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谷穴、足通谷穴位置,见《驱寒的方法》。
丘墟穴,胆经穴位,位于足外踝的前下方,当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处。
阳辅穴,胆经穴位,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踝尖上4寸,腓骨前缘,当趾长伸肌与腓骨短肌之间凹陷处。
外关穴,三焦经穴位,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太冲穴,肝经原穴,位于足背,第1、第2跖骨间,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中,或触及动脉波动处。
大陵穴,心包经穴位,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当曲泽与大陵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这个例子显示了,脚底受寒,会导致:
1、全身疼、僵硬、沉重
2、弯腰时候脊柱一节一节疼
3、头顶像顶铁锅,压抑、沉重
为什么会出现这些症状呢?
脚底受寒,涌泉穴居于脚底,且是子的穴位,肯定受寒。涌泉水灌溉全身皮毛,涌泉穴受寒,必然能够影响到全身皮毛的位置,从而出现全身疼、僵硬、沉重。
涌泉穴是肾经的穴位。肾经有分支通向脊柱的,涌泉穴受寒,会影响到脊柱。
涌泉穴通向子,亥对子,寒气也会侵犯到亥。大陵穴是亥对应的手厥阴心包经的原穴。亥.....后天乾卦.....先天艮卦,乾卦对应头,所以,寒气侵犯亥,会影响到头,造成头顶象顶铁锅,压抑、沉重。
这例子显示了脚底受寒影响的部位,很典型。治疗的关键:雪莲花贴两前谷穴和两足通谷穴,持续除寒;桑葚子精华贴贴两大陵穴,解除寒气对亥的影响;这两个治法最关键。.....寒从脚底起,可以在两涌泉穴直接除寒,贴除寒的雪莲花之类,效果可能更为快速些。
不管如何,注意避免脚底受寒,最为关键!
驱寒的方法
寒气伤人。驱寒,药材选择:雪莲花。
雪莲花,因其顶形似莲花,故得名雪莲花,简称雪莲。分布于中国多地高寒地带。生长于高山雪线附近的岩缝、石壁和冰磺砾石滩中,海拔2400.4000米。以天山所产最多,质亦最佳。可作药用,也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雪莲花在寒冷的高山雪线附近生长,所以,自然就有抗寒的能力。雪莲的叶子比花蕊抗寒的能力更强。
外界的寒气进入人体,最容易滞留在哪些地方呢?
寒,对应五运六气里的太阳寒水。同气相求,寒气袭人,首先盘踞于人体的太阳经,包括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
病情较轻的时候,首先是荥穴,而且是左侧。
手太阳小肠经的荥穴是:前谷穴;足太阳膀胱经的荥穴是足通谷穴。
前谷穴,在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足通谷穴,在足趾,第5跖趾关节的远端,赤白肉际处。
受寒后,取雪莲花,揉揉软,贴于左前谷穴和左足通谷穴处,医用胶布固定,大约两个小时更换一次。
辰是坤土的龙脉,而太阳寒水.....土太过,所以,辰.....先天坤土.....太阳寒水。寒气容易伤到坤土,进一步,则伤到辰对应的小肠经领域。
受寒引起很严重的问题,辰对应的小肠经穴位都可以除寒。平常,不是很严重的情况,则通常取小肠经上少泽到阳谷之间的穴位除寒,即少泽、前谷、后溪、腕骨、阳谷。
少泽穴,在手小指末节尺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
前谷穴,在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远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后溪穴,在手第5掌指关节尺侧近端赤白肉际凹陷中。
