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楼主: 乐悠悠

常用穴位汇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3 07:07:32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少阳三焦经(共23穴)
 
 1.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关冲)上行于第四、五掌骨间,沿腕背、出于前臂外侧尺桡骨之间,经肘尖沿上臂外侧达肩部,交大椎,再向前入缺盆部,分布于胸中,络心包,过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
胸中支脉:从胸向上出于缺盆部,上走项部,沿耳后直上至额角,再下行经面颊部至目眶下。
耳部支脉:从耳后入耳中耳前,与前脉交叉于面颊部,到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

2.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喉咽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痛等。
3.主治概要: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 关冲 Guānchōng
[定位] 在手环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指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耳聋,耳鸣,喉痹,舌强,热病,心烦。
[配伍] 配内关、人中治中暑、昏厥。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有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附注] 三焦经井穴。

(2) 液门 Yèmén
[定位] 在手背部,当第4、5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来自尺动脉的指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赤,耳痛,耳鸣,耳聋,喉痹,疟疾,手臂痛。
[配伍] 配鱼际治喉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荥穴。
(3) 中渚 Zhōngzhǔ
[定位] 在手背部,当环指本节(掌指关节)的后方,第4、5掌骨间凹陷处。
[解剖] 有第四骨间肌;皮下有手背静脉网及第四掌背动脉;布有来自尺神经的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目痛,耳聋,耳鸣,喉痹,肩背肘臂痠痛,手指不能屈伸,脊膂痛,热病。
[配伍] 配角孙治耳鸣耳聋;配太白治大便难;配支沟、内庭治嗌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输穴。
(4) 阳池 Yángchí
[定位] 在腕背横纹中,当指总伸肌腱的尺侧缘凹陷处。
[解剖] 皮下有手背静脉网,第四掌背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及前臂背侧皮神经末支。
[主治] 腕痛,肩臂痛,耳聋,疟疾,消渴,口干,喉痹。
[配伍] 配合谷、尺泽、曲池、中渚治手臂拘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原穴。
(5) 外关 Wàiguān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脉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 热病,头痛,颊痛,耳聋,耳鸣,目赤肿痛,胁痛,肩背痛,肘臂屈伸不利,手指疼痛,手颤。
[配伍] 配足临泣治颈项强痛、肩背痛;配大椎、曲池治外感热病;配阳陵泉治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络穴,八脉交会穴~通阳维脉。
(6) 支沟 Zhīgōu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桡骨与尺骨之间,指总伸肌与拇长伸肌之间,屈肘俯掌时则在指总伸肌的桡侧;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和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及掌侧神经。
[主治] 暴喑,耳聋,耳鸣,肩背痠痛,胁肋痛,呕吐,便秘,热病。
[配伍] 配天枢治大便秘结;配双侧支沟治急性腰扭伤、胁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菲利浦。
[附注] 三焦经经穴。
(7) 会宗 Huìzōng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腕背横纹上3寸,支沟尺侧,尺骨的桡侧缘。
[解剖] 尺骨桡侧缘,在小指固有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和骨间掌侧神经。
[主治] 耳聋,痫证,上肢肌肤痛。
[配伍] 配听会、耳门治疗耳聋;配大包治上肢肌肉疼痛,软组织挫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附注] 三焦经郄穴。

