚不实。又氾胜之《种植书》云:夏至种豆,不用深耕。豆花憎见日,见日则黄烂而根焦矣。知岁所宜,以囊盛豆子,平量埋阴地,冬至后十五日发取量之,最多者种焉。盖大豆保岁易得,可以备凶年,小豆不保岁而难得也。
大豆,有黑色、白色、黄色、褐色、青色、花斑的几类,其中入药的选择黑色的,当然黑色的也可以作为食品食用,可以做成豆豉。黄色的可以做豆腐,榨油,做酱。其他种类的就只能做豆腐以及炒来吃而已。大豆是夏至前后播种,大豆的花不喜欢被暴晒,暴晒的花就会发黄烂去,根会变焦。因为大豆方便种植所以在古代都是作为储备食物以防灾年。
    黑大豆
    【气味】甘,平,无毒。久服,令人身重。
    岐伯曰:生温,熟寒。
    藏器曰:大豆生平,炒食极热,煮食甚寒,作豉极冷,造酱及生黄卷则平。牛食之温,马食之冷。一体之中,用之数变。
    之才曰:恶五参、龙胆,得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诸胆汁良。
    诜曰: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儿以炒豆、猪肉同食,必壅气致死,十有八、九。十岁已上不畏也。
    时珍曰:服蓖麻子者,忌炒豆,犯之胀满致死。服厚朴者亦忌之,动气也。
    【主治】生研,涂痈肿。煮汁饮,杀鬼毒,止痛(《本经》)。逐水胀,除胃中热痹,伤中淋露,下瘀血,散五脏结积内寒,杀乌头毒。炒为屑,主胃中热,除痹去肿,止腹胀消谷(《别录》)。煮食,治温毒水肿(《蜀本》)。调中下气,通关脉,制金石药毒、治牛马温毒(《日华》)。煮汁,解礜石、砒石、甘遂、天雄、附子、射罔、巴豆、芫青、斑蝥、百药之毒及蛊毒。入药,治下痢脐痛。冲酒,治风痉及阴毒腹痛。牛胆贮之,止消渴(时珍)。炒黑,热投酒中饮之,治风痹瘫缓口噤,产后头风。食罢生吞半两,去心胸烦热,热风恍惚,明目镇心,温补。久服,好颜色,变白不老。煮食性寒,下热气肿,压丹石烦热,汁消肿(藏器)。主中风脚弱,产后诸疾。同甘草煮汤饮,去一切热毒气,治风毒脚气。煮食,治心痛筋挛膝痛胀满。同桑柴灰汁煮食,下水鼓腹胀。和饭捣,涂一切毒肿。疗男女阴肿,以绵裹纳之(孟诜)。治肾病,利水下气,制诸风热,活血,解诸毒(时珍)。

