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6440|回复: 46

学点切脉知识,提高诊断速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8-8 10:21: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切脉的思辨程序——教你如何切脉

2008-09-7)荣新奇

本期按长沙医学院中医系的安排,我给学生们教《中医内科学》。有感于学生对中医切脉的爱好和疑惑,今天选择我写的《中医四诊要略》中的部分关于切脉的文章,再次刊出如下,以供学生或爱好中医人士参考。

在完成切脉的定位后,大家都知道如何探查脉象是一个技巧性十分强的工作,也就是说,在找到寸、关、尺三部后,如何鉴别脉象结果呢?我的临床经验告诉我,可以把这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按程序来操作,结果变得很容易探查脉象,并用一首歌诀概括如下:首分浮沉,二辨虚实;三去长短,四算疾迟;五察脉形,样样皆知。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1、首分浮沉

   什么是“首分浮沉”?现解释如下:

   ①、首先区别脉象是浮脉还是沉脉。因为切脉时手指是从浅表往深层逐渐探查的,首先轻触皮肤(即“举”),即可探出脉象是否浮脉;无浮脉则又加压(即“寻”),在这个层次可触到许多脉象;然后第三种力量即“按”,此时检查是否沉脉。所以实际上“首分浮沉”是按照指头用力的顺序来探测脉象的位置。

   ②、在区别浮、沉过程中,可根据是否浮脉或沉脉来区别与浮、沉相关的脉象种类,它们是:

    浮脉类——浮脉、濡脉、革脉、芤脉、散脉;

    沉脉类——沉脉、牢脉、伏脉。

   ③、区别了浮脉类和沉脉类,在辨证诊断上可指明表证或里证。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3:13 | 显示全部楼层
2、二辨虚实

什么是“二辨虚实”?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浮与沉两类区别后,既知道了病证是表证或是里证,还要知道正气和邪气的关系(虚证或实证),而实证和虚证在脉象上的区别就是虚脉和实脉。所以探测脉象的第二步是区别脉象的虚与实(有力与无力)。

②、在区别脉象的虚或实(即有力与无力)时,又可区别与虚、实脉象相关的其他脉象。

    虚脉类——虚脉、微脉、弱脉;

    实脉类——实脉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3:56 | 显示全部楼层
3、三去长短

什么是“三去长短”?现解释如下:

①、长脉与短脉是两类在脉形上有十分明显特征的脉象,手指触及脉管即可区别是长或是短。

②、在作寸、关、尺三部探测时,首先区别出脉象的长脉、短脉,然后才能进一步探测寸、关、尺的脉象。

③、在区别长、短脉时,可以同时察知其他相关的脉象,如:

    长脉类——长脉、弦脉、细脉

    短脉类——短脉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4、四算疾迟

什么是“四算疾迟”?现解释如下:

①、在确定好脉的脉位(脉位者左右辨长短弦细,上下看浮沉)和脉势(脉势者虚实也)后,接着就是脉搏的频率和节律问题。

②、与脉搏频率与节律相关的脉象有8种:

    脉率——数脉、疾脉、迟脉、缓脉

    脉律——促脉、结脉、代脉、散脉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5、五察脉形

什么是“五察脉形”?现解释如下:

①、在完成以上四步探测后,即可区别23种脉象,余下的便是以脉形为主要特征的4种脉象,它们是:洪、滑、涩、紧。

②、除洪脉独特外,滑与涩相对而言,紧脉与涩脉相对区别。而洪脉出现的时机多在夏季或是发热性疾病(阳明热盛或温病的气分阶段),或是危重病的最后阶段,可以从其他信息获得提示。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6:07 | 显示全部楼层
6、样样皆知

什么是“样样皆知”?现解释如下:

①、这是最后审查的时机。做到这一步时,对脉象的脉位(左右上下)、脉势(虚实)、脉率(疾迟)和脉律(结代)、脉形(洪紧滑涩)等已经心中明了,不再是“指下难明,心中难了”。

②、将所有的信息予以综合、分析得出结论。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A:将所有的脉象信息如过筛一样在脑中用28种脉象的定义过筛一遍,能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则用独立脉象名定义,否则用相兼脉象法定义脉象。

B:审查所得脉象与望、闻、问诊所得信息的相符程度,然后决定脉象的真假,决定脉象在治疗决策上的取舍。

C:细分寸、关、尺的问题:病情复杂、病因不明、病位不明时分寸、关、尺仔细检查,否则可以不分。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6:52 | 显示全部楼层
举例:

第一步浮沉,测得:脉位——浮;

第二步虚实,测得:脉势——虚、软;

第三步长短,测得:脉位——寸关尺三部皆有;

第四步算疾迟,测得:脉律、脉率——正常;

第五步脉形,测得:脉形——如丝线;

第六步综合,还有信息:病症四肢无力、面色淡黄、头重嗜睡、口淡无味、大便稀、小便少、舌淡红、苔薄白腻;

   结论:用相兼法判脉:     浮细——不对!

         用独立命名法判脉: 濡——对。



以上是个人对脉学的体会,临床用来很是得心应手;有时被朋友考问中医技术的神秘时,也令朋友不得不叹服!要有这个技术的前提是:1)心里真正明白每种脉象的概念;2)多多临床实践。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7:2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脉诊解析——教你如何切脉(二)

   (2008-9-9)

      荣新奇

脉诊是中医的基本技术。当前的中医脉诊一般是指寸口脉诊,同时多以李时针医神归纳的28脉为标准,现今的大学本科教材也多以此为教材,本文也是以此为基础标准。根据学生的要求,结合本人的看法,现修校解析如下,也欢迎中医同道批评指正和探讨。
 楼主| 发表于 2010-8-8 10:28:05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脉诊的基本理论

1、切脉的意义:

脉诊是中医临床不可缺少的诊察步骤和内容。脉诊之所以重要,是由于脉象能传递机体各部分的生理病理信息,是窥视体内功能变化的窗口,可为诊断病证提供重要依据。归纳起来有如下几点:

①辨别病证的部位:如浮脉主表证,沉脉主里证。

②辨别病证的性质: 如迟脉、紧脉主寒,数脉、滑脉主热。

③辨别邪正的盛衰:如虚脉主正气虚,实脉主邪气实。

④辨别病证的进退:如外感热病,热势渐退,脉象出现缓和是将愈之像。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1 18:37 , Processed in 0.05285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