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与时空的奥秘

 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楼主: 吉祥三宝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生病的智慧四(简择)

[复制链接]

18

主题

0

好友

1947

积分

在线时间
443 小时
最后登录
2021-11-6
阅读权限
100
积分
898
帖子
779
UID
9149
31#
发表于 2010-9-1 09:31:01 |只看该作者
老师的书总是常看常新的。啥时我能都会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2#
发表于 2010-9-15 10:19:30 |只看该作者
易经内病外治法有何妙意


  对于每一种疾病来说,它都是人体某个脏腑或某条经络出了问题造成的,调节某个脏腑则需要从特定的经络、穴位来入手。在找到病因和选中需要调节的经络、穴位后,您就可以依照“同气相求”这个原则来挑选药物。只有脏腑、药物属性相契合的时候,它们才能发挥彼此最大的功效,使身体尽快恢复到平衡的状态。

  那易经内病外治法有何神奇呢?

  比如,有人一上火就鼻子生疮,这时,我采取的方法就是在肺经的合穴——右尺泽穴上贴金银花。因为“鼻为肺之窍”,鼻子生疮肯定是肺火作祟。金银花生长在夏末秋初,具有兑泽之性,而兑在人体对应于肺,所以金银花是入肺的。肺经直接通肺,在肺经的合穴上外敷金银花,就能让金银花的清凉之气进入肺经,帮助肺脏祛火。如此一来,鼻子生疮焉有不好之理?

  再比如说,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脂肪肝是“富贵病”,其实,此病的根本病因是肝脏本身精气不足,不能够自行维持肝脏的功能所致,所以我治疗脂肪肝就先从补足肝的精气着手。

  我选择的外治方法是用桑葚子贴在两太冲穴上。桑葚子具有巽木之性,能滋补肝肾、收敛肝之元气,使其在肝脏中好好潜藏不乱跑外泄;巽木正好对应人体的肝脏,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就是肝的元气集中的地方,通过它,肝气能够迅速回归肝脏。药性与脏腑同气相求,治疗效果当然是锦上添花。

  以《易经》的“同气相求”原则来指导内病外治疗法的选穴和用药,是我所使用的外治疗法区别于前人所有外治疗法的最大特点。而且,在我多年的临床经验中,这套方法确实治好了相当多为病所苦的人,由此,我坚信“同气相求”这个观念是内病外治法见效快和效果持久的最关健因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3#
发表于 2010-9-15 10:20:12 |只看该作者
易经内病外治法中的英雄之穴

  这些穴位各有所长。所以我在使用外治疗法时,都尽量利用它们的天赋功能,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

  外治疗法中所用到的药物,其性气首先是通过穴位,再沿着经络这条秘密通道才能抵达与其同气相求的脏腑。每个穴位身处的位置不一样,功能也不同。所以,我们只有知道它们是管什么的,能力有多大,才可以选择它们为我们的身体好好办事。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的是人体的五腧穴——井穴、荥穴、输穴、经穴、合穴以及原穴、络穴、郄穴。它们都是人体12条正经上的精兵强将,是一穴胜十穴的特效穴位。

  井穴是主管我们身体上12条正经所有支脉的穴位

  井是水源头的意思。《黄帝内经·灵枢》说:“病在藏者,取之井。”《难经·六十八难》言:“井主心下满。”所以,如果您身上出现发热、胸中烦闷等症状,那就要在井穴上贴同气相求的药物,使其性气通过井穴进入经脉,最终调治好这些疾病。

  荥穴是主管人体发热问题的穴位

  “荥”是泉水已成小流的意思。多分布在指(趾)、掌(跖)关节附近。“荥主身热”,就是说荥穴主要应用于发热病症。所以,将药物贴在荥穴之上,其性气就能在它的引导下汩汩流入脏腑中,到达由火引起的各种疾病所在之处。像口腔溃疡、淋巴结肿大的这样的问题,当然首先要找荥穴不可。

  经穴是主管喘、咳、寒、热之证的穴位

  “经”是人体12条正经的主道,就像大江大河一样。经穴一般在腕踝关节以上。能治人体各个脏腑的病。

  所以,我在处理像咳嗽、便秘、腹泻等问题的时候都会把药物敷在上面,让药性通过经穴这个大枢纽进入有毛病的脏腑,有寒祛寒,有热祛热。病根一解除,喘、咳、寒、热之证自然就好。

