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4077|回复: 93

脑力足,数学才会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29 08:58: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昨天跟大家聊过:补脑,各科都好。我们学习的几乎所有的知识(除体育、音乐等)都是由现实经验归纳总结升华的理论知识,正因为如此,补脑就能学得好。因为脑力好,把握这种抽象知识的能力就好。
在所有的学科当中,数学,尤其抽象,是理论中的理论。你可以这样说吧:人们从实践经验中归纳出政治、经济、语文、物理、化学、历史等理论,成为了各个学科。而从政治、经济、语文、物理、化学、历史的这些已经成形的理论中,进一步归纳、概括、抽象,由此得到了数学理论(这点,多数没有学习过很多数学的人难以理解,但确实是真的,数学是各个学科的基础的)。
正因为如此,数学是知识中的知识的。要想很容易地一看就懂,一懂就能用,能应付各种各样的考试题目,自然,是需要比普通学科更多的脑力的。
所以呀,脑力足,数学才会好!且是轻松学习就很好!
发表于 2011-3-29 09:01:01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是“用功”越是学不好数学的,陷在里面出不来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9:10:5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能很多人知道,我的本科是武汉大学数学系。
当然,更多人知道,我是乾卦的人,脑力天生就好。
打小,我就没觉得数学难的。而且,也根本没花多少时间去学习做作业等等的。
对于初、高中时候的数学学习,我的印象还是比较深刻的。不仅仅因为成绩好,而是因为我的学习方法看起来与周围的同学很是不同。
我从来就是拿一本数学的教科书。然后呢,把教科书上的定理给看一下,再看一下推理、例题,把老师布置的书后的习题演算两道,就已经足够了。
任何一道习题,都离不开   已知----结果的。  把这已知、结果等等的与书上的定理、公式给对应上,这不是很清楚明了了么?哪有什么难的呢?

我刚上高中第一个月,高兴哪,总算自由了(住校,没人管了),可以自由地看小说杂志了(初中城里,有这东西,以前在乡下,没见过),所以,第一个月每听过课的。然后,是考试。语文不用学都能考好,这数学不学就去考,肯定很惨的,所以,120分的试卷,我只考了50分。一看50分,傻眼了,立即拿起数学的教科书,自己把书上的定理给梳理了一遍,并做了一些书后习题,花了两个星期。两星期后,刚好是一次全县的数学竞赛类的,也是满分120分,结果,我就考了114分了----我至今还记得当时的数学老师的表情,不是为我高兴,而是疑心,觉得绝不可能,我能考这样,大概是抄袭,可也没几个比我考的高的呀,所以,他疑心重重,找不出理由。----当然,因为他的当时的做法,我对他一点好印象都没有。-----有了这最初的50分,后来每次考试前,我都花一个或两个星期学一下,从此,就高居班级前几名啦。
发表于 2011-3-29 09:11:4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学 学得好的人 才是真的聪明人!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9: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勤学好问”,我是从来不以为然的。因为我打小,就很讨厌问别人。
我很以为傲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初三那年。就是刚入初三的时候,不知怎么,我就碰到了一道难题---我好像很少碰到难题,那是我印象中的最深刻的一次。
那次真的是难题,我解不出来啦。
我也讨厌问别人!
于是,我每天晚上,都花大约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自己拿着初三的数学书,对着那道题,从这个角度想想,从那个角度瞧瞧,再翻翻书上的定理。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月---然后的一天晚上,突然就解出来了。
不仅仅是解出那道题,而是,在解出那道题后,突然之间,那整本的数学教科书,在我的脑子里,又清楚又明白,显得浅显之极。---真是意外收获!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9:1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勤学好问”,我是从来不以为然的。因为我打小,就很讨厌问别人。
我很以为傲的一件事情,发生在初三那年。就是刚入初三的时候,不知怎么,我就碰到了一道难题---我好像很少碰到难题,那是我印象中的最深刻的一次。
那次真的是难题,我解不出来啦。
我也讨厌问别人!
于是,我每天晚上,都花大约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自己拿着初三的数学书,对着那道题,从这个角度想想,从那个角度瞧瞧,再翻翻书上的定理。
这样的状况持续了一个月---然后的一天晚上,突然就解出来了。
不仅仅是解出那道题,而是,在解出那道题后,突然之间,那整本的数学教科书,在我的脑子里,又清楚又明白,显得浅显之极。---真是意外收获!
发表于 2011-3-29 09:1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重复发了三篇,都有回帖。
发表于 2011-3-29 09: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11-3-29 09:23:57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在这里讲,来这里听课
 楼主| 发表于 2011-3-29 09: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于数学的学习,绝大多数人以为:题目做的越多越好。---其实,大错特错!

题目,当然是要做的;适当地做些题目,可以增强对定理的理解和运用;但是,要做的多了,那会惨了!---物极必反,眼睛里只有题目,而再无定理了。
真正是捡了芝麻丢西瓜。

为什么说题目做的越多越惨呢?
因为题目做的多了,往往是跟着题目去学解题技巧之类的-----以至于,这眼睛里只有题目了,而把最为根本行的定理给搁置在边上忽略了。然后,到考试的时候,看到题目,首先本能地想的是:这道题我有没有见过类似的之类的----而绝对不会想到,这个题目是从哪个定理衍化来的,已知什么,未知什么的。

一个定理,可以衍化出无穷的题目;多个定理,综合起来,可以衍化出无穷的无穷的题目。做为学生,把这最关键的定理丢置在一边,而只是跟着那定理衍化出的无穷的无穷的题目去学,试图去模仿那些做题的技巧、方式等,怎么可能应付得了那些变化无穷的题目呢?---所以,题目是要做的,但一定要有限度,在一定的限度内,可以把定理和对定理的运用结合在一起取得高分;超过这限度,走入歧途,那真的是:题目做的越多,付出的努力越多,成绩考得越差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1 16:38 , Processed in 0.05628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