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306|回复: 9

第二节 立足一点 实例:鼻渊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0:5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泛泛而谈“立足一点”很容易被人忽视的。所以这一节,我们来看个实例,强化一下对“立足一点”的认识。

我们以鼻渊这个疾病为例。

鼻渊,当然是鼻子的疾病了。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么治疗这个疾病的,效果如何。

从《续名医类案》里,我们先看目录找到鼻部的疾病,然后找到具体的鼻部疾病的医案,逐个来看。

以下是我抄录而来的部分医案:

薛立斋治一男子,面白流清涕,不闻香臭三年矣,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子、麦冬而愈。



一妇人方妙龄,表虚易感风寒,致成鼻渊,流清涕不止,便觉头晕,两太阳常痛,且多喷嚏,脉之,两寸洪大,用秦艽、酒芩、桑白皮、马兜铃各八分,白芍一钱,滑石 、石膏各二钱,枳壳、蔓荆子各五分,甘草三分,四帖而愈。

吴孚先治一人,患鼻渊十载,乃脾肺气虚下陷,须用补中益气汤,百剂方愈。不信,用白芷、防风、辛夷、川芎等味,病转甚。复求治,与前方百帖而痊。

丹溪治一中年人,右鼻管流浊且臭,脉弦小,右寸滑,左寸涩 ,灸上星、三里、合谷,次以酒芩二两,苍术、半夏各一两,辛夷、川芎、白芷、石膏、人参、葛根各五钱,分七帖服之痊愈,乃痰郁火热之症也。

一人鼻中流臭黄水,脑亦痛,名控脑砂,有虫蚀脑中。用丝瓜藤近根三五尺许,烧存性,为细末,酒调服即愈。又灸法,囟会、通天,灸七壮,随鼻左右灸。常见灸后去臭肉一块,从鼻中出,臭不可言而愈。

魏玉横曰:沈晋培年三十许,患鼻渊,黄浊如脓。时医以为风热上淫于脑,与薄荷、辛夷、川芎、苍耳、白芷、蔓荆古方,治之不效,反增左边头痛,所下涕亦惟左臂孔多。就诊曰:此肝火上炎为疾耳。与生熟地、杞子、沙参、麦冬,十余剂而愈。是症由伤风用力去涕而得者易愈。若因火盛而成,必由水亏而致。因肝脉上络巅顶,督脉会脑为髓海,为龙火郁蒸,故脓浊腥秽,源源而下,有若渊然。久之,督脉之髓,亦随输泄,致成劳损者有之。医学自立斋以前,宋、元、明初诸公,未详肝肾之治。至国朝诸老,亦渐讲明 ,然多杂芪、术、桂、附,惟集灵膏一方最善,《治法录》载之。但云吴中一医用之所向神效,是亦知其然而未知其所以然也。

一瞽者徐姓,年三十来,鼻渊年余,医亦与辛散,服之觉反甚,遂坚守不药之戒,此古人心静自能消息病情,故不为庸所误。后遇予,教服集灵膏,十余帖而愈。一费氏子,年二十余,亦患此症,时师与辛夷、苍耳、芎、芷、荆、薄之属,至百二十剂。后就诊于予,两手脉神气索然,告以不可治矣,果月余而殁。

《广笔记》曰:经云胆移热于脑,则为鼻渊。夫髓者,至精之物,为水之属。脑者,至阳之物,清气所居。今为浊气邪热所干,遂下臭浊之汁,是火能消物,脑有所伤也。治法先益清肃上焦气道,继以镇坠心火,补养水源,此其大略耳。药多取夫辛凉者,辛为金而入肺,有清肃之义,故每用以引散上焦之邪,如薄荷、荆介、甘菊、连翘、升麻、鼠粘子、天麻之属。镇坠心火、补养水源,如犀角、人参、天冬、麦冬、五味、朱砂、甘草、山药、生地、茯苓、丹皮之属,然须兼理肺肝。因鼻乃肺窍,而为脑气宣通之路,又治乎上焦,而行清肃之令。胆为春升少阳之气,与厥阴为表里,而上属于脑。载人有云:胆与三焦寻火治。《内经》谓热由肝,义以明矣。理肺用桑皮、鼠粘、桔梗、二冬、花粉、竹沥。清肝胆以柴胡、白芍、羚羊角、竹茹、枣仁、川芎。或者谓世人多用辛温辛热之药取效,此义何居?盖辛热甘温,多能宣通发散,故病之微者,亦能奏效。此从治劫法,非不易常经,明者察之。

--------


关于鼻渊,姑且就摘录上述一些医案。但从上述的医案中,你是不是能够看到一点:

中医非常复杂;疾病的治疗非常复杂。


应该说,大多数人都没有“疾病的治疗很复杂”这样的观念。到处求医无效,很多人都不会以为是疾病复杂的缘故,而以为仅仅是医生水平不高罢了。于是去大医院,找大专家。大专家也没办法以后,一部分人会选择自己学医,而且大多选择学中医。

被逼自己学医很正常,不仅无需奇怪,更值得赞扬。然而,很多人,真的以为中医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医学是那么容易的事情。找得一个好像治疗自己疾病的处方或者秘方,便立即匆忙给自己下药了。更有甚者,从网上找得某种“时髦”的理论,用这种所谓的“理论”指导,在自己下药搞得自己疾病愈加严重的时候,竟然天真地以为那是在排病!-----唉,我真不是喜欢批评别人的人,但目睹着很多人一步步以治病或保健的名义给自己制造更多的疾病,我真的不能保持沉默。

扯远了,单看上述只在《续名医类案》中摘录的部分医案,大家就可以看到:

有患者用补中益气汤加山栀子、麦冬治愈。
有患者用秦艽、酒芩、桑白皮等治愈。
有患者用白芷、防风、辛夷、川芎治得更坏,后用补中益气治愈
有患者灸上星、三里等配药物治愈。
有患者用丝瓜藤等配灸法治愈。
有患者用生熟地、杞子、沙参、麦冬等治愈。
有患者服集灵膏治愈。
有患者服辛夷、苍耳、芎、芷、荆、薄等导致死亡。

有医生说是脾肺气亏;
有医生说是胆移热于脑;


看看,如果你也是鼻渊患者,在同时见到这几则医案后,你是不是会觉得“医学很复杂”,而不会象只见到一则医案且还被吹嘘得神乎其神那样,立即就匆忙地去照着实践了呢。

所以,作为想要自学中医解决疾病的人,第一步,便是要收集关于自己所要解决的疾病的大量的医案,以开阔自己的眼界。

其实,对于鼻渊,上述的医案还是远远不够的,真要解决这个疾病,大家还得到处去搜寻,博览群书,勤做记录。然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学习。
发表于 2010-11-23 18:13: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2 04:27: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2 05:3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感觉了,还是老师的方法好
发表于 2011-11-2 09:5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来这儿两年,今天才看到,可惜可惜!!!!
发表于 2011-11-2 0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好帖子都沉下去了,顶起来!!
发表于 2011-11-2 1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中医要有超强的体力、大脑
发表于 2011-11-2 14:57:32 | 显示全部楼层
刚看到,学习了。
发表于 2011-11-2 15:12:5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1-3 14: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每次来论坛都不舍得走,好多好东西可以学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1 14:10 , Processed in 0.05439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