<黑大豆,味甘,性平,无毒。长期服用会导致身体沉重。岐伯说黑大豆,生的性平,熟的性寒。陈藏器认为大豆性平,炒制过的性极热,煮过的性寒,做成豆豉性极冷,造成酱料以及生黄卷则性平。牛吃黑大豆会觉得是温性的,马吃则会觉得是冷的。仅仅是黑大豆就会有这么多的不同。徐之才认为大豆不能和参类、龙胆同用。最好能够和前胡、乌喙、杏仁、牡蛎、胆汁同用。孟诜认为大豆黄屑忌猪肉,小孩子如果同时吃炒大豆和猪肉,就会气滞食滞,哪怕孩子已经十多岁了这样还是会出问题。李时珍认为,服用蓖麻子就不能再服用炒大豆,否则会导致胃部胀满,方药中有厚朴的也需要注意,会使得身体的气不安定。
本经记载黑大豆生着研磨,涂在痈肿之处可消除。煮熟的汁水能够杀毒,止痛。别录记载黑大豆能够消肿胀,去除胃中热痛,下淤血,散五脏内的寒邪,去除乌头碱毒性。炒后磨碎,能够去除胃中热痛,去除痹痛,缓解腹胀,促进消化。蜀本草记载黑大豆煮着吃,能够治疗温热之毒消水肿。日华子本草记载黑大豆能够调理中气,通关痛脉,能够克制丹药之毒以及牛马肉的温热之毒。时珍认为黑大豆煮水能够解百药之毒以及蛊毒。入药能够治疗下痢肚脐痛。同酒服用,能够治疗风痉阴毒引起的腹痛。用牛胆贮存的大豆能够治疗消渴。陈藏器认为炒黑趁热放到酒里饮用能够治疗中风偏瘫身体疼痛口角歪斜,以及生育之后的头风。饮食之后生吃半两大豆能够去除心胸中的烦热,明目安神,温补身体。长期服用面色会好看,皮肤白皙不显老。煮着吃性寒,能够泻热消肿,镇压丹药产生的烦热,煮的汁水能够消肿。孟诜认为黑大豆能够治疗中风后腿脚无力,以及生产之后的很多疾病,和甘草一起煮汤喝,能够去除热毒。能够治疗风毒引起的脚气。煮着吃能够治疗心痛筋脉拘挛膝盖胀痛。用桑柴灰的汁水煮着吃,能够去除腹部的水肿鼓胀。李时珍还认为黑大豆能够治疗肾病。>
    【发明】颂曰:《仙方》修治末服之,可以辟谷度饥。然多食令人体重,久则如故也。
    诜曰:每食后磨拭吞三十粒,令人长生。初服时似身重,一年以后,便觉身轻,又益阳道也。
    颖曰:陶华以黑豆入盐煮,常时食之,云能补肾。盖豆乃肾之谷,其形类肾,而又黑色通肾,引之以盐,所以妙也。
    时珍曰:按:《养老书》云:李守愚每晨水吞黑豆二七枚,谓之五脏谷,到老不衰。夫豆有五色,各治五脏。惟黑豆属水性寒,为肾之谷,入肾功多,故能治水消胀下气,制风热而活血解毒,所谓同气相求也。又按:古方称大豆解百药毒,予每试之大不然;又加甘草,其验乃奇。如此之事,不可不知。
<大豆炮制之后磨成粉末,可以在辟谷的时候充饥,但是吃得多了会令人身体沉重,长期服用之后这种负面的作用就会渐渐消失。每次吃饭之后吃三十粒之后,能够令人长寿,最开始服用的时候身体会感到沉重,一年之后就会觉得身体轻健,有利于阳气运行。因为豆子有五种颜色,所以能够各自治疗不同的脏腑。只有黑豆是属水性寒,是入肾的谷物,所以才有治疗水肿的功能,能够制约风热之毒,活血,这是同气相求的体现。虽然古方记载大豆能够解毒,但是李时珍先生尝试之后效果不大,但是如果和甘草一起使用,奇效。>
    【附方】旧三十一,新三十六。
    服食大豆,令人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气力,补虚能食,不过两剂:大豆五升,如作酱法,取黄捣末,以猪肪炼膏和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至百丸,温酒下。神验秘方也。肥人不可服之。(《延年秘录》)。
    救荒济饥:《博物志》云:左慈荒年法:用大豆粗细调匀者,生熟挼令光,暖彻豆内。先日不食,以冷水顿服讫。一切鱼肉菜果,不得复经口。渴即饮冷水。初小困,十数日后,体力壮健,不复思食也。
    黄山谷救荒法:黑豆、贯众各一升,煮熟去众,晒干。每日空心啖五、七粒。食百木枝叶皆有味,可饱也。王氏《农书》云:辟谷之方,见于石刻。水旱虫荒,国有代有,甚则怀金立鹄,易子炊骸,为民父母者,不可不知此法也。
