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330|回复: 6

薏苡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6 19:21: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沐风 于 2012-3-4 20:29 编辑

为禾本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薏苡Coixlacryma-jobiL.var.ma-yuen(Roman.)Stapf的成熟种仁。生用或炒用。

【性味归经】甘、淡,凉。归脾、胃、肺经。
【功效与应用】
1.利湿健脾,用于小便不利,水肿,脚气及脾虚泄泻等。本品甘补淡渗,功似茯苓。对于脾虚湿滞者尤为适用。若脾虚湿盛之水肿腹胀,食少泄泻,脚气浮肿等,多与茯苓、白术、黄芪等药配伍。又因其性偏凉,能清利湿热,亦可用于湿热淋证,如《杨氏经验方》单用薏苡仁煎服,治疗砂石热淋。
2.除痹,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挛急。本品既能渗湿,又能舒筋脉,缓和挛急。如配伍麻黄、杏仁、甘草,治风湿病人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者,即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对湿热下注所致的痿弱无力,常与苍术、黄柏、牛膝配伍,即《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四妙丸。
3.清热排脓,用于肺痈、肠痈。薏苡仁能清热排脓,治疗内痈。治肺痈咳吐脓痰,可与苇茎、冬瓜仁、桃仁配伍,即苇茎汤。治肠痈,可与败酱草、丹皮、桃仁等配伍。
【用法用量】煎服,9~30g。清热利湿宜生用,健脾止泻宜炒用。本品力缓,用量宜大,除入汤剂、丸散外,亦可煮粥食用,为食疗佳品。
别名
解蠡、起英、赣米、感米、薏珠子、回回米、草珠儿、赣珠、薏米、米仁、薏仁、苡仁、玉秣、六谷米、珠珠米、药玉米、水玉米、沟子米、裕米、
考证
出自《神农本草经》。
  1.《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勿用YU米,颗大无味,其YU米时人呼为粳YU是也。
  2.《别录》:薏苡生真定平泽及田野。八月采实,采根无时。
  3.《纲目》:薏苡,有二种:一种粘牙者,尖而壳薄,即薏苡也,其米白色,如糯米,可作粥饭及磨面食,亦可用米酿酒;一种圆而壳厚坚硬者,即菩提子也,其米少,即粳YU也。其根并白色,大如匙柄,ZHA结而味甘也。
主治
水肿;脚气;小便淋沥;湿温病;泄泻带下;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肺痈;肠痈;扁平
各家论述
1.《本草正》:薏苡,味甘淡,气微凉,性微降而渗,故能去湿利水,以其志湿,故能利关节,除脚气,治痿弱拘挛湿痹,消水肿疼痛,利小便热淋,亦杀蛔虫。以其微降,故亦治咳嗽唾脓,利膈开胃。以其性凉,故能清热,止烦渴、上气。但其功力甚缓,用为佐使宜倍。
  2.《药品化义》:薏米,味甘气和,清中浊品,能健脾阴,大益肠胃。 主治脾虚泻,致 成水肿,风湿盘缓,致成手足无力,不能屈伸。盖因湿胜则土败,土胜则气复,肿自消而力自生。取其入肺,滋养化源,用治上焦消渴,肺痈肠痈。又取其味厚沉下,培植部,用治脚气肿痛,肠红崩漏。若咳血久而食少者,假以气和力缓,倍用无不效。
  3.《本草述》:薏苡仁,除湿而不如二术助燥,清热而不如芩、连辈损阴,益气而不如参、术辈犹滋湿热,诚为益中气要药。然其味淡,其力缓,如不合群以济,厚集以投,冀其奏的然之效也能乎哉?
  4.《本草新编》:薏仁最善利水,不至损耗真阴之气,凡湿盛在下身者,最宜用之,视病之轻重,准用药之多寡,则阴阳不伤,而湿病易去。故凡遇水湿之症,用薏仁一、二两为君,而佐之健脾去湿之味,未有不速于奏效者也,倘薄其气味之平和而轻用之,无益也。
  5.《本经疏证》:论者谓益气、除湿、和中,健脾,薏苡与术略似,而不知毫厘之差,千里之谬也。盖以云乎气,则术温而薏苡微寒,以云乎味,则术甘辛而薏苡甘淡。且术气味俱厚,薏苡气味俱薄,为迥不相侔也。此其义盖见于《金匮要略·痉湿蝎篇》,曰湿家身烦疼,当与麻黄加术汤,发其汗为家,慎勿以火攻之。曰病者一身尽疼,发热日晡所剧者,此名风湿,此病伤于汗出当风,或久伤取冷所致也,可与麻黄杏仁薏苡甘草汤。夫身烦疼者,湿而兼寒;一身尽疼者,湿而兼风。寒从阴化,风从阳化。故身烦疼者,属太阳;发热日晡所剧者,属阳明。属太阳者宜发汗,属阳明者宜清热,发汗所以泄阳邪,清热所以折阳邪,质之以用术用桂者为发汗,薏苡则为清热矣。虽然,薏苡既治风湿,又主筋急铁拘挛,不能屈伸,彼风湿相搏,骨节疼烦,不得屈伸,风湿相搏,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独不用薏苡何耶?
炮制方法
炒薏苡仁:取拣净的薏苡仁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即可。或用麸皮同炒亦可。(每薏苡仁100斤,用麸皮10斤);《雷公炮炙论》:凡使薏苡仁一两,以糯米,取使。若更以盐汤煮过,别是一般修制,亦得。