(8) 三阳络 Sānyángluò
[定位] 在前臂背侧,腕背横纹上4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指总伸肌与拇长展肌起端之间;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为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暴喑,耳聋,手臂痛,龋齿痛。
[配伍] 配曲池、合谷、肩井治中风后遗症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9) 四渎 Sìdú
[定位] 在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肘尖下5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解剖] 在指总伸肌和尺侧腕伸肌之间;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暴喑,暴聋,齿痛,呼吸气短,咽阻如梗,前臂痛。
[配伍] 配三阳络、消泺、肩髎、天髎、肩外俞治肩臂痛;配三阳络、阳溪治手指伸展不利,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0) 天井 Tiānjǐng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1寸凹陷处。
[解剖] 在肱骨下端后面鹰嘴窝中,有肱三头肌腱;肘关节动、静脉网;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和桡神经肌支。
[主治] 偏头痛,胁肋、颈项、肩臂痛,耳聋,瘰疬,瘿气,癫痫。
[配伍] 配率谷治偏头痛;配天突治瘿气;配臂治瘰疬、瘾疹;配巨阙、心俞治精神恍惚。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1) 清冷渊 Qīnglěngyuān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时,当肘尖直上2寸,即天井上1寸。
[解剖] 在肱三头肌下部;有中侧副动、静脉末支;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肌支。
[主治] 头痛,目黄,肩臂痛不能举。
[配伍] 配肩髎、天髎、臑俞、养老、合谷治上肢痿、痹、瘫、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2) 消泺 Xiāoluò
[定位] 在臂外侧,当清冷渊与臑会连线中点处。
[解剖] 在肱三头肌肌腹的中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 头痛,颈项强痛,臂痛,齿痛,癫疾。
[配伍] 配肩髎、肩髃、臑会、清冷渊治肩臂痛、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13) 臑会 Nàohuì
[定位] 在臂外侧,当肘尖与肩髎的连线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后下缘。
[解剖] 在肱三头肌长头与外侧头之间;有中侧副动、静脉;布有臂背侧皮神经,桡神经肌支,深层为桡神经。
[主治] 肩臂痛,瘿气,瘰疬,目疾,肩胛肿痛。
[配伍] 配肩俞、肩贞治肩周炎;配肘髎、外关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4) 肩髎 Jiānliáo
[定位] 在肩部,肩髃后方,当臂外展时,于肩峰后下方呈现凹陷处。
[解剖] 在三角肌中;有旋肱后动脉;布有腋神经的肌支。
[主治] 臂痛,肩重不能举。
[配伍] 配天宗、曲垣治疗肩背疼痛;配肩井、天池、养老治上肢不遂、肩周炎。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15) 天髎 Tiānliáo
[定位] 在肩胛部,肩井与曲垣的中间,当肩胛骨上角处。
[解剖] 有斜方肌、冈上肌;有颈横动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脉肌支;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 肩臂痛,颈项强痛,胸中烦满。
[配伍] 配秉风、天宗、清冷渊、臑会治颈肩综合征、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5~0.8寸;可灸。

(16) 天牖 Tiānyǒu
[定位] 在颈侧部,当乳突的后下方,平下颌角,胸锁乳突肌的后缘。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后缘;有枕动脉的肌支,耳后动、静脉及颈后浅静脉;布有枕小神经本干,深层为副神经,颈神经。
[主治] 头晕,头痛,面肿,目昏,暴聋,项强。
[配伍] 配外关、率谷、治偏头痛、耳鸣、耳聋、腮腺炎。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

(17) 翳风 Yīfēng
[定位] 在耳垂后方,当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颈外浅静脉;布有耳大神经,深部为面神经干从颅骨穿出处。
[主治] 耳鸣,耳聋,口眼喎斜,牙关紧闭,颊肿,瘰疬。
[配伍] 配地仓、承浆、水沟、合谷治口噤不开。
[刺灸法] 直刺0.8~1寸;可灸,勿直接灸。
(18) 瘛脉 Chìmài
[定位] 在头部,耳后乳突中央,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中、下1/3的交点处。
[解剖] 在耳后肌上;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耳后支。
[主治] 头痛,耳聋,耳鸣,小儿惊痫,呕吐,泄痢。
[配伍] 配翳风、耳门、听宫、听会、百会治耳硬化症,提高听力。
[刺灸法] 平刺0.3~0.5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9) 颅息 Lúxī
[定位] 在头部,当角孙与翳风之间,沿耳轮连线的上、中1/3的交点处。
[解剖] 有耳后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和枕大神经的吻合支。
[主治] 头痛、耳鸣、耳痛、小儿惊痫,呕吐涎沫。
[配伍] 配太冲治小儿惊痫、呕吐涎沫、瘈疭;配天冲、脑空、风池、太阳治偏头痛、头风病。
[刺灸法] 平刺0.2~0.5寸;可灸。