腕骨穴,在腕部,第5掌骨底与钩骨之间的赤白肉际凹陷中。
阳谷穴,在腕后区,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中。
取所有上述穴位,两侧,贴雪莲花,医用胶布固定,两小时更换一次。
辰.....乙.....先天兑卦。寒气容易侵袭辰对应的小肠经,从而就容易侵犯到乙所对应的左尺泽穴。
尺泽穴,在肘区,肘横纹上,肱二头肌桡侧凹陷中。
用雪莲花贴左尺泽穴,医用胶布固定,两小时更换一次。
寒气伤人,医圣张仲景写了一整部《伤寒论》,可见其治疗是极其复杂的。上述驱寒的方法,适用于一般受寒的情况。倘若用后症状改善不明显,那么,请速去医院找专业的医生治疗。
驱寒实例
摘录些驱寒实例,供大家参考。
“刚刚坐在书房里用电脑,突然喉咙感觉不舒服了,看北面窗户开着,受寒了。赶紧找出除寒的贴左前谷、左足通谷,过了大概3分钟就彻底舒服了。老师的方法真的太好了。”
点评:居家过日子,受寒寻常事。除寒的雪莲花或者穴位贴必备。
“某次,在医院陪护的空闲时刻,我去附近的一网吧上网。出了网吧就流清水鼻涕。回去的路上,路过一家羊肉馆,于是就在里面吃了一碗羊肉汤,速效。”
点评:传统上,冬季要吃羊肉,驱寒防寒。所以,受寒较轻的话,直接来一碗羊肉汤,本身就有治疗的效果。
“鼻涕不止,嗓子发痒,不时想咳嗽。比别人感到冷。春寒料峭,风性开泄。左右前谷各半贴除寒的。左右劳宫各一片养肝的。浓米汤2碗。令其睡觉。醒后不适症状全消失。”
点评:春天多风,却仍然寒冷,所以,比冬天更容易受寒受风。上述两前谷穴,除寒;而两劳宫穴,除风(直接贴除风的天麻粉或除风的贴更好)。再喝两碗温热的浓米汤壮一下心气,于是就好了。
“2月13号早起去早市买菜,平日里习惯了戴帽子的我,今天居然把帽子忘记了,懒得上楼去拿了,回来后鼻涕就开始不停的流,没啥不舒服的症状,于是就没有管它,想着鼻涕流完了就好了。
第二天(14号)太阳穴时不时的有股气往外顶着,脑袋也开始不舒服的很了,烦躁的很,把左通谷、左前谷使劲按,当时有好转,脑袋也清醒了一会儿。但是按摩停止后恢复原状。脑袋沉沉的想睡觉还睡不踏实,到了晚上12点,症状加重。忽然就想起瓜子来,翻出了一袋子瓜子,买了很久的炒瓜子已经变味了,勉强吃了几颗后,脑袋有清醒了一些,症状得到缓解。
第三天(15号)果断去买生瓜子仁,煮了一把,喝水,然后睡觉,中午吃饭后又喝了一碗瓜子水,接着睡觉,3点半醒来后,脑袋彻底清醒了,鼻涕也消失了。
总结,大道至简,找到根源,可以一招制敌。要是老师不说,哪里知道小小葵花籽有如此功劳。”
点评:这个例子其实处理的不算好。“把左通谷、左前谷使劲按,当时有好转,脑袋也清醒了一会儿”,既然按摩都有好转,那么,为什么不立即在这两穴位除寒呢?在这两穴位贴除寒的雪莲花或者其它除寒的东西,当时,就该好了,并不需要后来去煮葵花籽水喝。当然,选择这个例子在这里,也正是因为葵花籽水。葵花籽,是向日葵的种子,火气大,用来驱寒,效果也是可以的,不仅可以煮水喝,而且可以直接拿来贴左前谷穴和左通谷穴.....事实上,很多人以为煮水喝的效果好,却不知道,外贴穴位的效果更好,因为外贴穴位,叠加了穴位本身的功效,就比如煮一碗葵花籽水与用两粒葵花籽贴左前谷、左通谷,是贴的效果远甚于喝的效果的。贴,能够直接把寒气从身体内驱赶出来,直接就能感觉到寒气通过皮毛散出,而喝,远没有贴这样的效果。
“某人不知何时受凉,右侧背疼,某一个姿势时剧痛,左侧背部肌肉时不时的会抖动,触摸非常明显,想着过几天就好了,但过了好几天了,背痛背抖毫无改善,每天睡觉疼的叫。不能再等了,得治了,我去超市买了一小袋香瓜子(葵花籽)。
他疼痛的部位在膀胱经,背为肺之腑,膀胱经上金门穴通肺,于是,选择金门穴。昆仑穴是膀胱经经穴,经穴主管整条经络,且他的昆仑穴剧痛,于是又选择昆仑穴。
拿了5颗瓜子仁捣成粉末,贴在了他的两金门穴和两昆仑穴上,医用胶布固定。
效果:第二天没听见再痛的叫的声音,第三天我想起来问背咋样了,说那天贴完就不疼了,也不抖了。”
