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请用中文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查看: 2298|回复: 3

五运六气学说(转自博客)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20 10:2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子午流注和八法流注产生于金元时代,自产生起一直在民间以秘传方式代代传承,直到近代才被公开;五运六气学说也属于古代的时间医学范畴,它至少产生于《内经》诞生的时代。在《黄帝内经。素问》中,天元纪大论篇第六十六、五运性大论篇第六十七等都是论述运气学说的思想及内容的,因在《素问》中即有论述,所以历代著名医家,有很多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及著作,近现代关于运气学说的研究应该说也颇多。
非常可惜的是,由于年代的久远,《内经》里关于运气学说的论述非常地难懂。而历代及近现代的关于运气学说的一些著作,好像没有哪位用运气学说直接来指导临床选穴及处方用药的,至少我没有见到过吧。
当然,我也没有读懂《内经》中关于运气学说的内容,然而,没有读懂,并不代表我们不能够去探究五运六气学说的由来,并努力去用自己的知识丰富它,并最终得以给出它在临床上直接指导针灸选穴和处方用药的方法。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五运六气学说,并已经能够熟练用于临床,疗效屡经验证,所以这里介绍给大家。
我们先来熟悉一下五运六气学说的基本知识:
五运:金、木、水、火、土
六气: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
五运六气与时间的联系:
《内经》里记载:“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乙庚之岁,金运统之;丙辛之岁,水运统之;丁壬之岁,木运统之;戊癸之岁,火运统之;”
《内经》里还记载:“子午之岁,上见少阴;丑未之岁,上见太阴;寅申之岁,上见少阳;卯酉之岁,上见阳明;辰戌之岁,上见太阳;巳亥之岁,上见厥阴”。
古代某医家把《内经》里的上述两段话编成了两段歌诀,很方便记忆,这里也介绍一下: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子午少阴君火心,丑未太阴湿土临
寅申少阳相火位,卯酉阳明属燥金
辰戌太阳寒水是,巳亥厥阴风木寻
需要进一步阐述的是:虽然“甲己之岁,土运统之”,但甲代表土运太过,简称为土太过;己代表土运不及,简称为土不及。其它依此类推,归纳如下:
甲:土太过  己:土不及;
乙:金不及  庚:金太过;
丁:木不及  壬:木太过;
丙:水太过   辛:水不及;
戊:火太过   癸:火不及;
在六气中,“子午少阴君火”等没有分别。
子:少阴君火    午:少阴君火;
丑:太阴湿土    未:太阴湿土;
寅:少阳相火     申:少阳相火;
卯:阳明燥金    酉:阳明燥金;
辰:太阳寒水     戌:太阳寒水;
巳:厥阴风木     亥:厥阴风木;
上述天干地支与五运六气之间的联系一定要首先熟悉,它是使用五运六气学说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公式。
第一节            六气的由来
曾经在某本论述五运六气学说的书里见到:
大寒到春分:厥阴风木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少阴君火主气;
从小满到大暑:少阳相火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太阴湿土主气;
从秋分到小雪:阳明燥金主气;
从小雪到大寒:太阳寒水主气。
我至今也没有完全读懂《素问》中关于六气的内容,但看看上面的论述,你也许象我一样发现了点什么:
设想一下我们的祖先们,面对着春、夏、秋、冬的季节轮转,他们发现:
从大寒到春分:万物在土下悄悄地萌芽,柔和的风开始在大地上吹过,大地表现出一派生机盎然的生命初生的气息。这样的气息,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厥阴风木,于是此时,就为厥阴风木主气的时节。
从春分到小满:万物从土下探出头来,伸枝展叶,生长,开花,空气变得很温暖;-这样的气息,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少阴君火,此时,就成为少阴君火主气的时节。
从小满到大暑:万物生机旺盛,大地一片绿海,空气变得很炎热。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少阳相火,此时,就成为少阳相火主气的时节。
从大暑到秋分:湿气蒸腾,万物趋向成熟。他们给它一个名字:太阴湿土,于是此时,就成为太阴湿土主气的时节。
从秋分到小雪:天气转凉,洁净清爽,稻谷成熟,水果成熟,落叶纷飞。他们给它起名:阳名燥金 ,于是此时,就成为阳明燥金主气的时节。
从小雪到大寒:天地寒凉,北风呼啸,白雪茫茫。他们给它起名:太阳寒水,于是此时,就成为太阳寒水主气的时节。
六气的概念,无疑是来自我们祖先对于自然界春夏秋冬季节轮转的观察,他们分别给不同的时候起了不同的名字,于是这些名字,也同时具有了它们所代表的时候的主要的特征。如少阳相火,它代表的是从小满到大暑的炎热的夏季,从而少阳相火也代表着炎热,其它也均为如此。
在本书的最初,我们曾经介绍过时间,地球上季节的轮换是由地球上空天体的运行所决定的,所以地球上的六气也是由天体的运行所引起的;天体的运行可以由天干地支所刻化的时间所表示,从而六气也与天干地支所代表的时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素问》里已经给出了六气与地支之间的联系,也就是歌诀“子午少阴君火”所描述的,所以我们不需要自己再劳神去寻找,直接拿来用就是。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0:25:12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二节            六气名称详解
在上节中我们看了六气大概的由来,这一节,我们来看看老祖宗最可能是根据什么给六气具体起名的。换句话说,就是为何我们的老祖宗把小雪到大寒起名叫太阳寒水呢,而不是叫别的什么?其它名称也是如此。
我们先来看六气中的“阴”和“阳”。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六气为:厥阴风木、少阴君火、少阳相火、太阴湿土、阳明燥金、太阳寒水。每一个名字之中,不是有“阴”就是有“阳”,这“阴”和“阳”的确切含义是什么呢?老祖宗是按照什么把一年分为“阴”和“阳”的?
