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碧天莲叶

家有艮儿(07.1.15)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8:01:54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妈咪说的我理解,但是我觉得他不像湿,为什么?因为舌象不像湿的形态啊. 他舌上脾胃那块显得白稍厚,但周围都很红.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18: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试了下左阴谷,的确很有效果
发表于 2009-9-18 19:4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宝贝还是有反复吗?
关注
你提到的六味地黄丸贴穴位
我前段时间也悄然试过
没有感觉到什么变化
于是停了
所以也没有发贴说这个事情
握个手先,呵呵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0:08: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ternel 于 2009-9-18 20:21 编辑

我在罗大伦的博客上发了篇贴,罗老师回复了.

而且实在是太太幸运了,他说的这个药,我昨天已经到药店抓过了,就是我前面提到过的一味中药药剂. 今天上午吃了第一贴,奶奶说上午的状态不错,睡觉也没有咳嗽.晚上才吃了第二贴,你知道了,吃中药,一定要一家人围着强灌才行的. 


博主回复: 2009-09-18 07:53:26
朋友,不能这样自己判断的,你用紫苏泡脚如果没有解去外寒,就应该是进入里热阶段了,这叫外寒里热,需要用苏叶解外寒,同时,一定是同时,用连翘、双花等药清里热,表里双解,单单用姜片小葱豆豉等力量是不够的,豆豉炮制方法很多,有的甚至是温热的。其实现在很多感冒冲剂都采用了表里双解的思路,效果也不错,有时间我给大家推荐一下。
建议在当地求访一个好的儿科中医,最好不要自己判断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0:13: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ternel 于 2009-9-18 20:41 编辑

把书上这段内容抄下,供后来的同学共勉之:

