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山东寿光市洛城镇南环路上,车流和人流混成一团,涌向数十个展区。已举办十二届的蔬菜博览会,每天光顾者达20万人次。
每年从寿光84万亩土地种出的70亿公斤蔬菜,冠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蔬菜的不同认证标志销往全国各地。以蔬菜种植为支柱产业的寿光,已连续9年闯入中国百强县行列,并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成为中国绿色蔬菜第一品牌。
这个中国最大的蔬菜种植基地,并非单纯的“蔬菜工厂”,还是周边各省蔬菜的中转站,全国最大的“蔬菜商场”。据统计,每年经寿光流向全国的外地菜多达40亿公斤。
但在博览会之外的蔬菜大棚里,有着更具现实感的场景。化肥袋、敌敌畏和激素瓶子仍旧随处可见,让外来者不得不修正关于“绿色蔬菜”的想象。而在博览会内外热销的“绿色蔬菜”中,有一部分来自外地,贴上了寿光的牌子再对外销售。
看似严密的监控体系未能完全落实到大棚里,对蔬菜质量的控制依赖于流通环节,造成了寿光和大陆其他地方类似的农药滥用、激素横行和化肥成灾。多达三级的绿色蔬菜体系,在使消费者眩惑的同时,亦造成繁琐疏漏的管理困境。
作为全国最大的“菜篮子”和绿色蔬菜品牌,寿光似乎承受了超过它能力的光环和市场使命。它的名声和困惑,是大陆整体蔬菜安全形势的折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