  合穴主治六腑疾病

  “合穴”在经络上是“入海口”的意思,《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合治内府。”内腑就是六腑,指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当它们出了问题,通常都要通过合穴来治疗。比如说胃气不足了,一般就是在足三里穴上贴甘草来培补。甘草的艮土之性通过合穴进入同属艮土的胃,同气相求,就能让胃得到补益。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4#
发表于 2010-9-15 10:21:06 |只看该作者
易经内病外治法中的英雄之穴(2)


  原穴是正经元气出入的总开关

  12条正经上各有一个原穴,在腕、踝关节附近部位,是人体元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元气指人的先天之气,所有的脏腑及经络都必须要得到元气的滋养才能发挥各自的功能,维持人的正常生命活动。因此,元气充沛,脏腑的功能才会旺盛,人才健康少病。

  所以,凡是脏腑有病了,都可以取相应的原穴来治。

  比如,颈椎病是肺气亏虚造成的,那么治疗时必须先补足肺气,这时我就用白参片贴肺经两侧原穴太渊的方法来大补肺的元气。

  络穴是个十字路口

  12条正经在四肢部分又各分出络脉,上面各有一个络穴。络穴就好比是两条经络的交会点,它的作用是把人体相表里的经络沟通在一起。所以,一些兼有两经问题的毛病,找络穴来治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引导药性进入两条经,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急病找郄穴

  从古代开始,急病都是通过郄穴来治的,所以,凡是急性发作的小毛病,您尽管去找郄穴,让它帮您打头阵,肯定没错。

  以上这些穴位各有所长。所以我在使用外治疗法时,都尽量利用它们的天赋功能,将精选的药物贴在上面,这样,药性就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气相求”的治病效果也就达到了极致。

  请注意,人体的大多数经络都是对称的,同名的穴位往往左、右两侧各有一个。常常有患者问我:取左边或者右边的穴位在养生治病方面有什么区别吗?

  区别大了!中医常讲“左升右降”,这个说法其实也适用于经络,比方说,如果人肝气不足(肝气虚),就要刺激肝经左边的穴位补肝;如果肝气过盛,肝火旺,就要刺激右边肝经的穴位泻肝火。

  这就意味着,每个穴位都同时兼有补和泻的功能,在左边的穴位上敷药,能补充脏腑的精气;在右边的穴位上敷药,能泻掉脏腑的一部分精气。所以,有的时候治病要补气,有的时候治病要泻气,朋友们可不能随便使用左右两边的穴位。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5#
发表于 2010-9-15 10:22:04 |只看该作者
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时的八项注意(1)


  5. 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时的八项注意

  不要以为,易经内病外治法好用就对自己的身体放松警惕,要知道,不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源,世上任何治疗都是缘木求鱼。

  您如果想真正地解决身体上的疾病,一定要先找到疾病产生的原因,然后再使用本书所提供的相关外治方法才是上上之策。

  大家在使用我所介绍的易经内病外治法的时候,有以下几点请一定记住:

  (1)“易经内病外治法”见效快

  本书中介绍的各种内病外治方法,无论是补还是泻,见效都是十分快的。一般10分钟内就会有反应,尤其是对于体质较好的朋友。当然,前提是要选对穴位和药物。

  也正因为如此,如果您把药物贴在穴位上10分钟后还没看到效果,那就要考虑您的病与穴位、药物是否相对应了。

  (2)“易经内病外治法”特别安全

  与传统药物外敷法有明显区别的是,我所介绍的外敷药物都能在药店买到,且药性相当温和,对穴位没有刺激性,不会导致过敏、起疱等不良反应,更不会对脏腑有任何副作用。

  (3)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时,要时刻注意病情变化

  任何一种疾病产生的原因都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您在使用我所介绍的内病外治法时,一定要多观察身体在外治前后的各种变化。如果情况有好转,请继续使用;如果病情没有什么大的变化,就停止使用(只要从穴位上揭下药物就可以了)。

