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3478|回复: 14

第二十六节 桂枝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6-1 11:3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桂枝汤被誉为伤寒第一要方。所以我们首先来看看桂枝汤。我们的老祖宗怎么就想到把这几味药物给放到一起的呢?
要研究桂枝汤,当然《伤寒论》的条文最为权威。《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篇中有下述的条文:
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
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注之。方一。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
上五味,口父 口且 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下面是水),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便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症尤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桂枝汤主之。方二,用前第一方。

从上面的条文中,我们看到,桂枝汤是用来治疗太阳中风的。可是,什么是太阳病呢?在《伤寒例第三》这篇中,有下述的条文:
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
从霜降至春分,那是太阳寒水主气的区间,而太阳寒水,相应于人体,是手太阳小肠经络和足太阳膀胱经络。
该篇中还有下面的条文:
凡伤于寒,则为病热,热虽甚,不死。若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
尺寸俱浮者,太阳受病也,-----
尺寸俱长者,阳明受病也,------
尺寸俱弦者,少阳受病也,------
尺寸俱沉细者,太阴受病也,------
尺寸俱沉者,少阴受病也,------
尺寸俱缓者,厥阴受病也,------
在这一段中,人体经络的名称依次出现,且不多不少,正涵盖了人体所有的十二正经。所以,很明显,《伤寒论》书中所说的太阳病,就是人体太阳经为风寒之邪侵袭,致生疾患。上述桂枝汤条文中的太阳中风,也是指的风寒之邪入侵了人体的手太阳小肠经与足太阳膀胱经。
人体太阳经为风寒之邪入侵,出现的症状为:发热,汗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鼻鸣干呕,头痛等。
从症状上判断:汗出、恶风,那必然是风邪开了皮毛、使得经络中津液外泄的缘故。自然界风的特性是风为百病之长,其性开泄。风邪入侵人体,能够开人皮毛的。啬啬恶寒,那是同时也受寒的缘故,冬天么,天气寒冷,风邪入侵,必挟裹着寒而来,只是风在扮演主要角色罢了。

要除人体太阳经的这种风、寒,且从皮毛入侵的风寒,什么药物最合适呢?
风属巽木。考察自然界的物产之中,虽然天麻等“有风不动,无风自摇”,常常被认为可祛人体内、外风,但真正的可祛除外风的药品莫过于桂。吕氏春秋云:桂枝之下无杂木。桂树是容不得其它巽木在周围存在的,故必能祛风。
桂主要于南方,南方后天离火之地,所以桂得后天离火之气多,其性热,能驱寒。南方,也是一年四季,也有冬天,虽然短些,但也有太阳寒水主气的季节。桂树经历太阳寒水的季节,故而也能够入人体的太阳经。
取一小截桂枝尝尝,你会发现它的味极辛。前面我们讨论过,辛味,如通于肺,而肺主皮毛,所以辛味的东西都能够到达人体的皮毛。
能入太阳经、能除风、能驱寒、能到达人体皮毛,对于太阳中风,恐怕很难找到比桂枝更确切地药物的了。

桂枝产于南方,得后天离火之气,其主要进入的经络并非太阳经,而是人体少阳经。其味辛,药效趋向于皮毛,因桂枝的导引,人体的离火之气会随之涌向皮毛。对于皮毛,这固然有好处。就象战场上,前方的士兵多,固然容易打胜仗。然而,不道情非得已,恐怕没有哪个将军会愚蠢到把绝大部分的兵力都投向前线,以至于后方烧饭的人很少的。人体的离火,在人体中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就是有一部分为釜底之火,用于腐熟水谷。因桂枝的导引,人体大部分的离火,涌向少阳经,趋于体表,这腐熟水谷的功能必然就要受影响,没有足够的兵力来做。为了驱散体表的风寒之邪而竟然让人消化不良,这可不是好的医生。那么,怎么办呢?
大家也许还记得前面关于白芍的药效分析的吧。不记得的话,可以重新翻看一下:

白芍主要产于浙江,此地为先天离火之地,后天震卦之地,所以此地生产的白芍还入离火之三焦与胆。胃为釜,釜底有火用于腐熟水谷,此火正是离火,所以白芍确切的作用区域应是胃底火处。

你看,白芍正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吧。所以在应用桂枝时,配上白芍,恰可以解决驱风寒影响饮食消化的问题。两者联合,则前方有足够的士兵杀敌,后方有足够的士兵保障后勤供应。

在桂枝汤中,还有生姜、大枣、炙甘草。《伤寒论》的处方中,有很多都有这三味药物。
甘草,号称国老。国老,当然是和事佬了,性格太偏的人是肯定当不了和事佬的。甘草极甜,香味极浓,长于沙土之中。可以直入胃土,打开胃的经络。我们说,胃,其实与五脏六腑都有气息沿相关的络脉相通,这些络脉并不总是开着的,而且开很多的。所以,药物入胃后,常常并不能直达其相应经络,迅即起效。甘草却能迅速入胃土,打开胃的领域,从而使得随之一同进来的其它药物能够直奔各自的经络通道,快速起效。所以,《伤寒论》的处方中,常用到甘草。同时,《伤寒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是外寒通过皮毛入侵体内,所用的药物常常使得人体之气趋于皮毛。这些药物从胃中经过,也很容易挟裹胃气离开自己的地盘而外出皮毛过多,而影响胃的功能。用甘草不仅可以让药物各循其道,同时也固摄了胃气,坐守胃土,不使胃气被别的药物之气裹挟而走。

生姜,其功效前面有过介绍。它里面有姜乳,这姜乳可是坎水之精的。桂枝辛热,可入太阳经驱寒。在首先进入胃而未进入太阳经之前,它的辛热同样可以给胃与坎水交界的坎水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用姜乳先补益些,所谓生姜辛润,其润正在于此的。

大枣,我所理解的大枣,是那种红枣,味甜、果肉褐色,色赤、为一种长刺的树的果实。味甜,说明它入艮土;果肉褐色,通脾气;红色,通于肺气;有刺的树之果,说明还通肝气。红枣,能够入胃土,而与肝、脾、肺之气相通,其实是可以实胃与这些经络相通的经络通道,从而使得桂枝等辛散的药物,不要对这些经络中的气产生不良影响,预防在先。

其实,一个方剂的配伍,我们可以想象成一场打仗的。比如说,前线有敌人来犯,作为将军,必然首先要分析来犯的敌人,然后选择合适的人去前线。人各有性格,适合派去前线对付来犯之敌的士兵,并不一定自己就是完美的,和事佬那样的。他们出发后,必然经过胃这个交通的要道,会首先对胃本身及其周边地区产生种种不良影响,所以,在作战计划中,这也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其它人初始与派去前线的士兵同行,以监督并防止他们对胃及其周边地区产生骚扰。

分析其它的方剂,可以采取同样的思维。同时,我们自己处方,也可以同样思考。
发表于 2010-11-23 18: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8 23:03:57 | 显示全部楼层

刚接触老师的书时用过,药到病除,自从有了穴位贴,再也不敢下手开处方了
发表于 2011-1-9 15:44: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9 17:01:3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1-9 1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开处方太难,如果会诊脉就好了!
发表于 2011-1-10 14:0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帅 该用户已被删除
发表于 2011-1-10 14: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发表于 2011-1-10 14:36: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2-8 17:0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1 16:37 , Processed in 0.082291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