     现在,该讲感冒的解决办法了. 
    感冒首先是对身体造成了一定的抑制状态,我们最明显的表现是体表发冷,有的时候还流清鼻涕、打喷嚏,伤寒学派说这是外邪袭击了体表,温病学说语焉不详。 
     这个阶段有的时候长点儿,可能持续个几天(甚至到发高烧了,中医说有里热了),有的时候则特别短,甚至几个小时或半天就过去了(个人备注:可能这个和五运六气有关),因为它太短了,所以温病学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认为此病上来就表现为热证的呢。 
     各位,这个感到体表发冷的阶段太重要了,这个时候病邪还没有深入,身体的抵抗机能还有能力一下把它清除出去,因此一定要抓住这个时机啊! 
  怎么办呢?方法其实很简单,任何能够刺激身体机能的食物饮料都可以,有的时候,甚至一杯热水都可以。通常,中医治疗的方法,是用我们做菜用的大葱的白色根部,切一下,加几片生姜(也是做菜用的),在水里稍微熬一下,注意,一开锅就好,不要久熬,因为要的就是它那种刺激的成分,吴鞠通的话说是:"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煎,肺药取轻清,过煮则味厚入中焦矣"(他在熬银翘散时说的).
  我还经常让人用苏叶,也叫紫苏叶,药店有卖干的,各位可以在办公室里准备一小包,等到别人感冒了,你的身上突然发冷,立刻用开水泡一把,六七分钟后,就可以喝了.
  古代的时候是用麻黄,桂枝等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现在不大用了.但是如果真是冷得浑身发抖,一点汗都没有,那还是要用<伤寒论>中的麻黄汤的,等到身上热了,不再发冷,就可以了,最好是微微出点汗,不要出大汗,更不要马上就去风口那儿站着.
     这个阶段,中医叫外寒阶段.
  如果您在这个阶段没有注意,那么,病邪继续深入,很快,就会到里热阶段.
  什么叫里热阶段呢?就是外邪深入,体内的抵抗力量开始和外邪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你的身体的很多地方都成了战场,此时的表现是:一派热证,咽红,咽痛,发烧,身体骨节酸痛,咳嗽等等,这个阶段张仲景在<伤寒论>里也有论述,比如白虎汤证等,但由于那个时代可以使用的药物不多,所以论述得比较简单.后世到了清朝,可用的药物多了,温病学家们在此处增加了很多内容,很好,但增加多了他们就觉得这是自已发明的了,不是张仲景论述过的,于是就另立山头,创立了温病理论,实际上就是张仲景论述的里热的这个阶段,只是温病学家又在此处根据不同的坐标体系,增加了卫气营血几个层次而已.
        这个阶段怎么办呢?扁桃体开始发炎,开始咳嗽,这些症状都让人无比的难受啊!
  此时可采用温病学家们的清里热的方法.
  一个简单的药物组合是:双黄连口服液(各个药店都有卖的),就是双花(金银花的别称),黄芩,连翘,简称双黄连.
  但是,这个还不够丰富,另一个比较好的组合是,我们吴鞠通开发研制的:银翘解毒丸.
  好嘛,这才绕到主题上,银翘散的方子我在讲吴鞠通的故事时已经给大家分析了,它可以清热解表,散结消肿等,但是这个方子现在有一定的问题,就是它在制成药丸的时候加入了蜂蜜,而蜂蜜是可以减缓药性的,因此它的作用没有原来的药末好,而且药量也小了点.其实我倒是建议各位,如果您方便,可以自已去药店买来草药,自已熬一下,基本的方子也就是银翘散的方子:双花15g,连翘15g,防风6g,荆芥3g,竹叶6g,白僵蚕10g(捣),公英10g,射干6g,苏叶6g(苏叶要熬好药闭火时后下,泡十分钟就可以).
    如果咳嗽,痰黄,可以加上浙贝母.
    这个方子里面的白僵蚕是后加的,对治疗咽喉疼痛效果非常好.
    是热症,为什么要加上解表的苏叶呢?这是我的经验,感冒基本上没有纯粹的热症,在里热的同时,一定有各种程度的外寒,一定要配合解表,否则效果不好,如果真的全部都是里热证了,那个病一定是极其严重了.
    在发高烧时,可以在方子里面放入生石膏30g,如果身体不壮实,同时加入党参10g
.
    总之,在感冒的问题上(不包括其他传染病),我认为伤寒和温病是一回事儿,结合起来应用,在感冒的治疗上就方便得多了. 
发表于 2009-9-18 20: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试了下左阴谷,的确很有效果
waternel 发表于 2009-9-18 18:16


能说说效果在哪吗?
发表于 2009-9-18 20:26:09 | 显示全部楼层
悠悠妈咪说的我理解,但是我觉得他不像湿,为什么?因为舌象不像湿的形态啊. 他舌上脾胃那块显得白稍厚,但周围都很红. 
waternel 发表于 2009-9-18 18:01


亲,我哪句话让你觉得像湿了呢?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0:38:1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ternel 于 2009-9-18 20:42 编辑
能说说效果在哪吗?
悠悠阳光妈妈 发表于 2009-9-18 20:24


按了能降温,按了咳嗽少点.非常明显,所以由此我怀疑五运六气影响很大. 如果是这样的话,是不是说明明天就会好点了?因为明天开始是另一个月了.

经过了这次以后,我现在对五运六气又有更深一层次的认识了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0: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亲,我哪句话让你觉得像湿了呢?
悠悠阳光妈妈 发表于 2009-9-18 20:26


亲,红莲子煮水,紫苏泡脚,我认为都是去湿的做法呀
 楼主| 发表于 2009-9-18 20:49:4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对五运六气更深一层次的理解为:(暂不知正确与否,留待以后考证)

人体有湿,会给身体气血运行带来不利的障碍;正如五运六气的偏驳,也会使人体气血运行造成影响. 

这个直接影响到人的体质

即这个邪在人体里进入的快慢程度,还有最后人的身体能否在不依靠外力(如吃药)的情况下,战胜邪气的能力. 等等.

而纠正五运六气的偏驳,是帮助原本应调配各能源去某个病灶,但又调配不足的脏腑,完成它的使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7-28 00:03 , Processed in 0.051392 second(s), 1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