  (4)要掌握好“易经内病外治法”使用的时机

  我在书里给您提供的外治方法,除了已经说明是用于保健的可以长期使用外,其他只能在疾病发生时使用。比如说,把雪莲花贴在膀胱经和小肠经的左侧荥穴上,能够解除您受寒后身体产生的种种不适,但是此法却不能够用来预防受寒。治疗是治疗,预防是预防,疾病的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绝对不可以混为一谈。也可以这样说,预防相当于一个国家(身体)在没有外敌(疾病)入侵的时候,休养生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体质),所以要用补药;治疗则相当于一个国家在面临外敌(疾病)已经侵略进来的情况时,要组织人民(穴位)拿起武器(药物),联合一切可能联合的力量(饮食、运动等)努力把敌人(疾病)驱逐出去,所以,这时要选用一些理气、活血的祛邪之药。如果把治疗的方法拿来预防,不仅达不到目的,反而是自乱阵脚,不战而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6#
发表于 2010-9-15 10:23:21 |只看该作者
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时的八项注意(2)


  (5)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时最好配合食疗

  在使用内病外治疗法的时候,您最好与食疗之法相配合。有关这方面的知识,请大家去看《不生病的智慧3——易经养生说明书》,根据自己的体质特征,选择合适的食物和药材。

  (6)“易经内病外治法”不排斥其他内服药物

  在治疗一些慢性疾病的时候,外治法可以和内服药物的方法同时使用。

  (7)用“易经内病外治法”治疗外感疾病时,不能和其他外治方法同时使用

  对于外感类疾病,如果使用了本书中提供的方法,就不要再用其他方法了。比如有人感冒了,一方面采用我介绍的外敷穴位的方法,同时用生姜水泡脚,这就是十分错误的。本来,药物外贴在穴位上已经可以祛除寒气了,再拿生姜水泡脚就无寒可祛,反而疏通了人体的皮毛,让大量的正气白白外泄。正气既虚,人就更容易感冒了。所以,正确的做法是只选择一种,然后再去熬新鲜的米粥喝以增强肺气,再好好休息两天就行了。

  (8)寻找疾病的根源

  您在使用易经内病外治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找到疾病发生的根源,并在治病时有意识地避免,这样治疗的效果才会更快,而且治好后不会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7#
发表于 2010-9-15 10:24:44 |只看该作者
古人使用外治法时是如何选穴的

  在学医治病的过程中,我首先努力钻研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和《易经》,然后把它实践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有效后,再给患者治疗。当很多疾病逐一解决后,我发现:用外治法治病,最关键的就是选穴。选准了穴位,就能事半功倍。

  可能是因为研究了十几年数学和《易经》的缘故吧,我养成了一个习惯,无论读什么样的医学经典,不管历史上多么有名的医家说什么,我从来都不盲目相信,而是本能地想知道其中的道理在哪里。为什么治这种病要选用这个穴位?为什么这个穴位要用针?那个穴位要用灸?为什么只有某大医用这穴位才灵,别人用就不行?

  在学医治病的过程中,我首先努力钻研中医最基础的理论和《易经》,并把它实践在自己和家人的身上,有效后,再去给患者治疗。当很多疾病逐一解决后,我发现:用外治法治病,最关键的就是选穴。选准了穴位,就能事半功倍。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进一步发现:先选准穴位,再在穴位上贴上合适的药物,治病就可以变得非常简单,而且效果还常常让人喜出望外。

  为了让大家掌握更多的易经内病外治方法,我在这里再给大家介绍几则从古至今代代相传的一些治病选穴经验:

  《四总穴歌》

  肚腹三里留,

  腰背委中求,

  头项寻列缺,

  面口合谷收。

  这首歌诀介绍的是古人在身体上选穴治病的经验,它告诉我们:如果您的胃和腹部出了毛病,那么要选足三里穴来治;如果您的腰部、背部不舒服了,那么请使用委中穴;还有,假如头或脖子有问题了,就用列缺穴来解决吧;另外,脸或口腔发炎、上火了,选合谷穴治疗是很不错的。您看看,古人用简简单单的四句口诀,就为我们道出了这么多疾病的选穴治疗好方案!反过来看,这四句口诀也说明,足三里、委中、列缺、合谷这4个大穴能治疗的疾病太广泛了。您一定要记住它们,说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呢。

