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从家庭系统的角度来说,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密不可分,孩子通过很多的方式来爱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怎么样,做了什么事,就算在世人的眼中再不好,在孩子的心目当中依然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留意的话,只需要看看街头那些穷苦的,乞讨人的孩子,他们围绕在父母身边是多么的快乐。就明白了:不管过什么样的生活,只要与父母在一起,孩子就很开心幸福。(至于成长过程中由于某些原因所引起的对父母的怨恨,成年之后不接受父母等情况在这里暂且不论,我将会分篇另述)
孩子与父母之间似乎有天然的连接;如果你是一个有孩子的人,一定会有这样的经验:不管你的孩子是谁来照顾的,也不管你有多久没见到他,只要你一出现,他小小的身躯马上会飞奔至你的身边,扑到你的怀里,与你耳鬓厮磨一阵才满足。所以很多带孩子的人才会感叹:不管自己对孩子照顾的再尽心,也比不过爸爸妈妈啊。
在海灵格大师的家庭系统排列中有过这样的一个案例:一个父亲总是不得不带着自己的自闭症女儿来上班。时间久了,引起了很多人的非议。大家觉得这个孩子应该在家由母亲带,不应该干扰父亲的工作。谈到这里,你一定会骂那位母亲,觉得她对孩子太不负责了,对吧?
可是家排的结果却是:这位爸爸在他三岁的时候母亲去世,那时他幼小的心里就有了想追随母亲而去的感觉。所以在他成长的过程中总有一种想自杀的冲动。
而他的女儿在潜意识深处非常清楚这一点,为了不失去父亲,她就选择自闭,并且在潜意识深处与母亲达成协议,由爸爸来照顾她!这让爸爸由于不得不照顾女儿,无法选择自杀。
在这个案例里:父亲想要离开这个世界,是因为爱------因为对自己母亲的留恋;女儿自闭,是因为爱,妻子不惜忍受别人的误解和非议,不去承担照顾孩子的任务,也是因为爱!
看到这里,你是否被深深的震撼了呢?
由此可见,在孩子的世界中,爸爸妈妈所占的地位多么重要!可想而知,如果这两个重要的、连接他生命的人要分开了,他会有怎样的感受?
首先他会很着急,潜意识中认为是自己做的不够好,导致父母吵架。他会竭尽全力维持家庭的稳定。他认为自己是父母的孩子,父母一定会不惜全力照顾他,所以他就用让自己出问题的特殊方式,如身体的病变,自闭,学习的障碍等等,试图转变父母的注意力焦点。他以为如果能够将父母的注意力吸引到自己身上,也就没有时间闹着分离了。
然而,最终父母还是分开了。这时候孩子的心灵世界就被彻底摧毁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他认为再也无力挽回,相信爸爸妈妈不再爱他,不需要他。此时他的潜意识中就滋生了一个影响他一生的局限性信念:我被父母遗弃了,我没有资格活着,我没有资格好好经营和享受人生,我没有资格获得成功与快乐。因此,这种孩子的人生往往走向失败-------他选择让自己人生失败的方式来“证明”自己的判断是对的:他是一个失败者,是一个不被别人需要的人。
在这种状态之下,新家庭的成立,让孩子不得不接受一个“陌生人”占据了他亲生父亲或母亲位置的事实。他无法完全理解这件事情,会想当然的认为是这个人的出现导致了父母的分手;或者他还是在幻想:如果这个人不介入自己家庭的话,父母是有可能重归于好的!因此他会毫不留情的把捍卫家庭的敌对目标瞄准这个“外来人”-----继父或继母身上,从而故意制造出很多问题。再婚家庭的问题也就变得很复杂,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就是由于处理不了复杂的关系而不得不再度离婚。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有一位父亲由于自己的女儿没有叫新的伴侣“妈妈”,就把她暴打了一顿。暴打之后女儿自杀了。这固然是个悲剧,但是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灵问题,简单粗暴地处理事件有很大关系。
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再婚家庭的孩子呢?
其实,你了解到父母与孩子密不可分的关系后,就明白了一个道理:亲生父母在孩子的心目中是无人可以替代的!所以,首先是你自己的身份定位,千万不要企图去“代替”他的爸爸或妈妈的位置,即使你的伴侣希望你来“弥补家庭位置的空缺”,你也不能贸然“承担责任”。因为你的“篡位”,只会增加孩子用各种方式的拼命抵抗。激烈一些的孩子会公开表现出与你的有意对抗,温和一些的孩子就会用“暗”的方式来反抗,这往往更难对付。他会“不由自主”地做一些违背你愿望的事情,让你失望,难过,叹息。而他看起来会是很无辜的样子,其实连他自己都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这些都发生在“潜意识”层面,这是用“道理”和“逻辑”讲不通的地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