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是中医常用的一味中药.由于乙肝的中医辨证大多为肝胆湿热,所以苦参便常常在治疗乙肝的处方中出现.-----于是,苦参素便产生了吧.
我在网上搜索了关于苦参素的一些知识.
苦参素(又名氧化苦参碱)是从中药苦豆子中提取的一种生物碱水溶液制剂,其中氧化苦参碱(oxymatrine)占98%以上,分子式为C15H24N2O2.H2O,分子量为282,其他还有极少量的槐果碱、槐胺碱、槐啶碱等几种。口服类苦参素的适应症是抗乙型肝炎。
也从网上,我搜索出中药苦参的有关说明.
苦参
本品为豆科植物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it. 的干燥根。春、秋二季采挖,除去根头及小支根,洗净,干燥,或趁鲜切片,干燥。
【性状】本品呈长圆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长10~30cm,直径1~2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黄色,具纵皱纹及横长皮孔。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剥落,剥落处显黄色,光滑。质硬,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切片厚3~6mm;切面黄白色,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有的可见同心性环纹。气微,味极苦。
【性味与归经】苦,寒。归心、肝、胃、大肠、膀胱经。
【功能与主治】清热燥湿,杀虫,利尿。用于热痢,便血,黄疸尿闭,赤白带下,阴肿阴痒,湿疹,湿疮,皮肤瘙痒,疥癣麻风;外治滴虫性阴道炎。
【用法与用量】4.5~9g;外用适量,煎汤洗患处。
【注意】不宜与藜芦同用。
【贮藏】置干燥处。
在上述的文字中,可以知道苦参素是从苦豆子中提炼出来的----苦豆子是种子,中药常用苦参是根.<本草纲目>记载,苦豆子的性味同于苦参.也就是说,苦豆子的性味也为苦寒.
从中医的角度看,苦参素的性味必然也为:苦寒.
------苦寒伤脾!-------只可暂用!
苦参素因其苦因其寒,从而在中医里具有泻火清热燥湿的功能,从而对于湿热型的肝胆疾病具有良效,然而功效越强的药物越不能久服多服.服用久了,服用多了,必然在纠正人体的一种失衡后导致了另一种失衡.
我曾经见过一个中年妇人,急性肝炎患者,在患病两个月后,肝功能恢复了正常,但却出现一个非常恼人的情形:不能饮食.每天除了一点点白粥外,她吃不下任何东西.
看她的舌头:非常干.
我询问她所服用的药物,她抱着一大堆的药物给我看,其中有:苦参糖浆!
就是苦参糖浆的缘故了.西医的医生不知道中药的药效,只知道肝炎患者服用苦参糖浆疗效好,却不知道苦参糖浆的其它作用与可能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我对她说,停苦参糖浆,其它药物可用.
大约两三天后,我又见到她.她非常的高兴,告诉我,停苦参糖浆后一天,她便能吃饭吃菜了.-----因为能够正常饮食,又无别的问题,所以她说她要出院了.
------在肝炎的急性期,尤其辨证为肝胆湿热型的患者,苦参素是一味好药,但在急性期后,千万不能把它当作西医的抗病毒药物长期服用,否则苦寒伤脾会导致脾的问题;苦参燥湿,也会导致阴亏.另有一种类型的肝炎患者,不是肝胆湿热,而只是肝火过旺,此种情况禁用苦参及苦参素等,否则,除了自己,谁又能为你承担后果呢. |