  《杂症奇穴主治歌》

  十三椎下痞根穴,

  各开三寸另五分,

  二穴左右灸七壮,

  难消痞块可除根。

  什么意思呢?古人所说的后背第十三椎,实际上就是现在人的第一腰椎下两侧各旁开三寸半的地方,此处又称痞根穴。

  如果在这两穴上用小麦粒那么大的艾柱各灸七壮,可以彻底除掉普通药物和针灸难以治疗的痞块。痞块是古代的一类疾病名称,泛指腹内肿块。

  肘尖端处是奇穴,

  男女瘰疬堪灸也,

  左患灸右右灸左,

  并灸风池效更捷。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不管男性女性,若患了瘰疬(淋巴结核)这种病,都可以在肘部尖端这个地方用艾灸的方法去治,如果是左边颈部生的瘰疬,那么就灸右肘尖;如果肿块生在右颈部,就灸左肘尖。

  如果再配合灸风池穴,那效果就更好了。

  注:瘰疬是古代的一种疾病名称,现代医学称之为淋巴结核,是生于颈部的一种感染性疾病。得此病后,在颈部的皮肉之间用手可扪及大小不等的核块,互相串连,其中小者称瘰,大者称疬,统称瘰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8#
发表于 2010-9-15 10:25:42 |只看该作者
古人使用外治法时是如何选穴的(2)


  疝气偏坠灸为先,

  量口两角折三尖,

  一尖向上对脐中,

  两尖下垂是穴边。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对付像疝气这样的疾病,您可以先用一根线或纸条测量好嘴巴的宽度,然后折成三等份,合成一个三角形。把这三角形正放在肚脐下,让三角形的一个角尖正对着肚脐的正中央,这时,另两个角尖所对应的位置就是治疗疝气的地方。在这地方也用小麦粒那样大的艾柱来做灸法。

  肠风诸痔灸最良,

  十四椎下奇穴乡,

  各开一寸宜多灸,

  年深久痔效非常。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后背的第十四椎(也就是现在的第二腰椎下)旁开一寸的位置是治疗痔疮的奇穴,如果您有痔疮,尤其是有那种长年不愈的痔疮,在此穴上每天做艾灸效果特别好。

  赘疣诸痣灸奇穴,

  更灸紫白二癜风,

  手之左右中指节,

  屈节尖上宛宛中。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如果您患有白癜风或皮肤上长有疣、痔,就在两手中指上的第二个关节处(即远离手指甲的那个关节)作艾灸,很灵验。

  瘰疬隔蒜灸法宜,

  先从后发核灸起,

  灸至初发母核止,

  多著艾火效无比。

  这四句的意思是说,患了瘰疬这种病可以直接在脖子上的肿块处灸,先在肿块上放上大蒜切成的片,然后把艾条直接搁在蒜上作隔蒜灸,先从后出现的肿块灸起,然后才灸最先出现的。多灸几次,效果就出来了。

  您千万别小看以上这些经验,它们可是古代大医家穷尽自己毕生的心血传承下来的,已经有无数代人从中受益了。记住它们吧,当遇上这些情况时,您也可以像医生一样,轻松地为自己和家人解除病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39#
发表于 2010-9-15 10:26:32 |只看该作者
治脂肪肝有一个很巧妙的方法

  药物:桑葚子

  穴位:两侧太冲穴

  方法:取一粒桑葚子(新鲜的或药店买的都可以)捣烂,贴在两脚的太冲穴处,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每天晚上睡觉时贴上,早晨起床后取下。

  脂肪肝,源于肝脏元气不足

  脂肪肝是爱吃大鱼大肉的人才会得吗?事实上,有些很瘦的人或长期吃素的人也可能患上脂肪肝。治疗这种病的时候,我采用以上方法,一般2~3个月内患者的病情就会有好转。

  依照中医理论,脂肪肝的根本病因其实是肝脏本身的元气不足了,以至于维持不了肝脏的正常功能。它与人的胖瘦没有直接的关系。

  所以,我治脂肪肝就先从补肝入手,一般选择桑葚子外敷两侧太冲穴的外治方法。

  太冲穴,大补肝气的绿色通道

  桑葚子具有巽木之性,能滋补肝肾、收敛肝之元气。

  巽木对应人体的肝脏,而肝经的原穴是太冲穴,说白了,太冲穴就是肝脏中元气集中的地方,就像火车站专门为特殊人士准备的绿色通道一样,通过它,桑葚子的补益功效就能在最短时间内到达肝脏之中。