(20) 角孙 Jiǎosūn
[定位] 在头部,折耳廓向前,当耳尖直上入发际处。
[解剖] 有耳上肌;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 耳部肿痛,目赤肿痛,目翳,齿痛,唇燥,项强,头痛。
[配伍] 率谷透角孙配足临泣治眩晕。
[刺灸法] 平刺0.3~0.5寸;可灸。
(21) 耳门 ěrmén
[定位] 在面部,当耳屏上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耳前支;布有耳颞神经,面神经分支。
[主治] 耳聋,耳鸣,聤耳,齿痛,颈颔痛,唇吻强。
[配伍] 配丝竹空治牙痛;配兑端治上齿龋。
[刺灸法] 直刺0.5~1寸;可灸。
(22) 耳和髎 ěrhéliáo
[定位] 在头侧部,当鬓发后缘,平耳廓根之前方,颞浅动脉的后缘。
[解剖] 有颞肌和颞浅动、静脉;布有耳颞神经分支,面神经颞支。
[主治] 头重痛,耳鸣,牙关拘急,颔肿,鼻准肿痛,口渴
[配伍] 配养老、完骨治耳聋。
[刺灸法] 斜刺0.3~0.5;可灸。
[附注] 手、足少阳,手太阳的交会穴。
(23) 丝竹空 Sīzhúkōng
[定位] 在面部,当眉梢凹陷处。
[解剖] 有眼轮匝肌;颞浅动、静脉额支;布有面神经颧眶支及耳颞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目赤痛,眼睑跳动,齿痛,癫痫。
[配伍] 配丝竹空止牙痛。
[刺灸法] 平刺0.5~1寸。不宜灸。
发表于 2010-8-3 07:0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少阴心经(共9穴)  
 
1.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心与其他脏器相连系的部位),过膈,联络小肠。
“心系”向上支脉:挟咽喉上行,连系于目系(眼球连系于脑的部位)
“心系”直行的脉:上行于肺部再向下出于腋窝部(极泉)沿上臂内侧后缘,行于手太阴和手厥阴经的后面,至掌后豌豆骨部入掌内,沿小指内侧至末端(少冲)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2.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


       



















3.主治概要:主治心、胸、神经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极泉 Jíquán
[定位] 在腋窝顶点,腋动脉搏动处。
[解剖] 在胸大肌的外下缘,深层为喙肱肌;外侧为腋动脉;布有尺神经,正中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
[主治] 心痛,咽干烦渴,胁肋疼痛,瘰疬,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 青灵 Qīnglíng
[定位] 在臂内侧,当极泉与少海的连线上,肘横纹上3寸,肱二头肌的内侧沟中。
[解剖] 当肱二头肌内侧沟处,有肱三头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副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
[主治] 头痛振寒,目黄,胁痛,肩臂疼痛。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3) 少海Shàohǎi
[定位] 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
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旋前圆肌,肱肌;有贵要静脉,尺侧上下副动脉,尺返动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外前方有正中神经。
[主治] 心痛,肘臂挛痛,瘰疬,头项痛,腋胁痛。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人为“合”。
(4) 灵道 Língdào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暴喑,肘臂挛痛。
[配伍] 配心俞治心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行为“经”。
(5) 通里 Tōnglǐ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1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悸,怔仲,暴喑,舌强不语,腕臂痛。
[配伍] 配廉泉、哑门治不语。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络穴。




















(6) 阴郄 Yīnxì
[定位] 在前臂掌侧,当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0.5寸。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痛,惊悸,骨蒸盗汗,吐血、衄血,暴喑。
[配伍] 配心俞、巨阙治心痛;配大椎治阴虚盗汗。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郄穴。
(7) 神门 Shénmén
[定位] 在腕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
[解剖] 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
[主治] 心病,心烦,惊悸,怔仲,健忘,失眠,癫狂痫,胸胁痛。
[配伍] 配内关、心俞治心痛;配内关、三阳交治健忘、失眠。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注为“输”,心经原穴。
参考资料:1、据报道,给狗注射垂体素造成垂体性高血压,针刺“神门’穴有明显的降压作用;2、据报道,针刺癫痫病人的神门、阴郄、通里、百会、大陵等穴,可使部分癫痫大发作患者脑电图趋向规则或使病理性脑电波电位降低。
(8) 少府 Shàofǔ
[定位] 在手掌面,第4、5掌骨之间,握拳时,当小指尖处。
[解剖] 在第四、五掌骨间,有第四蚓状肌,指浅、深屈肌腱,深部为骨间肌;有指掌侧总动、静脉;布有第四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胸痛,小便不利,遗尿,阴痒痛,小指挛痛。
[配伍] 配内关治心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少阴经所溜为“荥”。