六气中的“阴”和“阳”,我个人的看法是指自然界的湿和燥。我们的老祖中是按照湿和燥来给一年分阴、阳的。
大家想啊,如果要用一对属性词来表示一年的地表的特征,很明显的,湿和燥最为有用。春天到来时,百草萌芽,地底下的热气上升,使得脚下的大地,尚寒冷的表面之下,土层因地热的上升而蒸发土壤中水汽,使土壤转为湿润,为万物萌芽作最初的准备。进一步地,春夏之交,正是很多地方的梅雨季节,不要说脚下的地了,连房子里都潮湿得很。然后到了夏季,因阳光的蒸发,地表不潮湿了,变得干燥,但到了夏秋之交,露水和绵绵的雨水又让大地再次潮湿。这以后到了秋天,地表转为干燥,一直到冬天过去后,春天到来。所以这潮湿和干燥可以明显地表征一年地表的特征。而潮湿和干燥相比较,潮湿为阴,干燥为阳。所以,潮湿和干燥就是六气中的“阴”和“阳”。
有了“阴”和“阳”的概念,我们来看六气每个名称具体的详解。
从小雪到大寒,太阳寒水主气。
从小雪到大寒,此时正是冬天。冬天,土壤干燥,所以名之为“阳”。 至于说为何是太阳。这里“太阳”的“太”是老的意思,表示“阳”的生命快要走到尽头,所以谓之“太阳”。在中国,常常尊称爷爷的父亲为太爷爷,妈妈的姥姥为太姥姥。所以,把土壤最为干燥,春天到来时将转为“湿”而失去燥性的冬天,称为“太阳”很正常了。
冬天,大地还银装素裹,分外好看。这皑皑的白雪,不仅寒冷,而且在《易经》里,正是坎水,所以名之为“寒水”。合而言之,冬季就是“太阳寒水主气”的季节。
从秋分到小雪,阳明燥金主气。
从秋分到小雪,是秋天。秋天,当然土壤干燥,故名为“阳”。秋天给人的感觉,空气非常地明净、清爽,所以又名之为“明”。秋天的空气吹在脸上,给人以“燥”的感觉,于是又描述其时“燥”。秋天的大地万物成熟,一眼望去,成熟的水果、粮食都是金灿灿的。树叶、小草开始枯黄,也为金色。所以,此时为“金”。综合上面的特性,古人因此而给秋天起名为“阳明燥金”,并称这个季节为“阳明燥金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太阴湿土主气。
从大暑到秋分,此时,是夏秋之交的季节。在大暑到秋分这一段时间里,有两个节气名为处暑和白露。下面是我从名为~美丽元素~的博客上摘录的两段文字。
“处暑
处暑是我省盆地雨量分布由西多东少向东多西少转换的前期。这时盆地中部的雨量常是一年里的次高点,比大暑或白露时为多。因此,为了保证冬春农田用水,必须认真抓好这段时间的蓄水工作。高原地区处暑至秋分会出现连续阴雨水天气,地农牧业生产不利。
白露
         白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我省盆地二十四节气的气候中,白露有着气温迅速下降、绵雨开始、日照骤减的明显特点,深刻地反映出由夏到秋的季节转换。“
古代为这个季节起名的我们的老祖宗一定生活在这样的地方,春、夏之交,土地上不是露水,就是雨水,脚下的泥土上一片湿气,成为湿土。故给这个季节起名为“湿土”。湿为阴,此时大地的湿也垂垂老矣,秋天即将到来,大地将转为燥,故尊称此时为“太阴”。合而言之,这个季节认为是“太阴湿土主气”。
从小满到大暑,少阳相火主气。
这个季节正是夏天,骄阳似火。地表显得干燥,故名之为“阳”。盛夏的阳光非常炎热,如同人之少年,气盛于外,一览无遗,所以,又名为“少”。合而言之,称为“少阳”。因为空气太热,走到空气中仿佛象下火一样。一国之中,国君为了统治国家,往往四平八稳,气焰不盛。但丞相居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却往往气焰夺人,所以我们的老祖宗把这下火一样的夏季,称为“相火”。夏天便被称为“少阳相火主气”。
从春分到小满,少阴君火主气;
此时是春夏之交,梅雨的季节,湿气正盛,所以名之为“阴”,湿气太重,也仿佛人之少年,合而言之,称为“少阴”。此时天气已开始转热,空气变得温暖,由于火能让人温暖,故名之为“火”,这火的气焰却很温和,如同爱民如子的国君,所以又名为“君火”。这个季节,当然就成为“少阴君火”主气了。
从大寒到春分,厥阴风木主气。
此时,地热上升,严寒的地表下的泥土里,却开始湿润,百草悄然萌芽,故名为“阴”。这“阴”是如此之微,尤其不为我们的眼睛所看到,悄然藏在脚下的泥土里,故为“厥”,合起来则为“厥阴”。这个季节,草木发芽,开始焕发生机,故为“风木”。从而称为“厥阴风木主气”。