历代本草著作对薏苡仁的论述
《神农本草经》:味苦,微寒。主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
《名医别录》:无毒。主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本草拾遗》:主不饥,温气,轻身。煮汁饮之,主消渴,煞蛔虫,根煮服堕胎。
《药性论》:能治热风,筋脉挛急,能令人食。主肺痿肺气,吐脓血,咳嗽涕唾,上气。昔马援煎服之,破五溪毒肿。
《开宝本草》:味甘,微寒,无毒。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
《本草图经》:苡仁,心肺之药多用之。故范汪治肺痈,仲景治风湿、胸痹,并有方法。《济生方》治肺损咯血,以熟猪肺切,蘸苡仁末,空心食之。薏苡补肺,猪肺引经也。赵君猷言屡用有效。
《本草衍义》:《本经》云:微寒,主筋急拘挛。拘挛有两等,《素问》注中,大筋受热,则缩而短,缩短故挛急不伸。此是因热而拘挛也,故可用薏苡仁。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者,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此物力势和缓,须倍加用,即见效。盖受寒即止能使人筋急;受热,故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又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长无力。
《汤液本草》:气微寒,味甘,无毒。
《本草》云: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风湿痹,下气。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其根能下三虫。仲景治风湿燥痛,日晡所剧者,与麻黄杏子薏苡仁汤。

《本草衍义补遗》:寒则筋急,热则筋缩。急因于坚强,缩因于短促。若受湿则弛,弛因于宽而长。然寒与湿未尝不挟热,三者皆因于湿热。外湿非内湿,有以启之,不能成病。故湿之病,因湿面为多,而鱼与肉,继以成之者,甘滑、陈久、烧炙、辛香、干硬,皆致湿之因,宜戒哉。丹溪先生详矣,又若《素问》言,因寒则筋急,不可更用此也。凡用之须倍于他药。引物力势和缓,须倍用即见效。盖受寒使人筋急,受热使人筋挛,若但热而不曾受寒,亦能使人筋缓,受湿则又引而长无力也。
《本草纲目》:苡仁属土,阳明药也,故能健脾益胃。虚则补其母,故肺痿、肺痈用之。筋骨之病,以治阳明为本,故拘挛筋急风痹者用之。土能胜水除湿,故泄痢水肿用之。古方小续命汤注云:中风筋急拘挛,语迟脉弦者,加苡仁,亦扶脾抑肝之义。张师正《倦游录》云:辛稼轩忽患疝疾,垂坠大如杯。一道人教以薏珠用柬壁黄土炒过,水煮为膏服,数服即消。稍沙随病此,稼轩授之亦效。《本草》薏苡乃上品养心药,故此有功。
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胜湿。炊饭食,治冷气。煎饮,利小便热淋。

《本草经疏》:薏苡仁正得之燥气,兼禀乎天之秋气以生,故味甘淡,微寒无毒。阳中阴,降也。经曰:地之湿气,感则害人皮肉筋脉。又曰:风寒湿三者合而成痹。此药性燥能除湿,味甘能入脾补脾,兼淡能渗泄,故主筋急拘挛不可屈伸及风湿痹,除筋骨邪气不仁,利肠胃,消水肿,令人能食。久服轻身。总之湿邪去则脾胃安,脾胃安则中焦治,中焦治则能荣养乎四肢而通利乎血脉也。甘以益脾,燥以除湿,脾实则肿消,脾强则能食,湿去则身轻,如是则以上诸疾不求其愈而自愈矣。
简误:薏苡乃除湿燥脾胃之药,凡病人大便燥,小水短少,因寒转筋,脾虚无湿者忌之。妊娠禁用。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19:27:58 | 显示全部楼层
薏苡仁红豆汤
发表于 2012-1-6 20:28:26 | 显示全部楼层
知道薏苡仁为什么有上述的功效么?----这个问题弄清楚了,才算真正懂了,否则,背得再多,都等于废话的呢,因为根本无法准确用上;不准确的应用,跟随便拿个什么东西来用又没差别。
 楼主| 发表于 2012-1-6 21:4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自助助人 于 2012-1-6 21:50 编辑

是的,要知其所以然,才能知其妙
老师能不能讲一下这里面的原因啊
发表于 2012-1-6 22:07:24 | 显示全部楼层
记得老师的书上有分析。
发表于 2012-2-1 16:28:21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说的有道理
发表于 2012-2-2 10:13:3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15 16:45 , Processed in 0.051518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