(9) 少冲 Shàochōng
[定位] 在小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心悸,心痛,胸胁痛,癫狂,热病,昏迷。
[配伍] 配太冲、中冲、大椎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少阴经所出为“井”。
发表于 2010-8-3 07:09:39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太阳小肠经(共19穴)
  1.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少泽),沿手背外侧至腕部直上沿前臂外侧后缘,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于大椎(督脉)向下入缺盆部联络心脏,沿食管过膈达胃,属于小肠。
缺盆部支脉:沿颈部上达面颊,至目外眦,转入耳中(听宫)。
颊部支脉:上行目眶下,抵于鼻旁,至目内眦(睛明)、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2.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头、项、耳、目、喉咽病、热病、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1) 少泽 Shàozé
[定位] 在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侧固有动、静脉,指背动脉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翳,咽喉肿痛,乳痈,乳汁少,昏迷,热病。
[配伍] 配膻中、乳根治乳汁少、乳痈。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阳经所出为“井”。
(2) 前谷 Qiángǔ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前的掌指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有指背动、静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痛,耳鸣,咽喉肿痛,乳少,热病。
[配伍] 配耳门、翳风治耳鸣。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溜为“荥”。
(3) 后溪 Hòuxī
[定位] 在手掌尺侧,微握拳,当小指本节(第5指掌关节)后的远侧掌横纹头赤白肉际。
[解剖] 在小指尺侧,第五掌骨小头后方,当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目赤,耳聋,咽喉肿痛,腰背痛,癫狂痫,疟疾,手指及肘臂挛痛。
[配伍] 配列缺、悬钟治项强痛;配人中治急性腰扭伤。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注为“输”;八脉交会穴之一,通督脉。
(4) 腕骨 Wàngǔ
[定位] 在手掌尺侧,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的凹陷处,赤白肉际。
[解剖] 在手背尺侧,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腕背侧动脉(尺动脉分支),手背静脉网;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项强痛,耳鸣,目翳,黄疸,热病,疟疾,指挛腕痛。
[配伍] 配阳陵泉、肝俞、胆俞治黄疸。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过为“原”。

(5) 阳谷 Yánggǔ
[定位] 在手腕尺侧,当尺骨茎突与三角骨之间的凹陷处。
[解剖] 当尺侧腕伸肌腱的尺侧缘;有腕背侧动脉;布有尺神经手背支。
[主治] 头痛,目眩,耳鸣,耳聋,热病,癫狂痫,腕痛。
[配伍] 配阳池治腕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行为“经”。
(6) 养老 Yǎnglǎo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尺骨小头近端桡侧凹缘中。
[解剖] 左尺骨背面,尺骨茎突上方,尺侧腕伸肌腱和小指固有伸肌腱之间;布有前臂骨间背侧动、静脉的末支,腕静脉网;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尺神经。
[主治] 目视不明,肩、背、肘、臂酸痛。
[配伍] 配太冲、足三里治目视不明。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郄穴。
(7) 支正 Zhīzhèng
[定位] 在前臂背面尺侧,当阳谷与小海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5寸。
[解剖] 在尺骨背面,尺侧腕伸肌的尺侧缘;布有骨间背侧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分支。
[主治] 头痛,目眩,热病,癫狂,项强,肘臂酸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阳经络穴。

(8) 小海 Xiǎohǎi
[定位] 在肘内侧,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
[解剖] 尺神经沟中,为尺侧腕屈肌的起始部;有尺侧上、下副动脉和副静脉以及尺返动、静脉;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本干。
[主治] 肘臂疼痛,癫痫。
[配伍] 配手三里治肘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阳经所入为“合”。
(9) 肩贞 Jiānzhēn
[定位] 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时,腋后纹头上1寸。
[解剖] 在肩关节后下方,肩胛骨外侧缘,三角肌后缘,下层是大圆肌;有旋肩胛动、静脉;布有腋神经分支,最深部上方为桡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耳鸣。
[配肩髃、肩髎治疗肩周炎。配肩髎、曲池、肩井、手三里、合谷治疗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1~1.5寸。
(10) 臑俞 Nàoshū
[定位] 在肩部,当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中。
[解剖] 在肩胛骨关节窝后方三角肌中,深层为岗下肌;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腋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疼痛,瘰疬。
[配伍] 配肩髃、曲池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5寸。
[附注] 手、足太阳,阳维脉与阳跷脉交会穴。

