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797|回复: 4

老师讲的各穴位的取穴方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 10:5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念双 于 2009-6-5 20:48 编辑

主要是看书上或者网上查出的穴位都是几寸的说法。这个寸是怎么回事呢?经常看经络书的都知道,但是新来的肯定不懂。转,希望对大家有用。
腧穴的定位方法可分为骨度分寸法,体表标志法,手指比量法和简易取穴法四种。
骨度分寸法
  骨度分寸法,古称“骨度法”,即以骨节为主要标志测量周身各部的大小、长短,并依其尺寸按比例折算作为定穴的标准。杨上善说:“以此为定分,立经脉,并取空穴”。但分部折寸的尺度应以患者本人的身材为依据。此法的记载,最早见于《灵枢 · 骨度》篇,其所测量的人体高度为七尺五寸,其横度(两臂外展,两手伸直,以中指端为准)也为七尺五寸。

常用骨度分寸表
分部
起止点
常用骨度
度量法
说明
前发际至后发际
12
直寸
如前后发际不明,从眉心量至大椎穴作18,眉心至前发际3,大椎穴至后发际3寸。
耳后两完骨(乳突)之间
9
横寸
用于量头部的横寸


天突至歧骨(胸剑联合)
9
直寸
1.胸部与肋部取穴直寸,一般根据肋骨计算,每一肋骨折作16
2.“天突”指穴名的部位
歧骨至脐中
8
脐中至横骨上廉(耻骨联合上缘)
5
两乳头之间
8
横寸
胸腹部取穴的横寸,可根据两乳头之间的距离折量。女性可用左右缺盆穴之间的宽度来代替两乳头之间的横寸。
背腰部
大椎以下至尾骶
21
直寸
背部腧穴根据脊椎定穴。一般临床取穴,肩胛骨下角相当第七(),髂嵴相当第16(4腰椎棘突)
两肩胛骨脊柱缘之间
6
横寸
上肢部
腋前纹头(腋前皱襞)至肘横纹
9
直寸
用于手三阴、手三阳经的骨度分寸
肘横纹至腕横纹
12
侧胸部
腋以下至季胁
12
直寸
“季胁”指第11肋端
侧腹部
季胁以下至髀枢
9
直寸
“髀枢”指股骨大转子


横骨上廉至内辅骨上廉(股骨内髁上缘)
18
直寸
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寸
内辅骨下廉(胫骨内髁下缘)至内踝高点
13
髀枢至膝中
19
直寸
1.用于足三阴经的骨度分
2.“膝中”的水平线:前面相当于犊鼻  穴,后面相当于委中穴。
臀横纹至膝中
14
膝中至外踝高点
16
外踝高点至足底
3

体表标志法
体表标志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类,兹分述如下:
1、 固定标志  是指利用五官、毛发、爪甲、乳头、脐窝以及骨节凸起和凹陷、肌肉隆起等部位作为取穴标志而言。比较明显的标志,如鼻尖取素髎;两眉中间取印堂;两乳中间取膻中;脐旁二寸取天枢;腓骨小头前下缘取阳陵泉;俯首显示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下取大椎等。在两骨分歧处,如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分歧处取巨骨;胸骨下端与肋软骨分歧处取中庭等。此外,可依肩胛冈平第三胸椎棘突,肩胛骨下角平第七胸椎棘突,髂嵴平第四腰椎棘突为标志取背腰部腧穴。
2、 活动标志  是指利用关节、肌肉、皮肤,随活动而出现的孔隙、凹陷、皱纹等作为取穴标志而言。如取耳门、听宫、听会等应张口;取下关应闭口。又如曲池必屈肘于横纹头处取之;取肩髃时应将上臂外展至水平位,当肩峰与肱骨粗隆间出现二个凹陷,在前方小凹陷中是穴;取阳溪穴时应将拇指翘起,当拇长、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是穴;取养老穴时,正坐屈肘掌心向胸,当尺骨茎突之桡侧骨缝中是穴等等。这些都是在动态情况下作为取穴定位的标志,故称谓活动标志。
手指比量法
  手指比量法是在分部折寸的基础上,医者用手指比量取穴的方法,又称“指寸法”。因人的手指与身体其他部分有一定的比例,故临床上医者多以自己的手指比量,但都要参照患者身材的高矮情况适当增减比例。一般有下列几种:

1、 中指同身寸  此法源于《千金方》。《外台秘要》(简称《外台》),以中指末节的长度为一寸。宋代《圣惠》提出:“手中指第二节,内度两横纹相云一寸。”后人大多以此为准,所以称“中指同身寸”或“中指寸”。《针灸大全》(简称《大全》)更具体地说明:“大指与中指相屈如环,取中指中节横纹,上下相去长短为一寸”。即以患者的中指屈曲时,中节内侧两端纹头之间作为1寸。这种方法适用于四肢及脊背作横寸折算。

2、 拇指同身寸  此法见于《千金方》,说:“中指上第一节为一寸,亦有长短不定者,即取于大拇指第一节横度为一寸”。即指拇指指关节之横度作为1寸。

3、 横指同身寸  又称“一夫”法。夫,扶的意思。《礼记》注:“辅四指曰扶”。此法亦出自《千金方》:“凡量一夫之法,覆手并舒四指,对度四指上中节上横过为一夫”。也就是将食、中、无名、小指相并,四横指为一夫,即四横指相并,以其中指第二节为准,量取四指之横度作为3寸。此法多用于下肢、下腹部和背部的横寸。
手指比量法必须在骨度规定的基础上运用,不能以指寸悉量全身各部,否则长短失度。故明代张介宾之《图翼》说:“同身寸者,谓同于人身之尺寸也。人之长短肥瘦各自不同,而穴之横直尺寸亦不能一。如今以中指同身寸法一概混用,则人瘦而指长,人肥而指短,岂不谬误?故必因其形而取之,方得其当”。可见不能离开骨度分寸而只用指寸。骨度分寸与指寸在临床应用中应该互相结合。
简便取穴法
  简便取穴法是临床上常用的一种简便易行的取穴方法。如列缺,以病人左右两手之虎口交叉,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腕后高骨的正中上方,当食指尖处有一小凹陷就是本穴。又如劳宫,半握拳,以中指的指尖切压在掌心的第一横纹上,就是本穴。又如风市,患者两手臂自然下垂,于股外侧中指尖到达之处就是本穴。此外如垂肩屈肘取章门,两耳角直上连线中点取百会等等。这些取穴方法都是在长期临床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发表于 2009-6-2 18:18: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取穴是个大问题
发表于 2009-6-3 00:30:20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实用的文章,感谢楼主
发表于 2009-6-3 07:39: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很实用,取穴是关键
发表于 2011-9-20 19:20:30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6 19:33 , Processed in 0.05143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