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看此物的准确功效。关于白芍的产地及特性等也均摘自中华药材网。
产地分布: 主产浙江、安徽、四川、贵州、山东等省,均系栽培。
生长习性:喜温暖湿润气候,耐严寒,以排水良好、 土层深厚、疏松肥沃的砂质壤土和富含腐殖质壤土为佳,粘土及低洼地不宜栽培。
栽培技术:
1、种植方法:主要用芽头繁殖,也可用种子育苗。种子育苗一般须三年才能开花,四至五年方能收药,但退化轻,病害也少,用芽头繁殖,二至三年可收药,退化较重,病害较多。现当地为了缩短栽培时间,多用芽头繁殖,较少用种子繁殖。分秋栽和春栽。秋栽在寒露节前后,春栽在春分至谷雨节。秋栽较春栽好,秋栽先长根后发芽,成活率高;春栽半月左右出苗;秋栽当年不出苗,翌年春才出苗。
2、田间管理:不太旱时不要浇水。多雨季节要注意排水。
收获加工:
根入药。于白露至秋分节刨收。选晴天将芍根全部刨出,切除芽头,洗净泥土,按粗细分别用沸水煮透为度(严格掌握火候),添水量以淹没芍根为度。煮沸时间根据芍根粗细而定,一般掌握芍根无白心为好。火大分量减轻,火小炸心切不成片。捞出后放冷水中稍浸,取出,用磁疗片或竹刀轻轻刮去外皮,随即晾晒。晾晒过程中,晒半天用麻袋或席子盖半天,俗称发汗。
凡是多年生长的植物应该都是好东西,应为历经多个风雨寒暑,往往性质平和,并且能够进入人体的各条经络。白芍至少二、三年后才能收药,当然也是如此。
白芍喜砂质土壤和富含腐殖质的土壤,其主入区域也是胃,兼通于脾气。
白芍主要产于浙江,此地为先天离火之地,后天震卦之地,所以此地生产的白芍还入离火之三焦与胆。胃为釜,釜底有火用于腐熟水谷,此火正是离火,所以白芍确切的作用区域应是胃底火处。白芍得后天震卦之气,震为少阴君火,所以白芍之气还入少阴经较多。
总结一下:白芍主入胃土中与火交界的领域,其气入少阴心经与少阴肾经较多,且能入人身十二经络。
下面看《本草纲目》中白芍的主治功能:
本经: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
别录:通顺血脉,缓中,散恶血,逐贼血,去水气,利大小肠膀胱,消痈肿,时行寒热,中恶腹痛腰痛。
甄权:治脏腑拥气,强五脏,补肾气,治时疾骨热,妇人血闭不通,能蚀脓/
大明:女人一切病,胎前产后诸疾,治风补劳,退热除烦益气,惊狂头痛,目赤明目,肠风泻血痔瘘,发背疮疥。
元素:泻肝,安脾肺,收胃气,止泻利,固腠理,和血脉,收阴气,敛逆气。
好古:理中气,治脾虚中满,心下痞,胁下痛,善噫,肺急胀逆喘咳,太阳鼽衄目涩,肝血不足,阳维病苦寒热,带脉病苦腹痛满,腰溶溶如坐水中。
时珍:止下痢腹痛后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