(11) 天宗 Tiānzōng
[定位] 在肩胛部,当岗下窝中央凹陷处,与第4胸椎相平。
[解剖] 在岗下窝中央岗下肌中;有旋肩胛动、静脉肌支;布有肩胛神经。
[主治] 肩胛疼痛,气喘,乳痈。
[配伍] 配肩外俞治肩胛痛;配膻中、足三里治乳痈。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12) 秉风 Bǐngfēng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有凹陷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中央,表层为斜方肌,再下为岗上肌;有肩胛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和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胛疼痛,上肢酸麻。
[配伍] 配天宗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附注] 手三阳与足少阳经交会穴。
(13) 曲垣 Qūyuán
[定位] 在肩胛部,岗上窝内侧端,当臑俞与第2胸椎棘突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在肩胛岗上缘,斜方肌和岗上肌中;有颈横动、静脉降支,深层为肩胛上动、静脉肌支;布有第二胸神经后支外侧皮支、副神经,深层为肩胛上神经肌支。
[主治] 肩胛疼痛。
[配伍] 配天宗、秉风治肩胛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1寸。
(14) 肩外俞 Jiānwài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解剖] 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背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肩背疼痛,颈项强急。
[配伍] 配肩中俞、大椎、列缺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5) 肩中俞 Jiānzhōngshū
[定位] 在背部,当第7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解剖] 在第一胸椎横突端,在肩胛骨内侧角边缘,表层为斜方肌,深层为肩胛提肌和菱形肌;有颈横动、静脉;布有第一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肩胛神经和副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肩背疼痛,目视不明。
[配伍] 配肩外俞,大椎治肩背疼痛。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16) 天窗 Tiānchuā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的后缘,扶突后,与喉结相平。
[解剖] 在斜方肌前缘,肩胛提肌后缘,深层为头夹肌;有耳后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分支;布有颈皮神经,正当耳大神经丛的发出部及枕小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暴喑。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17) 天容 Tiānró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当下颌角的后方,胸锁乳突肌的前缘凹陷中。
[解剖] 在下颌角后方,胸锁乳突肌停止部前缘,二腹肌后腹的下缘;前方有颈外浅静脉、颈内动、静脉;布有耳大神经的前支,面神经的颈支、副神经,其深层为交感神经于的颈上神经节。
[主治] 耳鸣,耳聋,咽喉肿痛,颈项强痛。
[配伍] 配列缺治颈项强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18) 颧髎 Quánliáo
[定位] 在面部,当目外眦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解剖] 在颧骨下颌突的后下缘稍后,咬肌的起始部,颧肌中;有面横动、静分支;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
[主治] 口眼歪斜,眼睑(目闰)动,齿痛,颊肿。
[配伍] 配地仓、颊车治口歪;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3~0.5寸,斜刺或平刺0.5~1寸。
[附注] (1)手少阳,太阳经交会穴;(2)《图翼》:禁灸。

(19) 听宫 Tīnggōng
[定位] 在面部,耳屏前,下颌骨髁状突的后方,张口时呈凹陷处。
[解剖] 有颞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的第三支的耳颞神经。
[主治] 耳鸣,耳聋,聤耳,齿痛,癫狂痫。
[配伍] 配翳风、中渚治耳鸣、耳聋。
[刺灸法] 张口,直刺1~1.5寸。
[附注] 手、足少阳与手太阳经交会穴。
发表于 2010-8-3 07: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太阴肺经(共11穴)    
1.经脉循环: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胃口过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沿上臂内侧下行,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经肘窝入寸口,沿鱼际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手腕后方支脉,从列缺处分出,走向食指内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2.脏腑经脉病候:咳嗽气喘气短、咳血咽痛,外感伤风,循环部位痛麻或活动受限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外感、头痛、项强、咳痰喘等证。