点评:俗话说,冷的发抖。上述背疼、背抖是受寒导致,在膀胱经经络上,所以,选择膀胱经的昆仑和金门穴除寒(瓜子仁外贴这里的效果就是除寒),效果不错。
“昨晚急救过后,子时再次出现症状,憋闷,呼吸之间发出巨大的哮鸣音,不能躺下,就这样一直到凌晨五点勉强躺下睡了一会。
醒来就是巨大的哮鸣音,浑身难受,妈妈又发愁上了,我束手无策,妈妈终于忍不住去找医生来给输液,我坐爸爸对面,试图做最后的努力:这巨大的哮鸣音,像极了大风吹过的声音,那问题一定在肝,此病初始起于寒,肝经除寒试试。
中封、蠡沟贴除寒的贴,并按摩,神奇再次降临,左面刚贴上,右面还没来得及贴,巨大的哮鸣音就消失了一大半,要靠近才能听到,看到有效,我一鼓作气,右面也贴上除寒的贴,另选了些穴位加强除寒。
感谢祖国,感谢老师,贴完爸爸哮鸣音已经很小很小了,但同时外感症状加重,流鼻涕、嗓子痒、咳嗽、吐痰,爸爸说,心里舒服了,继续处理外感,二十分钟后,外感症状消失。
妈妈回来后,看到爸爸已经好转,又赶紧通知医生别来了。爸爸的情况越来越好,已经能下地走路,也能大声说话了,哮鸣音完全消失,也吃了饭,精神状态良好。
再次侥幸过关,感激涕零,写出此经验和大家分享。”
点评:这是一个老年人哮喘急性发作急救的例子。重点是:巨大的哮鸣音,是寒气伤了肝的缘故。中封穴和蠡沟穴都是肝经穴位,中封穴,在踝区,内踝前,胫骨前肌肌腱的内侧缘凹陷中。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这两穴位除寒,哮鸣音消失。这说明:寒气影响人,严重的时候,会影响到肝经。事实上,《伤寒论》有六经辨证,寒气可能会影响到各条经络,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受寒后,若病情严重,除了《驱寒的方法》里介绍的基础的除寒方法,得考虑寒气可能对其它经络穴位的影响。
“最近,皮肤燥痒的厉害,后背痒,两小腿前面燥痒,一挠有皮屑到处飞,两小退全部皮屑,嘴唇干裂。
想来想去,“诸痛痒疮皆属于心”,皮屑、干裂则与寒气有关,于是用雪莲花,在两神门穴和两通里穴除寒,立即,从手指尖到腿、脚尖,一股寒流通过,两手指尖钻心的疼。晚上睡觉时,发现腿上皮肤屑不见了。后背与两小腿不痒了。两唇的干裂也没了。再次验证中医的神奇。太开心了。
神门穴与通里穴都是心经穴位,神门穴,在腕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通里穴,在前臂前区,腕掌侧远端横纹上1寸,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
点评:冬季,天气寒冷,皮肤痒和皮屑很常见,上述心经除寒的方法相当好,所以,转来给大家参考。
“今年冬天特别冷,我前段时间手冰凉,被冻得红肿。前两天在肚脐贴了除寒的贴,贴了两次,手上的红肿消退,手也变得暖暖的。”
点评:肚脐贴除寒的药物如雪莲花或者除寒的贴,对冬季的手冻的红肿有用,这个方法很不错,所以转来给大家参考。
“前两天右手食指的关节长了一个冻疮,红肿痒痛,昨晚在红肿部位贴了四分之一片的除寒的贴,今早因为要去实验室就揭下了,今天发现已经好透了。今年感觉特别冷,还是要注意戴手套防寒保暖啊。”
点评:直接在冻疮的部位贴除寒的雪莲花或者除寒的贴或者其它药材,这个方法也好得很。
“前两天出了趟差,回来一看,两岁的小女拖着鼻涕,间或还咳嗽两声。晚上睡觉前,给她左前谷和左足通谷各贴一小片白参(没有除寒的贴,小孩我一般就这样贴贴也管用),一晚睡得很好,呼吸匀畅。早上起来过了一小会,鼻涕又下来了,可能早上有点凉吧,就给她多加了一件衣服,鼻涕很神奇的就不流了,保暖很重要啊。
第二天出去玩,我要给她加一件外套,她爸非说,春捂秋冻,凉一点没事,于是就带了件外套,没穿。出去跑了一会,鼻涕又下来了,给她穿上外套,擦掉鼻涕,就好了,没再流。保暖真的很重要啊。”
点评:这个例子显示,保暖真的很重要,有些流鼻涕,穿暖和些就不流了。另外,人参主产于寒冷的东北地区,所以,也有除寒的效果,也可以拿来外贴除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