    昔晋惠帝永宁二年,黄门侍郎刘景先表奏:臣遇太白山隐士,传济饥辟谷仙方。臣家大小七十余口,更不食别物。若不如斯,臣一家甘受刑戮。其方:用大豆五斗淘净,蒸三遍,去皮。用大麻子三斗浸一宿,亦蒸三遍,令口开取仁。各捣为末,和捣作团如拳大。入甑内蒸,从戌至子时止,寅时出甑,午时晒干为末。干服之,以饱为度。不得食一切物。第一顿得七日不饥,第二顿得四十九日不饥,第三顿三百日不饥,第四顿得二千四百日不饥,更不必服,永不饥也。不问老少,但依法服食,令人强壮,容貌红白,永不憔悴。口渴,即研大麻子汤饮之,转更滋润脏腑。
    若要重吃物,用葵子三合研末,煎汤冷服,取下药如金色,任吃诸物,并无所损。前知随州朱颂教民用之有验,序其首尾,勒石于汉阳大别山太平兴国寺。又方:用黑豆五斗淘净,蒸三遍,晒干,去皮为末。秋麻子三升,浸去皮,晒研。糯米三斗作粥,和捣为剂如拳大,入甑中蒸一宿,取晒为末。用红小枣五斗,煮去皮核,和为剂如拳大,再蒸一夜。服之,至饱为度。如渴,饮麻子水,便滋润脏腑也。脂麻亦可。但不得食一切之物。
    炒豆紫汤:颂曰:古方有紫汤,破血去风,除气防热,产后两日尤宜服之。用乌豆五升,清酒一斗,炒豆令烟绝,投酒中,待酒紫赤色,去豆。量性服之,可日夜三盏,神验。中风口噤,加鸡屎白二升,和炒,投之。
    豆淋酒法:宗奭曰:治产后百病,或血热,觉有余血水气,或中风困笃,或背强口噤,或但烦热瘛疭口渴,或身头皆肿,或身痒呕逆直视,或手足顽痹,头旋眼眩,此皆虚热中风也。用大豆三升熬熟,至微烟出,入瓶中,以酒五升沃之,经一日以上。服酒一升,温覆令少汗出,身润即愈。口噤者,加独活半斤,微微捶破,同沃之。产后宜常服,以防风气,又消结血。
    中风口㖞:即上方,日服一升。(《千金》)。
    头风头痛:即上方,密封七日,温服。(《千金》)。
    破伤中风口噤:《千金方》:用大豆一升,熬去腥气,勿使太熟,杵末,蒸令气遍,取下甑,以酒一升淋之。温服一升,取汗。敷膏疮上,即愈。《经验方》:用黑豆四十枚,朱砂二十文,同研末。以酒半盏,调一字服之。
    颈项强硬,不得顾视:大豆一升,蒸变色,囊裹枕之。(《千金》)。
    暴得风疾,四肢挛缩不能行。取大豆三升,淘净湿蒸,以醋二升,倾入瓶中,铺于地上,设席豆上,令病人卧之。仍重盖五、六层衣,豆冷渐渐却衣。仍令一人于被内引挽挛急处。更蒸豆再作,并饮荆沥汤。如此三日三夜即休。(崔氏《纂要》)。
    风入脏中,治新久肿,风入脏中:以大豆一斗,水五斗,煮取一斗二升,去滓。入美酒斗半,煎取九升。旦服三升取汗,神验。(《千金翼》)。
    风毒攻心,烦躁恍惚:大豆半升淘净,以水二升,煮取七合,食后服之。(《心镜》)。
    卒风不语:大豆煮汁,煎稠如饴,含之,并饮汁。(《肘后方》)。
    喉痹不语:同上法。(《千金》)。
    卒然失音:诜曰:用生大豆一升,青竹筭子四十九枚(长四寸,阔一分),水煮熟,日夜二服瘥。
    热毒攻眼,赤痛脸浮:用黑豆一升,分作十袋,沸汤中蒸过,更互熨之,三遍则愈。(《普济方》)。
    卒然中恶:大豆二七枚,鸡子黄一个,酒半升,和匀顿服。(《千金》)。
    阴毒伤寒,危笃者:用黑豆炒干,投酒,热饮或灌之。吐则复饮,汗出为度。(《居家必用》)。
    胁痛如打:大豆半升熬焦,入酒一升煮沸,饮取醉。(《肘后》)。
    腰胁卒痛:大豆(炒)二升,酒三升,煮二升,顿服。(《肘后》)。
    卒然腰痛:大豆六升,水拌湿,炒热,布裹熨之,冷即易。乃张文仲所处方也。(《延年秘录》)
    脚气冲心,烦闷不识人:以大豆一升,水三升,浓煮汁服半升。未定,再服半升。(《广利方》)。
    身面浮肿:《千金》:用乌豆一升,水五升,煮汁三升,入酒五升,更煮三升,分温三服。不瘥再合。王璆《百一选方》:用乌豆煮至皮干,为末。每服二钱,米饮下。建炎初,吴内翰女孙忽发肿凸,吴检《外台》得此方,服之立效。
    新久水肿:大豆一斗,清水一斗,煮取八升,去豆,入薄酒八升,再煎取八升服之。再三服,水当从小便中出。(《范汪方》)。
    腹中痞硬,夏秋之交,露坐夜久,腹中痞,如群石在腹。用大豆半升,生姜八分。水三升,煎一升已来,顿服瘥。(《经验方》)。
    霍乱胀痛:大豆生研,水服方寸匕。(《普济》)。
    水痢不止:大豆一升,炒白术半两,为末。每服三钱,米饮下。(《指南方》)。
    赤痢脐痛:黑豆、茱萸子二件,搓摩,吞咽之,良。(《经验》)。
   