(1) 中府 ZhōngFǔ
[定位] 在胸外侧部,云门下1寸,平第一肋间隙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当胸大肌、胸小肌处,内侧深层为第一 肋间内、外肌;上外侧有腋动、静脉, 胸肩峰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中间支,胸前神经分支及第一肋间神经外侧皮支。
[主治] 咳嗽,气喘,肺胀满,胸痛,肩背痛。
[配伍] 配尺泽治咳嗽;配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向内深刺,以免伤及肺脏。
[附注] 肺的募穴,手、足太阴经交会穴。
(2) 云门 Yúnmén
[定位] 在胸外侧部,肩胛骨喙突上方,锁骨下窝凹陷处,距前正中线6寸(图12-1)。
[解剖] 有胸大肌,皮下有头静脉通过,深部有胸肩峰动脉分支;布有胸前神经的分支臂丛外侧束、锁骨上神经中后支。
[配伍] 云门、中府、隐白、期门、肺俞、魂门、大陵,主胸中痛。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肩背痛,胸中烦痛。
[刺灸法] 向外斜刺0.5~0.8寸,可灸。
(3) 天府 Tiānfǔ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3寸处(图12-1)。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有头静脉及肱动、静脉分支;分布着臂外侧皮神经及肌皮神经。
[主治] 气喘,鼻衄,瘿气,臂痛。
[配伍] 配曲池治疗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4) 侠白 Xiábái
[定位] 在臂内侧面,肱二头肌桡侧缘,腋前纹头下4寸,或肘横纹上5寸处(图12-1)。
[解剖] 肱二头肌外侧沟中;当头静脉及桡 动、静脉分支;分布有臂外侧皮神经,当肌皮神经经过处。
[主治] 咳嗽,气喘,干呕,烦满,臑痛。
[配伍] 配曲池, 肩髎 治肩臂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5) 尺泽 Chǐzé
[定位] 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图12-1)。
[解剖] 在肘关节,当肘二头肌腱之外方,肱桡 肌起始部;有桡侧返动、静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直下为桡神经。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潮热,胸部胀满, 咽喉肿痛,小儿惊风,吐泻,肘臂挛痛。
[配伍] 配太渊,经渠治咳嗽,气喘;配孔最治咳血,潮热;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入为“合”。
(6) 孔最 Kǒngzuì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当尺泽与太渊连线上,腕横纹上 7寸处。
[解剖] 有肱桡肌,在旋前圆肌上端之外缘,桡侧腕长、短伸肌的内缘;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浅支。
[主治] 咳嗽,气喘,咳血,咽喉肿痛,肘臂挛病,痔疾。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气喘;配鱼际治咳血。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太阴经郄穴。
(7) 列缺 Lìeqūe
[定位] 在前臂桡侧缘,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当肱桡肌与拇长展肌腱之间。
[简便取穴法] 两手虎口自然乎直交叉,一手食指按在另一手桡骨茎突上,指尖下凹陷中是穴。
[解剖] 在肱桡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桡侧腕长伸肌腱内侧;有头静脉,桡动、静脉分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的混合支。
[主治] 伤风,头痛,项强,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口眼歪斜,齿痛。
[配伍] 配合谷治伤风头痛项强; 配肺俞治咳嗽气喘。
[刺灸法] 向上斜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络穴;八脉交会穴之一,通于任脉。
(8) 经渠 Jīngqú
[定位] 在前臂掌面桡侧,桡骨茎突与桡动脉之间凹陷处,腕横纹上 1寸。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有旋前方肌当桡动、静脉外侧处;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气喘,胸痛,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肺俞,尺泽治咳嗽。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9) 太渊 Tàiyuān
[定位]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搏动处。
[解剖] 桡侧腕屈肌腱的外侧,拇展长肌腱内测;有桡动、静脉;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气喘 ,咳血 ,胸痛 ,咽喉肿痛,腕臂痛,无脉症。
[配伍] 配尺泽,鱼际,肺俞治咳嗽,咳血,胸痛;配人迎治无脉症。
[刺灸法] 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注为“输”;肺经原穴;脉会太渊
(10) 鱼际 Yújì
[定位] 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解剖] 有拇短展肌和拇指对掌肌;血管当拇指静脉回流支;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
[主治] 咳嗽 ,咳血 ,咽喉肿痛 ,失音,发热。
[配伍] 配孔最,尺泽治咳嗽,咳血;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太阴经所溜为“荥”。
(11) 少商 Shàoshāng
[定位] 在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
[解剖] 有指掌固有动、静脉所形成的动、静脉网;布有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混合支,正中神经的掌侧固有神经的末梢神经网。
[主治] 咽喉肿痛 ,咳嗽 ,鼻衄 ,发热 ,昏迷,癫狂。
[配伍] 三棱针点刺出血,配合谷治咽喉肿痛;配中冲治昏迷,发热。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太阴经所出为“井”。
发表于 2010-8-3 07: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手阳明大肠经(共20穴)
1.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末端(商阳),沿食指内(桡)侧向上,通过一、二掌骨之间(合谷)向上进入两筋(拇长伸肌健与拇短伸肌腱)之间的凹陷处,沿前臂前方,并肘部外侧,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肩髃),沿肩峰前缘向上出于颈椎(大椎),再向下入缺盆(锁骨上窝)部,联络肺脏,通过横膈,属于大肠。
缺盆部支脉:上走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龈,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分布在鼻孔两侧(迎香),与足阳明胃经相接。