  当然,患脂肪肝的朋友在使用外治法治疗的同时,千万别忘了找一找日常生活中造成您肝脏精气不足的原因。比如,是不是经常熬夜导致肝气受损?是不是爱生气、吃喝无度让肝气消耗过大?等等。要知道,肝的自行修复能力是很强的,只要您好好对待它,它永远都会无怨无悔地为您服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3

主题

0

好友

201

积分

在线时间
207 小时
最后登录
2011-12-15
阅读权限
200
积分
382
帖子
266
UID
8285
40#
发表于 2010-9-15 10:27:37 |只看该作者
糖尿病虽然是顽疾,健好脾就可以控制

  药物:白参片

  穴位:左侧极泉穴

  方法:取一小片质量好的白参,贴在左极泉穴上,用医用纱布和医用胶布固定。晚上睡觉前贴,早晨取下。也可以用大拇指按压,每天至少20下。

  现在,糖尿病被很多人看成是无法治愈的顽疾。一旦自己被医院诊断为糖尿病,心里就慌慌的,认为要一辈子打胰岛素了。其实,在中医看来,糖尿病就是脾气亏虚引起的,只要把脾养好,糖尿病就能够控制。

  在中医里面,糖尿病属于消渴症的范畴,顾名思义,就是患者总是有一种口渴的感觉。明人李曾在《医学入门·消渴》中明确指出:“养脾则津液自生。”因此,我主张将益气健脾作为治疗糖尿病的一项基本法则。而从《易经》的角度来解释,糖尿病的产生机理是脾土不固。因此,无论从哪方面来说,通过益气健脾来控制糖尿病都是可行的。

  糖尿病人的外治方法

  既然治疗糖尿病要从补脾入手,那么我就采取白参片外贴左侧极泉穴或者直接按压左侧极泉穴的外治方法。

  心火为脾土之母。按照“虚则补其母”的中医理论,治疗脾虚当然要先补益心气。极泉穴是手少阴心经的起点,在此穴上外贴大补元气的白参,就能促使心气尽可能多地回归心脏。心气充足了,脾自然就不虚了,这样也就达到了益气健脾的目的。

  在本书中,我将多次用到人参这种药材。人参按产地分,有东北参、高丽参以及西洋参几个品种。其中,东北参和高丽参按制作工艺,又能分成白参、红参、糖参等类型。直接以太阳光或热风自然晒干的,称为“白参”;蒸熟后再晾干的称为“红参”;刺成蜂窝状后用糖水浸泡再晾干的称为“糖参”。有关这几种参的功效,请参照本书第九章第一节。

  有糖尿病的朋友在治疗时,最好使用白参,红参也可以,只是效果没有白参好。至于西洋参,它的药效重在清火,补气的作用比白参要差得多,所以我不建议大家使用。还有,人参与党参的药效也是相差很大的。所以,本书中需要用到人参的地方,请大家尽可能使用白参,千万不要用西洋参或党参来代替。

  糖尿病人的饮食宜忌

  糖尿病人在日常饮食上有很多禁忌,少吃糖、少喝酒等大家都知道的我就不多说了。另外,从《易经》的角度来分析,我发现患糖尿病的朋友还不宜吃高梁、豆芽、菠菜、凉粉、莲子等食品;另外,烧烤煎炸的食物、散发出浓烈气味的蔬菜(如香菜、韭菜、洋葱、大蒜等)和导致内热的虾和狗肉等也是不能吃的。

  不过,东北产的玉竹非常适合糖尿病人用来煮水当茶喝,还有土豆、大白菜、青菜、大米、猪肉、山药等平和的食品最适合糖尿病人日常多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手机版|Archiver|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 苏ICP备09036564号  )

GMT+8, 2024-6-25 17:53 , Processed in 0.06966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Licensed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