309

主题

0

好友

6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0-14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546
帖子
564
UID
4204
2#
发表于 2011-7-20 11:55:29 |只看该作者
赤白下痢:方见猪胆。 男子便血:黑豆一升,炒焦研末,热酒淋之,去豆饮酒,神效。(《活人心统》)。
一切下血:雄黑豆紧小者,以皂角汤微浸,炒熟去皮为末,炼猪脂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饮下。(华佗《中藏经》)。
小儿沙淋:黑豆一百二十个,生甘草一寸,新水煮热,入滑石末,乘热饮之,良。(《全幼心鉴》)。
肾虚消渴,难治者: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黑豆汤下七十丸,日二。名救活丸。(《普济方》)。
消渴饮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尽即瘥。(《肘后方》)。
昼夜不眠:以新布火炙熨目,并蒸大豆,更番囊盛枕之,冷即易,终夜常枕之,即愈。(《肘后方》)。
疫疠发肿:大黑豆二合(炒熟),炙甘草一钱,水一盏煎汁,时时饮之。《夷坚志》云:靖康二年春,京师大疫。有异人书此方于壁间,用之立验也。
乳石发热:乌豆二升,水九升,铜器煮五升汁,熬稠一升,饮之。(《外台秘要》)。
解礜砒毒:大豆煮汁饮之,良。(《肘后》)。
酒食诸毒:大豆一升,煮汁服,得吐即愈。(《广记》)。
解诸鱼毒:大豆,煮汁饮之。(《卫生方》)。
解巴豆毒,下利不止:大豆,煮汁一升,饮之。(《肘后方》)。
恶刺疮痛:大豆,浓煮汁渍之,取瘥。(《千金方》)。
汤火灼疮:大豆,煮汁涂之,易愈,无斑。(《子母秘录》)。
打头青肿:豆黄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气短:大豆五升,水一斗,煮汁二升,顿服。剧者不过三作。(《千金方》)。
豌疮烦躁:大豆,煮汁饮之,佳。(《子母秘录》)。
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 小儿头疮:黑豆炒存性研,水调敷之。(《普济方》)。
身面疣目: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上三过。使本人种豆于南向屋东头第二溜中。豆生叶,以热汤沃杀,即愈。(《外台秘要》)。
染发令乌:醋煮黑大豆,去豆煎稠,染之。(《千金》)。
牙齿不生,不拘大人、小儿,年多者:用黑豆三十粒,牛粪火内烧令烟尽,研入麝香少许。先以针挑破血出,以少许揩之。不得见风,忌酸咸物。(《经验方》)。
牙齿疼痛:黑豆煮酒,频频漱之,良。(周密《浩然斋视听抄》)。
月经不断:用前紫汤服之,佳。
妊娠腰痛:大豆一升。酒三升,煮七合,空心饮之。(《心镜》)。
子死腹中,月数未足,母欲闷绝者:用大豆三升,以醋煮浓汁,顿服,立出。(《产乳》)。
胞衣不下:大豆半升,醇酒三升,煮一升半,分三服。(《产书》)。
辟禳时气:以新布盛大豆一斗,纳井中一宿取出。每服七粒,佳。(《类要》)。
菜中蛇蛊:蛇毒入菜果中,食之令人得病,名蛇蛊。大豆为末,酒渍绞汁,服半升。
身如虫行:大豆水渍绞浆,旦旦洗之,或加少面,沐发亦良。(《千金方》)。
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甚良。(《千金》)。
风疽疮疥,凡脚腨及(月曲)(月秋)中痒,搔则黄汁出者,是也:以青竹筒三尺,着大豆一升在内,以马屎、糠火烧熏,以器承两头取汁,搽之。先以泔清和盐热洗之。不过三度,极效。(《千金》)。
肝虚目暗,迎风下泪:用腊月牯牛胆,盛黑豆悬风处。取出,每夜吞三、七粒,久久自明。(《龙木论》)。
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入灯心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不拘时候服。(《全幼心鉴》)。
天蛇头指。痛,臭甚者:黑豆生研末,入茧内,笼之。(《济急方》)
大豆皮
【主治】生用,疗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时珍)。
<大豆皮,生用能够治疗天花和白内障,嚼烂外敷,能够治疗小孩子的尿灰疮。>
豆叶
【主治】捣敷蛇咬,频易即瘥(时珍。出《广利方》)。
【发明】时珍曰:按:《抱朴子·内篇》云:相国张文蔚庄内有鼠狼穴,养四子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于穴外坋土壅穴。俟蛇出头,度其回转不便,当腰咬断而劈腹,衔出四子,尚有气。置于穴外,衔豆叶嚼而敷之,皆活。后人以豆叶治蛇咬,盖本于此。
<豆叶,外敷能够治疗蛇咬伤,经常更换外敷就能治好。在《抱朴子·内篇》记载,曾经有一窝黄鼠狼,养了四个孩子都被蛇吞了,黄鼠狼也是有情有意的,就在自己洞穴外面,用土填埋洞穴逼迫蛇出来,等到蛇一露头,趁它转头不方便,就当腰咬断蛇身,救出被吞掉的孩子,然后衔来豆叶嚼碎外敷在孩子受伤的地方,结果四个孩子都活了下来。>
【附方】新二。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茎,涂酥炙黄为末。每服二钱,人参汤下。(《圣济总录》)。
小便血淋:大豆叶一把,水四升,煮二升,顿服。(《千金方》)。