2.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咽喉肿痛、齿痛。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麻木等。
3.主治概要: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1) 商阳 shāngyáng
[定位]在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图12-2)。
[解剖] 有指及掌背动、静脉网;布有来自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桡神经的指背侧神经。
[主治]耳聋,齿痛,咽喉肿痛,颌肿,青盲,手指麻木,热病,昏迷。
[配伍] 配少商点刺出血治热病,昏迷。
[刺灸法] 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附注] 手阳明经所出为“井”。

(2) 二间 èrjiān
[定位] 微握拳,当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前桡侧凹陷中。
[解剖] 有指屈浅、深肌腱;有来自桡动脉的指背及掌侧动、静脉,布有桡神经的指背侧固有神经,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目昏,鼻衄,齿痛,口歪,咽喉肿痛,热病。
[配伍] 配合谷治齿痛。
[刺灸法] 直刺0.2~0.3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溜为“荥”。
(3) 三间 Sānjiān
[定位]微握拳,在手食指本节(第2掌指关节)后,桡侧凹陷处。
[解剖] 有第一骨间背侧肌,深层为拇内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头静脉其示部),指掌侧有固有动脉;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咽喉肿痛,牙痛,腹胀,眼痛,肠泻,洞泄。
[配伍] 目中漠漠,即寻攒竹、三间。
[刺灸法] 直刺0.3~0.5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注为“输”
(4) 合谷 Hégǔ
[定位] 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 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鼻衄,齿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配伍] 配太阳治头痛;配太冲治目赤肿痛;配迎香治鼻疾;配少商治咽喉肿痛; 配三阴交治经闭,滞产; 配地仓颊车治眼歪斜。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过为“原”。(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别名:虎口。
(5) 阳溪 Yángxī
[定位] 在腕背横纹桡侧,手拇指向上翘时,当拇短伸肌腱与拇长伸肌腱之间的凹陷中。
[解剖] 当拇短、长伸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桡动脉的腕背支;布有桡神经浅支。
[主治] 头痛,目赤肿痛,耳聋,耳鸣,齿痛, 咽喉肿痛,手腕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所行为“经”。
(7) 偏历 Piānlì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 ,腕横纹上3寸处。
[解剖] 在桡骨远端,桡侧腕伸肌腱与拇长展肌腱之间;有头静脉;掌侧为前臂外侧皮神经和桡神经浅支,背侧为前臂背侧皮神经和前臂骨间背侧神经。
[主治] 目赤,耳鸣,鼻衄,喉痛,手臂酸痛,水肿。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5~0.8寸。
[附注] 手阳明经络穴。
(7) 温溜 Wēnliū
[定位] 屈肘,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腕横纹上5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 ,面肿 ,咽喉肿痛 ,疔疮,肩背酸痛,肠鸣腹痛。
[配伍] 配合谷治头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附注] 手阳明经郄穴。
(8) 下廉 Xià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4寸处。
[解剖] 在桡骨的桡侧 ,桡侧有腕伸短肌及腕伸长 肌,深层有旋后肌;有桡动脉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眩晕,目痛,肘臂痛,腹胀,腹痛。
[配伍] 配足三里治腹胀,腹痛。
[刺灸法] 直刺0.5~1寸。
(9) 上廉 Shànglián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3寸处。
[解剖] 在桡侧腕伸肌肌腹与拇长展肌之间;有桡动脉分支及头静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与桡神经深支。
[主治] 头痛,肩膊酸痛,半身不遂,手臂麻木, 肠鸣腹痛。
[配伍] 配曲池治手臂麻木。
[刺灸法] 直刺0.5~1寸。
(10) 手三里 Shǒusānlǐ
[定位] 在前臂背面桡侧,当阳溪与曲池连线上,肘横纹下2寸处。
[解剖] 肌肉、神经同下廉穴,血管为桡返动脉的分支。
[主治] 齿痛颊肿,上肢不遂,腹痛,腹泻。
[配伍] 配曲池治上肢不遂。
[刺灸法] 直刺0.8~1.2寸。
(11) 曲池 Qūchí
[定位] 在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解剖] 桡侧腕长伸肌起始部,肱桡肌的挠侧;有桡返动脉的分支;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内侧深层为桡神经本干。
[主治] 咽喉肿痛,齿痛,目赤痛,瘰疬,瘾疹,热病上肢不遂,手臂肿痛,腹痛吐泻,高血压,癫狂。
[配伍] 配血海,足三里治瘾疹;配手三里治上肢不遂;配太冲、大椎治高血压。
[刺灸法] 直刺 1~1.5寸。
[附注] (1)手阳明经所入为“合”。(2)参考资料:据报道,在犬阑尾壁内直接注射B-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混合菌液以引起实验性阑尾炎,用强刺激手法针刺“曲池”和“阑尾”穴,证明对实验性阑尾炎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12) 肘髎 Zhǒuliáo
[定位] 在臂外侧,屈肘,曲池上方 1寸,当肱骨边缘处。
[解剖] 在桡骨外上髁上缘肱肌起始部,肱三头肌外缘;有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及桡神经。
[主治] 肘臂部痪痛,麻木,挛急。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疾病。
[刺灸法] 直刺0.5~1寸。
(13) 手五里 Shǒuwǔlǐ
[定位] 在臂外侧,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3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为肱桡肌起点,外侧为肱三头肌前缘;稍深为桡侧副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内侧为桡神经。
[主治] 肘臂挛痛,瘰疬。
[配伍] 配曲池治肘臂挛痛。
[刺灸法] 避开动脉,直刺0.5~1寸。
(14) 臂臑 Bìnào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止点处,当曲池与肩髃连线上,曲池上七寸处。
[解剖] 在肱骨桡侧,三角肌下端,肱三头肌外侧头的前缘;有旋肱后动脉的分支及肱深动脉;布有前臂背侧皮神经,深层有桡神经本干。
[主治] 肩臂痛,颈项拘挛,瘰疬,目疾。
[配伍] 配光明治目疾。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上斜刺0.8~1.5寸。
(15) 肩髃 Jiānyú
[定位] 在臂外侧,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当肩峰前下方向凹陷处。
[解剖] 有旋肱后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腋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瘾疹,瘰病。
[配伍] 配肩髎治肩臂疼痛。
[刺灸法] 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6) 巨骨
[定位] 在肩上部,当锁骨肩峰端与肩胛冈之间凹陷处。
[解剖] 在斜方肌与冈上肌中;深层有肩胛上动、静脉;布有锁骨上神经分支,副神经分支,深层有肩胛上神经。
[主治] 肩臂挛痛不遂,瘰疬,瘿气。
[配伍] 配肩髃,肩髎治肩痛。
[刺灸法] 直刺,微斜向外下方,进针 0.5~1寸。
[附注] 手阳明经与阳跷脉交会穴。