 楼主| 发表于 2009-5-20 10:2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三节            五运的由来
六气描述的是一年之中我们生活的环境中的气候变化。在我们生活的大地上,一年之中,不仅仅气候的变化十分明显,而且还有一个十分显著的差别。比如说,盛夏时节,天气炎热,同时却也是多处地方发洪水的时候;再比如说,寒冷的冬天,大地一片寂静,没有地方发生洪水。我们的老祖宗注意到一年四季这种不是发生在气候环境,而是发生在土壤之中的差别,用五运的概念来描述它。
《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中写道:“帝曰:善。愿闻地理之应六节气位如何?岐伯曰:显明之右,君火之位也;君火之右,退行一步,相火治之;复行一步,土气治之;复行一步,金气治之;复行一步,水气治之;复行一步,木气治之;复行一步;相火治之。
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水位之下,土气承之;土位之下,风气承之;风位之下,金气承之;金位之下,火气承之;君火之下,阴精承之。帝曰:何也?岐伯曰:亢则害,承乃制,制则生化,外列盛衰,害则败乱,生化大病。”
上述的原文本是一段,引用时被我分成了两段。不为别的原因,而是容易让大家看清楚。在引文的第一段中,大家可以看到,它正是讲述的一年的六气,夏天少阳相火主气,冬天太阳寒水主气等,在前面我们已经详细讲述。在引文的第二段中,则讲述了六气与五运的关系。“相火之下,水气承之”,指的是夏天少阳相火主气,这个时候,我们脚下的大地的地表水很多,不仅仅容易发洪水,即使不发洪水,各个大小河沟也往往很满,土壤潮湿,比冬天的大地的表面水要多很多,所以认为“相火之下,水气承之”。其它依次类似。至于“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这句,大家可以想想少阴君火主气的时候是什么时候呢? 那是从春分到小满,每年的梅雨季节正位于其中。这时候,我们脚下的大地地表的土壤中没有夏天那么多的水,但却也是湿漉漉的。人为倮虫,在《易经》里是归为湿土的,所以湿土是人体之精。湿气属阴,所以此时可描述成“君火之下,阴精承之”。
综合上述,我们可以看到,六气描述的是某个时候的气候特征;而五运描述的是那个时候的地表的土壤的特征。两者结合,恰完整刻化了一个生物那个时候的主要生存环境。一个生物,在某个环境中生长发育,当然是得了这个环境的气息的,被人体摄入后,则相应地进入人体相关的区域和经络,所以,可用六气和五运来描述药物的功效以及人体的归经等等。
六气因天体的运行导致,所以可与时间建立密切的联系;五运也因天体的运行导致,所以,也与时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的老祖宗已经帮我们找出了五运与时间的这种关系,这便是:
甲己化土乙庚金,丁壬化木尽成林
丙辛具是三江水,戊癸南方火炎侵
其中:
甲:土太过  己:土不及;
乙:金不及  庚:金太过;
丁:木不及  壬:木太过;
丙:水太过   辛:水不及;
戊:火太过   癸:火不及;
如果要把五运六气应用于临床的话,上述口诀或者说公式也需要记熟。
发表于 2011-9-20 19:1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又学习一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请用中文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手机版|灏忛粦灞|风水与养生,怀孕保健,育儿保健,月子保健

GMT+8, 2025-8-7 07:13 , Processed in 0.055274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5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