【主治】主目盲,翳膜(时珍)。

<豆花,能够治疗眼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09

主题

0

好友

64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在线时间
48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0-14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546
帖子
564
UID
4204
3#
发表于 2011-7-20 11:57:04 |只看该作者
赤白下痢:方见猪胆。    男子便血:黑豆一升,炒焦研末,热酒淋之,去豆饮酒,神效。(《活人心统》)。
    一切下血:雄黑豆紧小者,以皂角汤微浸,炒熟去皮为末,炼猪脂和,丸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陈米饮下。(华佗《中藏经》)。
    小儿沙淋:黑豆一百二十个,生甘草一寸,新水煮热,入滑石末,乘热饮之,良。(《全幼心鉴》)。
    肾虚消渴,难治者:黑大豆(炒)、天花粉等分,为末,面糊丸梧子大。每黑豆汤下七十丸,日二。名救活丸。(《普济方》)。
    消渴饮水:乌豆置牛胆中,阴干百日,吞尽即瘥。(《肘后方》)。
    昼夜不眠:以新布火炙熨目,并蒸大豆,更番囊盛枕之,冷即易,终夜常枕之,即愈。(《肘后方》)。
    疫疠发肿:大黑豆二合(炒熟),炙甘草一钱,水一盏煎汁,时时饮之。《夷坚志》云:靖康二年春,京师大疫。有异人书此方于壁间,用之立验也。
    乳石发热:乌豆二升,水九升,铜器煮五升汁,熬稠一升,饮之。(《外台秘要》)。
    解礜砒毒:大豆煮汁饮之,良。(《肘后》)。
    酒食诸毒:大豆一升,煮汁服,得吐即愈。(《广记》)。
    解诸鱼毒:大豆,煮汁饮之。(《卫生方》)。
    解巴豆毒,下利不止:大豆,煮汁一升,饮之。(《肘后方》)。
    恶刺疮痛:大豆,浓煮汁渍之,取瘥。(《千金方》)。
    汤火灼疮:大豆,煮汁涂之,易愈,无斑。(《子母秘录》)。
    打头青肿:豆黄末水和敷之。(《千金方》)。
    折伤堕坠,瘀血在腹,气短:大豆五升,水一斗,煮汁二升,顿服。剧者不过三作。(《千金方》)。
    豌疮烦躁:大豆,煮汁饮之,佳。(《子母秘录》)。
    痘疮湿烂:黑大豆,研末,敷之。    小儿头疮:黑豆炒存性研,水调敷之。(《普济方》)。
    身面疣目:七月七日,以大豆拭疣上三过。使本人种豆于南向屋东头第二溜中。豆生叶,以热汤沃杀,即愈。(《外台秘要》)。
    染发令乌:醋煮黑大豆,去豆煎稠,染之。(《千金》)。
    牙齿不生,不拘大人、小儿,年多者:用黑豆三十粒,牛粪火内烧令烟尽,研入麝香少许。先以针挑破血出,以少许揩之。不得见风,忌酸咸物。(《经验方》)。
    牙齿疼痛:黑豆煮酒,频频漱之,良。(周密《浩然斋视听抄》)。
    月经不断:用前紫汤服之,佳。
    妊娠腰痛:大豆一升。酒三升,煮七合,空心饮之。(《心镜》)。
    子死腹中,月数未足,母欲闷绝者:用大豆三升,以醋煮浓汁,顿服,立出。(《产乳》)。
    胞衣不下:大豆半升,醇酒三升,煮一升半,分三服。(《产书》)。
    辟禳时气:以新布盛大豆一斗,纳井中一宿取出。每服七粒,佳。(《类要》)。
    菜中蛇蛊:蛇毒入菜果中,食之令人得病,名蛇蛊。大豆为末,酒渍绞汁,服半升。
    身如虫行:大豆水渍绞浆,旦旦洗之,或加少面,沐发亦良。(《千金方》)。
    小儿丹毒:浓煮大豆汁,涂之甚良。(《千金》)。
    风疽疮疥,凡脚腨及(月曲)(月秋)中痒,搔则黄汁出者,是也:以青竹筒三尺,着大豆一升在内,以马屎、糠火烧熏,以器承两头取汁,搽之。先以泔清和盐热洗之。不过三度,极效。(《千金》)。
    肝虚目暗,迎风下泪:用腊月牯牛胆,盛黑豆悬风处。取出,每夜吞三、七粒,久久自明。(《龙木论》)。
    小儿胎热:黑豆二钱,甘草一钱,入灯心七寸,淡竹叶一片,水煎,不拘时候服。(《全幼心鉴》)。
   天蛇头指。痛,臭甚者:黑豆生研末,入茧内,笼之。(《济急方》)
    大豆皮
    【主治】生用,疗痘疮目翳。嚼烂,敷小儿尿灰疮(时珍)。
<大豆皮,生用能够治疗天花和白内障,嚼烂外敷,能够治疗小孩子的尿灰疮。>
    豆叶
    【主治】捣敷蛇咬,频易即瘥(时珍。出《广利方》)。
    【发明】时珍曰:按:《抱朴子·内篇》云:相国张文蔚庄内有鼠狼穴,养四子为蛇所吞。鼠狼雌雄情切,乃于穴外坋土壅穴。俟蛇出头,度其回转不便,当腰咬断而劈腹,衔出四子,尚有气。置于穴外,衔豆叶嚼而敷之,皆活。后人以豆叶治蛇咬,盖本于此。
<豆叶,外敷能够治疗蛇咬伤,经常更换外敷就能治好。在《抱朴子·内篇》记载,曾经有一窝黄鼠狼,养了四个孩子都被蛇吞了,黄鼠狼也是有情有意的,就在自己洞穴外面,用土填埋洞穴逼迫蛇出来,等到蛇一露头,趁它转头不方便,就当腰咬断蛇身,救出被吞掉的孩子,然后衔来豆叶嚼碎外敷在孩子受伤的地方,结果四个孩子都活了下来。>
    【附方】新二。
    止渴急方:大豆苗(嫩者)三、五十茎,涂酥炙黄为末。每服二钱,人参汤下。(《圣济总录》)。
    小便血淋:大豆叶一把,水四升,煮二升,顿服。(《千金方》)。
    花
    【主治】主目盲,翳膜(时珍)。
<豆花,能够治疗眼疾>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3