(17) 天鼎 Tiāndǐng
[定位] 在颈外侧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当结喉旁,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下部后缘,浅层为颈阔肌,深层为中斜角肌起点;有颈外浅静脉;为副神经、颈皮神经在胸锁乳突肌后缘穿出处,深层为膈神经的起点。
[主治] 暴喑气梗,咽喉肿痛,瘰疬,瘿气。
[配伍] 配少商治咽喉肿痛。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8) 扶突 Fútū
[定位] 在颈外侧部,结喉旁,当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之间。
[解剖] 在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间颈阔肌中,深层为肩胛提肌起始点;深层内侧有颈升动脉;布有耳大神经,颈皮神经,枕小神经及副神经。
[主治] 咳嗽 ,气喘 ,咽喉肿痛,暴喑,瘰疬,瘿气。
[配伍] 配合谷治瘿气。
[刺灸法] 直刺0.5~0.8寸。


(19) 口禾髎 KǒuHéLiáo
[定位] 在上唇部,鼻孔外缘直下,平水沟穴。
[解剖] 在上颌骨犬齿窝部,上唇方肌止端;有面动、静脉的上唇支;布有面神经、三叉神经第二支下支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口噤。
[刺灸法] 直刺或斜刺0.3~0.5寸。
(20) 迎香 Yíngxiāng
[定位] 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
[解剖] 在上唇方肌中,深部为梨状孔的边缘; 有面动 、静脉及眶下动 、静脉分支 ;布有面神经与眶下神经的吻合丛。
[主治] 鼻塞,鼽衄,口歪,面痒,胆道蛔虫 症。
[刺灸法] 斜刺或平刺0.3~0.5寸。
[附注] (1)手、足阳明经交会穴。(2)《外台》:不宜灸。
发表于 2010-8-6 16:01: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楼主和老枪,你们辛苦了。
发表于 2010-8-6 16: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说曹操,曹操就到,这个问题看来很普遍啊,同感

对大家学习提高很有帮助,赞一个
发表于 2010-8-6 16:07:4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0-8-6 16:13:14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发表于 2010-8-6 16: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乐悠悠同学.八脉交会穴表是外关穴,不是外庆穴.谢谢您辛苦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7-17 08:10 , Processed in 0.059531 second(s), 1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