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15|回复: 2

重整 痛经(1)2007.10.30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2 19:41: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痛经(1)
(配神门穴图)
痛经之顽固,往往患者痛苦,医生束手,就是不明白为何每次治疗时有效,药停后即复发。
看看下面的故事,也许能够对你有点启发。

友人一向没有痛经的历史。然而,某次的首日,却腹痛难忍。
世上哪有无缘无故地疾病。
任何疾病的发生必有其根源。
问其近日生活有无异常改变,答曰:昨日冒雨赶路,鞋子湿透,余无变化。
经来之前,鞋子湿透,谁能说,那不是疾病之根。
切半斤生姜片,放入锅内,加半脸盆清水,煮沸后转小火,续煮十分钟,得浓浓生姜水,倒入脚盆内,让其泡脚。初使水温太高,只让其悬脚于脚盆上方,接受姜水的热气熏蒸;待水温稍降,能够忍受也不至于烫伤之时,放双脚于姜水中浸泡。
姜水还未变凉,双脚还在脚盆中,痛经却已消失不见。
以后,也未再发作过痛经。

痛经与脚凉何关?
月经为人体之血。中医理论,“肝藏血”,“脾统血”。肝、脾均与血有关。人体的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起源于脚上,在脚上有众多关键的穴位。
人的体内有众多不同种类的气,元气、宗气、卫气、肝气、脾气、心气----等等,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各自的轨道上流行,并且互相影响互相协调,共同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某种或某几种气的运行出错,会影响到其它气的运行,导致它们也出错。你可以想象繁忙的都市的下班高峰,某个多条路交汇的路口,有一条或几条路因某种原因突然受堵,那么连锁反应,有多少道路会随之塞得水泄不通。如果这个是城市非常关键的道路口,很有可能连带整个城市的交通陷入僵局。
脚上淋雨湿透,足厥阴肝经与足太阴脾经经气受阻,这两条经络都与血相关,而经血待在胞宫,正要排出来,此时受到影响,排泄不畅,表现为剧烈腹痛,表现为痛经。
如此根源,解除自然容易,姜水泡脚,用姜之辛辣发散,宣通郁塞之相关经络,源头疏通,病因消除,胞宫之气,自然会恢复畅通,于是痛经消除,也不会每月反复发作。

某个中午,煲汤一锅,请几位同学品尝。
汤已上桌,她却迟迟不到,于是去她屋子里寻找。她正躺在床上,脸色煞白,手脚冰凉,告诉我,经来腹痛,难以忍受,我煲的汤,无法来喝。
强行让她起床,切脉之下,发现:心经之脉,消失不见。
《内经》曰:胞宫络于心。
手少阴心经与胞宫有络脉相连。经血将来,心脉不见,必然是心经之气,沉入胞宫,导致小腹胀痛难忍。取针一根,当即在心经原穴:左神门穴刺下。腹痛立时缓解,脸色也随之好转。左手扎针,不碍吃饭,于是大家开锅喝汤,盛饭上桌。
针刺之效,往往难以维持。饭后立即改为艾灸神门穴,用温和的灸法。并切几片生姜,挑几颗皮多肉少体质轻虚的红枣,煮水一碗,让她喝下。如此,痛经解除,以后几个月之内,未见发作。
心经之气,离经妄行,沉入胞宫。针刺或艾灸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可以招离经的心气返回心经,从而解除痛经且不伤人。生姜、红枣,其气上行,助下沉胞宫的气上提,也有助于痛经解除。
心经之气为何下沉胞宫,原因也是种种,待会再说。此种情况颇多出现,只要经前或经来小腹胀痛,均可能是此种原因。大家不会切脉,并不要紧,只要小腹觉胀,即可用上述方法处理。
针刺疗效难以维持,艾灸烟雾讨人厌恶。细心琢磨穴位起效之理,我后来研制了穴位膏,用以代替针刺和艾灸,此种情况用穴位膏贴于神门穴,疗效迅速且持久,较之上述方法,更为简便易用。
穴位分左右,左右疗效也不同。常规看法:左升右降。此例需引气上提,故取左神门穴。
发表于 2011-1-28 15:2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6 15: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7-22 03:43 , Processed in 0.052103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