主题

0

好友

1万

积分

在线时间
4400 小时
最后登录
2023-12-23
阅读权限
150
积分
2514
帖子
2250
UID
114
4#
发表于 2011-7-20 12:49:45 |只看该作者
谢谢,收藏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909

积分

在线时间
522 小时
最后登录
2024-1-7
阅读权限
70
积分
455
帖子
387
UID
26841
5#
发表于 2011-7-20 12:59:30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7

主题

0

好友

841

积分

在线时间
416 小时
最后登录
2014-8-4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065
帖子
931
UID
1882
6#
发表于 2011-7-20 13:48:44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9

主题

0

好友

2351

积分

在线时间
62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8-7-25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784
帖子
1199
UID
1460
7#
发表于 2011-7-20 13:49:59 |只看该作者
很详细。谢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5

主题

0

好友

593

积分

在线时间
103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5-11-15
阅读权限
70
积分
1012
帖子
809
UID
467
8#
发表于 2011-7-20 13:55:23 |只看该作者
谢谢楼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36

主题

0

好友

1219

积分

在线时间
990 小时
最后登录
2013-3-15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2399
帖子
2090
UID
271
9#
发表于 2011-7-20 19:28:56 |只看该作者
大豆的作用真不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0

好友

178

积分

在线时间
65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7-28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492
帖子
302
UID
39619
10#
发表于 2011-7-21 11:35:22 |只看该作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amp;nbsp; )

GMT+8, 2024-6-11 13:56 , Processed in 0.088194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