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和八法流注产生于金元时代,自产生起一直在民间以秘传方式代代传承,直到近代才被公开;五运六气学说也属于古代的时间医学范畴,它至少产生于《内经》诞生的时代。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性大论篇第六十七等都是论述运气学说的思想及内容的,因在《素问》中即有论述,所以历代著名医家,有很多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及著作,近现代关于运气学说的研究应该说也颇多。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内经》里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非常地难懂。而历代及近现代的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著作,好像没有哪位用运气学说直接来指导临床选穴及处方用药的,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吧。
当然,我也没有读懂《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内容,然而,没有读懂,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够去探究五运六气学说的由来,并努力去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它,并最终得以给出它在临床上直接指导针灸选穴和处方用药的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五运六气学说,并已经能够熟练用于临床,疗效屡经验证,所以这里介绍给大家。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知识: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五运六气与时间的联系:
《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内经》里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这里也介绍一下: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虽然“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但甲代表土运太过,简称为土太过;己代表土运不及,简称为土不及。其它依此类推,归纳如下:
甲:土太过 己:土不及;
乙:金不及 庚:金太过;
丁:木不及 壬:木太过;
丙:水太过 辛:水不及;
戊:火太过 癸:火不及;
在六气中,“子午少阴君火”等没有分别。
子:少阴君火 午:少阴君火;
丑:太阴湿土 未:太阴湿土;
寅:少阳相火 申:少阳相火;
卯:阳明燥金 酉:阳明燥金;
辰:太阳寒水 戌:太阳寒水;
巳:厥阴风木 亥:厥阴风木;
上述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之间的联系一定要首先熟悉,它是使用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公式。
第一节 六气的由来
曾经在某本论述五运六气学说的书里见到:
大寒到春分:厥阴风木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少阴君火主气;
从小满到大暑:少阳相火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太阴湿土主气;
从秋分到小雪:阳明燥金主气;
从小雪到大寒:太阳寒水主气。
我至今也没有完全读懂《素问》中关于六气的内容,但看看上面的论述,你也许象我一样发现了点什么:
设想一下我们的祖先们,面对着春、夏、秋、冬的季节轮转,他们发现:
从大寒到春分:万物在土下悄悄地萌芽,柔和的风开始在大地上吹过,大地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生命初生的气息。这样的气息,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厥阴风木,于是此时,就为厥阴风木主气的时节。
从春分到小满:万物从土下探出头来,伸枝展叶,生长,开花,空气变得很温暖;-这样的气息,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少阴君火,此时,就成为少阴君火主气的时节。
从小满到大暑:万物生机旺盛,大地一片绿海,空气变得很炎热。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少阳相火,此时,就成为少阳相火主气的时节。
从大暑到秋分:湿气蒸腾,万物趋向成熟。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太阴湿土,于是此时,就成为太阴湿土主气的时节。
从秋分到小雪:天气转凉,洁净清爽,稻谷成熟,水果成熟,落叶纷飞。他们给它起名:阳名燥金 ,于是此时,就成为阳明燥金主气的时节。
从小雪到大寒:天地寒凉,北风呼啸,白雪茫茫。他们给它起名:太阳寒水,于是此时,就成为太阳寒水主气的时节。
六气的概念,无疑是来自我们祖先对于自然界春夏秋冬季节轮转的观察,他们分别给不同的时候起了不同的名字,于是这些名字,也同时具有了它们所代表的时候的主要的特征。如少阳相火,它代表的是从小满到大暑的炎热的夏季,从而少阳相火也代表着炎热,其它也均为如此。
在本书的最初,我们曾经介绍过时间,地球上季节的轮换是由地球上空天体的运行所决定的,所以地球上的六气也是由天体的运行所引起的;天体的运行可以由天干地支所刻化的时间所表示,从而六气也与天干地支所代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素问》里已经给出了六气与地支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歌诀“子午少阴君火”所描述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自己再劳神去寻找,直接拿来用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